本刊編輯部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7月份節目
注目焦點 韋伯名作、本地原創 音樂劇浪潮來襲 音樂劇融合音樂、戲劇、舞蹈等多種表演元素,滿足故事性的想像,同時刺激感官的慾望。與歌劇相較,貼近現實生活的題材及琅琅上口的音樂,更容易引起共鳴。今年從三月開始,就有音樂劇《貓》Cats的登台,這部由作曲家安德魯.洛伊.韋伯(Andrew Lloyd Webber)一九七七年創作的作品,至今誕生剛滿四十年,已在台上演五次。首演至今仍備受歡迎,尤其優美的旋律、盛大的場景與貓主角的表現方式,為這部音樂劇下了經典的註解。接著四月,又有《艾薇塔》Evita全本音樂劇的登台,同樣是作曲家韋伯的作品,與作詞者提姆.萊斯(Tim Rice)的黃金拍檔,一上演就獲得肯定,至今已獲得廿多個獎項。以阿根廷前第一夫人伊娃.裴隆(Eva Pern)為藍本,劇情描繪出身低微的她力爭上游,享盡榮華富貴卻嚐遍悲歡離合的過程,隨著動人的歌聲,無不為她絢爛又短暫的傳奇人生喟嘆欷噓。 六月,「萌芽2018音樂劇聯演」由耀演、CMUSICAL、A劇團、刺點創作工坊分別推出《女人的中指》、《焢肉遇見你》、《吉米不難搞》及《電梯》四齣原創華文音樂劇,從月初到月底,在華山文創園區輪番上陣。接著七月還有綠光劇團以一九七○年代為背景的《再會吧!北投》,邀請陳明章擔任音樂設計,將多年的音樂創作作品串連起來,重現當地的動人情愛與榮華興衰。最令人眼睛一亮的是三月,臺北市立國樂團與全民大劇團也將以《賽貂蟬》加入音樂劇演出的行列,將以最傳統的樂器、搭配最古老的傳說,演繹自古至今不變的愛情抉擇。(李秋玫)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8月份節目
注目焦點 劇場煉金師郭貝爾 聯手TSO為台北打造作品 猶記得二○一六年臺中歌劇院開幕節目之一,劇場鬼才導演暨作曲家郭貝爾(Heiner Goebbels)大型音樂劇場《進擊的狂想》所獲得的高度評價。那原是作曲家哈利.帕奇(Harry Partch)依日本能劇與非洲衣索比亞傳說得來的靈感,在首演後沉寂,但卻在郭貝爾加入當代語彙、重新打造成現代版本之後,賦予了新的生命。事實上,不論是從二○一○年臺北藝術節邀請的《史迪夫特的事物》Stifters Dinge,或者更早推至二○○三年兩廳院現代音樂節壓軸場次的《白紙黑字》Schwarz auf Weiss,郭貝爾所運用的手法不但是音樂演奏、戲劇演出及劇場效果的結合,其機械裝置、甚至無人在場的演奏會,更讓實驗與冒險的前衛作風,添加了一份東方哲學的思維。即使眼前場景冷冽又陌生,但往往讓觀者獲得更深層的人文思考。 素有「劇場煉金大師」美譽的郭貝爾,擅長將聲音轉化為聽覺與視覺的雙重畫面。他的劇場作品風格強烈,並且獨具特色,是現今歐陸現代作曲與劇場界引領風騷的人物。曾榮獲美國音樂界最高榮譽之一的葛萊美獎,也多次與與國際頂尖樂團合作。今年,郭貝爾將帶來他曾經與柏林愛樂共同演出過的《代孕城市》,來台與臺北市立交響樂團(TSO)合作。由於此劇的特點之一,便是依據不同城市調整演出內容,因此這部作品不但將會是亞洲首演,也會是首度針對台北重新規劃的大型音樂劇場作品。這讓以「台北」為名的TSO,真真實實地豐富了這座城市的文化,也讓地景建築與表演藝術相互連結。(李秋玫)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9月份節目
注目焦點 再次光臨、攜手合作 日本創作者在台灣 日本導演執導之作或台日合作的共製演出,在今年的預告節目裡所在多有:例如,上文曾提及將再訪府城的日本導演柴幸男,以及近年多有學生呈現、小型製作選擇搬演的劇本《杏仁豆腐的心裡話(暫名)》,其日籍韓裔創作者鄭義信,預計也將在新創劇團「亞戲亞」邀請下,親自執導台灣版本。 而前年接受橫濱能樂堂之邀,開啟雙邊合作計畫的國光劇團,將在本月推出編排多時、結合崑曲與能劇的全新製作《繡襦夢》。由溫宇航主演、王嘉明導演,也與三味線大師常磐津文字兵衛一起工作、實驗,將崑劇《繡襦記》一折、日本傳統舞踊《汐汲》,和國光劇團藝術總監王安祈與林家正共同撰寫的新編作品《繡襦夢》串接、聯合而成一個晚上的演出,更加入了石佩玉的偶戲演出。當堅守著古典技藝並求創新精進的兩方相遇,也將創造獨特且超越想像的美學與風景。 此外,本屆高雄春天藝術節,也邀請了台灣觀眾必不陌生的日本導演流山兒祥,率領年過半百的「樂劇團」(樂塾)繼前年《女人的和平》後再度來台,此次他們將改編莎士比亞喜劇名作《第十二夜》。當這群真摯到可愛、敬業度破表的樂齡演員,陷入莎翁錯亂、錯愛的誤會大混戰中,在歌舞唱跳、目不暇給的喧囂夏夜裡,滿場的笑料保證能匹敵「第十二夜」的狂歡歷史。(陳茂康)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10月份節目
注目焦點 霹靂布袋戲真人化 寶塚才能實現的華麗夢想! 台灣霹靂國際多媒體與日本動畫編劇虛淵玄,和其相關角色設計、人物造型團隊共同打造的新系列布袋戲作品《Thunderbolt Fantasy 東離劍遊紀》,在二○一六年推出了全十三集的電視影集版本,而後也發行漫畫單行本、外傳小說,更將外傳改編為電影《Thunderbolt Fantasy 生死一劍》成功躍上大螢幕。今年,除了原著第二季已開拍,三度來台的寶塚歌劇團,也將由星組主演男役紅悠智露、主演娘役綺咲愛里領軍,搬演小柳奈穗子改編執導的舞台版《Thunderbolt Fantasy 東離劍遊紀》,及同晚第二幕寶塚歌舞劇《Killer Rogue/星秀☆煌紅》。 《Thunderbolt Fantasy東離劍遊紀》的故事從偶然相遇的凜雪鴉與殤不患兩位俠客,為協助護劍師丹翡前往七劍塔奪回降魔兵器展開,然而一路上召喚前來的夥伴不僅各懷鬼胎,就連凜雪鴉鼎力相助的原因、殤不患深藏不露的功力和兩人的來歷背景,皆是謎團。精美綺麗的人物、細膩的動作場景,搭配超豪華的聲優演出陣容,將以凜雪鴉為首的這群武林人士,表現得相當立體、各有魅力且耀眼迷人。如此看來,其實非常適合搬上寶塚舞台,也或許只有寶塚才有能力辦得到。一身雪白精通奇幻魔術的神祕男子凜雪鴉、樸實無華卻功力高強的殤不患,以及不諳世事、孤身走江湖的小女子丹翡,將會以何等華麗的姿態現身,如欲親眼目睹,還得先搶到票。此次除了台北國家劇院,更加開了高雄至德堂演出場次,酬謝、回饋也造福南台灣觀眾。(陳茂康)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11月份節目
注目焦點 紮實訓練機發劇場能量 特爾左布勒斯在台執導《葉瑪》 兩年一度的國際劇場藝術節,今年再度登場,希臘劇場大師特爾左布勒斯(Theodoros Terzopoulos)也將繼一六年《酒神的女信徒》後,來台搬演改編自西班牙劇作家羅卡的《葉瑪》Yerma。與前次相同,新製作的工作流程從演員徵選開始,演出前也計畫執行約四個月的集訓與排練,使參與其中的表演者們能夠完整習得特爾左布勒斯的獨特訓練方法和身體能量概念,演出亦由此發展而生。《葉瑪》,在西班牙文裡是「荒蕪」的意思,故事講述一位渴望生養嬰孩卻多年未能懷孕的妻子,熱情的消逝與轉向、夫妻的齟齬和情感上的孤立、期望的落空及隨之而來的挫折,加上街坊親友的觀點等等事件與過程,使得那種對於幸福的想望,如滾雪球般愈發巨大而脫離了掌控,最終形塑了這齣屬於她的悲劇。 同樣在一六年,澳洲導演賽門.史東(Simon Stone)於倫敦楊維克劇場執導了由女演員比莉.派珀(Billie Piper)主演的新版《葉瑪》,不只為她贏得了當年《倫敦標準晚報》最佳女演員,去年於英國國家劇院重演後,又拿下了一座勞倫斯.奧立佛獎最佳再製作品。此次搬演的成功案例,也讓這個劇本重新受到了關注。曾見識《酒神的女信徒》中、在特爾左布勒斯調教下,演員所展現的各種「暴」與「狂」;今次的《葉瑪》有再次合作的十鼓擊樂團,預計也將加入佛朗明哥訓練和相關表現元素。希臘大導將在這個有著多重面向的故事裡,淬煉出何等攝人心魂的演出,著實值得期待和親眼見證。(陳茂康)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12月份節目
注目焦點 歐陸大導高密度到訪 精采演出熱翻年終 雖然還為時尚早,但二○一八年的最後這一個月,預計將有許多值得引頸期盼的大型製作和世界級知名創作者將造訪台灣:伊沃.凡.霍夫繼《羅馬悲劇》後,再次串連莎士比亞三部歷史劇而做的《戰爭之王》是其一、羅密歐.卡士鐵路奇以法國思想家托克維爾寫於十九世紀的著作《民主在美國》為名,反思當前民主政治的劇作是其二,而歐利維耶.畢也將再次化身「小刀小姐」登台,邀請大家在冬夜裡,重返溫暖療癒、慵懶醉人的深情酒吧。 《戰爭之王》改寫《亨利五世》、《亨利六世》及《理查三世》劇本,組成一整晚的演出。導演凡.霍夫與合作多年的空間設計楊.維斯維爾德,以二次大戰時邱吉爾的戰情室為發想,替接續登場的英國君主們設計全然不同的密室擺設,其中的各種細節,也反映了角色人物的心理狀態、劇情走向,在持續對立的玫瑰戰爭中,頗具雄才、徬徨無助及性格乖張的三位統治者,在同一個空間裡,展現各自獨特的領袖風範。 《民主在美國》則以美國建國之初,在清教徒按摩西律法的原則下,所創造的「美國式民主」為背景,以一對清教徒夫妻,面對家庭生計和宗教信仰的各種衝突與生活問題為主要劇情,並映射出現今的美國政治環境。集編、導、演於一身的法國鬼才歐利維耶.畢,創造了在小酒館表演歌舞秀的「小刀小姐」,他曾說,在舞台上成為小刀小姐的自己,並非只是「想當一個會唱歌的演員」,而要成為一位「真正的女歌手」。今年底,雌雄一身、剛柔並濟,兼具雙重魅力的他,計畫再次與廣大的台灣聽眾及觀眾們相見,用感傷銳利的詞句、自由熱情的旋律、自嘲也自娛的態度,高唱屬於自己的歌。(陳茂康)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三谷幸喜 笑の大師五四三
每次都說保證笑掉大牙、笑破肚皮, 全場大笑幾百回的誇大演出文案, 碰到「笑的大師三谷幸喜」,也只能靠邊站。 他的笑鬧或許少不了一些浮誇, 卻常讓觀眾心頭暖暖。 看大明星們認真地演著什麼, 展現了從未被人認識的喜感; 看他筆下的歷史風雲兒, 變得像市井小民一樣可憐又可愛; 看「扮演」怎能欺世騙人, 滾雪球般累積笑料,最終還得被拆穿。 關於三谷幸喜的「五四三」: 從影視成就指出他的五大特性、 從舞台劇作點明他的四種類型, 在三谷大師造訪兩廳院之際, 瞧瞧他如何玩轉《變身怪醫》。
-
特別企畫 Feature
多元多彩的活力藝景 馬來西亞
從台灣直飛不到四個小時,靠近赤道的馬來西亞,散發著他們獨特的熱情風景鬼斧神工的大自然、摩登的都市高樓,多采多姿的節慶及各族群的特色美食在同一個地域裡,交織成萬花筒一般的世界。 深入這個國度,更會了解表演藝術場館、藝術節、團隊甚至藝術家,都如同這片土地的縮影,提供一個平台,讓各式各樣的演出並存、交流、再出發。於是,當我們呼喊著音樂、舞蹈、戲劇界線愈來愈模糊時,回頭一看,才發現他們的藝術並不是由外而內勉強串連,而是由內而外自然發生。「族群融合、藝術無疆界」,在此地再也不是口號,而是事實。它的實踐,就在繽紛多元的馬來西亞。
-
藝視窗 News
第廿屆國家文藝獎公布 金希文、姚淑芬、陳勝國獲殊榮
【台灣】 第廿屆國家文藝獎公布 金希文、姚淑芬、陳勝國獲殊榮 「國家文藝獎」於12月5日由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林曼麗公布第20屆得獎者名單,分別為:詩人李魁賢、藝術家撒古流.巴瓦瓦隆、作曲家金希文、編舞家姚淑芬、劇作家陳勝國、建築師黃聲遠、電影音樂創作者林強。 表演藝術類獲獎人的獲獎理由分述如下:作曲家金希文創作獨具風格,作品種類眾多、質量均佳,著重於探索如何在作品中融入台灣元素與意象;編舞家姚淑芬透過女性細膩視角,創造多元而獨特的舞蹈風格,舞作關懷社會議題,並積極與國際連結,打造舞蹈創作平台;劇作家陳勝國則是因其編創的歌仔戲劇本,充分掌握語言、表演、場面、技術,展現戲劇表現力、手法靈活、風格獨具又親近觀眾,為台灣傳統戲劇開創新局。 國藝會將於2018年3月底、4月初舉行頒獎典禮,分別贈予7位得獎者獎金100萬元及獎座乙座。 2018年「雲門創計畫」獎助揭曉 田孝慈等6位入選 2018年第三屆「雲門創計畫」,鎖定台灣創作人才,獎助創作排練空間及費用。去年12月20日,雲門文化藝術基金會公布第三屆獲獎助名單共有:田孝慈、李治達、邱昱瑄、黃詠淮、劉亮延與駱宜蔚等六位。 本屆創計畫得主中,劉亮延計畫以京劇演員特長為中心,新編詞曲及身段,找到傳統故事的當代詮釋。田孝慈則將重心放在探問意識與身體的關係,以及重新檢視與整理個人的肢體語彙。李治達希望找到誠實乾淨的身體,呈現最直覺的動作狀態。黃詠淮將從生活經歷出發,與三位舞者共同找尋身體與情感的連結。舞者出身的邱昱瑄,因身體受傷感到焦慮,並開始察覺身體使用方式,試圖透過創計畫對生命提出疑問,藉由舞蹈記錄走過的日子。駱宜蔚將與多位舞者工作,觀察與磨合舞者間的身體使用方式來探討人在群體中的處境。 第29屆傳藝金曲獎開放報名 文化部第29屆傳藝金曲獎自107年1月1日至3月1日受理報名送件作業,凡於106年1月1日至同年12月31日期間首次發行的傳
-
焦點專題 Focus
在海的另一端,聆聽台北的聲音
從台灣看美國, 第一個想到的地方就是加州, 最多華人的地方就是舊金山, 最美的度假景點就是聖地牙哥。 從美國看台灣, 第一個想到的地方就是台北, 最台北的樂團就是TSO, 最TSO的就是優美的音樂。 暌違了廿六年,樂團從台灣的早上出發,飛了十幾個鐘頭抵達加州,依然陽光燦爛。上下飛機一樣明亮,彷彿這兩個世界是互通的。的確,TSO此趟美巡的獨奏家黃俊文旅美多年;委託創作的作曲家趙菁文則是留美歸國,然而樂團帶去的,是台灣最在地的歌謠。既然無法親自飛一趟,就讓我們深入樂團的規劃,了解小提琴家的成長、讓曾經在史丹佛多年的作曲家帶您探訪電子音樂中心。在逛逛聖地牙哥柯普萊音樂廳之後,別忘了音樂會直擊,讓我們台美連線,通過海的另一端,聆聽台北的聲音。
-
特別企畫 Feature
2017表演藝術回顧
十大現象觀察 臺灣戲曲中心正式開幕,打造戲曲未來工程 藝文界串聯發聲,僵化法規也鬆動? 跨國交流「脫歐入亞」,文化也要「新南向」? 舉辦國際級賽事,讓世界看見台灣 世大運、植劇場,表藝界跨足不同舞台 縣市藝術節慶,搶搶滾為哪樁? 實踐「文化平權」,今年全面展開? 觀演關係再翻新,拍照上傳正夯? 從街頭到劇場,在地馬戲翻出新風貌? 藝術走出場館,深入生活場域 PAR People of the year 簡珮如 李哲藝 詹傑
-
特別企畫 Feature PAR People of the year 2017
簡珮如 再現葛蘭姆舞蹈璀璨 熟成肢體驚豔世人
被評論指為「當代戲劇性最大膽且身體最多元的葛蘭姆舞者拯救了瑪莎.葛蘭姆舞團」的簡珮如,近年獲獎不斷,今年紐約貝西獎錦上添花,再次登上舞蹈的巔峰。去年成為舞團客座首席後,以自由舞者的身分跨界時尚等領域,這位正值盛年的傑出表演者,其未來動向值得關注。
-
特別企畫 Feature PAR People of the year 2017
李哲藝 打造專業樂團 為台灣這塊土地演奏
自二月創團音樂會以來,灣聲樂團不但凝聚了演奏家們的向心力,更大幅度開拓了非表演藝術愛好者進場聆聽音樂的人口。從台灣豐富多元的文化資產取材,讓古典音樂與這塊土地緊密結合,產生需求、帶動風潮。將理想化為實際,值得給予最高鼓勵!
-
特別企畫 Feature PAR People of the year 2017
詹傑 舞台影劇創作均佳 筆下議題深刻寬廣
深掘生活現實、關注人物故事,透過細膩手法、巧妙編整,寫出人與人之間笑中帶淚、苦中有甜的日常,引人思量、自省。默默正視的各種議題、面向與社會中的不同角落、景況。劇作多元且多變,實地調查取材,嘗試創新持續成長。今天他正關心什麼、明日又將帶來怎麼樣的故事,值得殷殷期盼。
-
藝視窗 News
林懷民宣布兩年後退休 雲門舞集交棒給鄭宗龍
【台灣】 林懷民宣布兩年後退休 雲門舞集交棒給鄭宗龍 編舞家林懷民於日前於第90號作品《關於島嶼》彩排記者會時,同時在表演藝術圈投下震撼彈,宣告2019年底卸任雲門舞集藝術總監,將於2020年由現任雲門2藝術總監鄭宗龍接任。 現年70歲的林懷民,1973年創辦的雲門舞集不僅是台灣首支職業舞團,也是華語社會的第一個當代舞團,歷年重要作品有:《白蛇傳》、《薪傳》,《九歌》、《流浪者之歌》、《水月》、《行草三部曲》、《稻禾》等,深掘亞洲文化底蘊,獲獎無數,包括美國舞蹈節終身成就獎、法國文學藝術騎士勳章、德國舞動國際舞蹈大獎的終身成就獎,並為《時代雜誌》選為「亞洲英雄人物」等。 「我不想讓雲門變成博物館式的舞團,」宣告「老人家歇歇腿,讓年輕人站起來」退休,林懷民期待雲門「不只是我的創作平台」,退休計畫是要「好好生活」。(張慧慧) 優人神鼓創新歌舞劇招募儲備團員 為了未來音樂劇的製作,優人神鼓將在12月份展開儲備團員的招募。預計在12月3日假永安藝文館-表演36房舉行招募說明會,並自即日起收件至12月15日止。招募對象為20歲至30歲,不分男女。初試為書面甄選,可先上網填寫報名表與問卷,通過初試者另行通知複試場次,將安排在12月16、17兩日;複試則是術科甄選,必考的是舞蹈或武術等肢體呈現,打擊或樂器演奏為加分項目,另有現場節奏、歌唱與肢體測試。 入選之儲備團員將於2018年1月2日起開始為期半年的培訓計畫,包含優人擊鼓訓練及表演、舞蹈、歌唱、靜心和客觀劇場、神聖舞蹈、內觀禪修、雲腳等。期間無須繳納學費、供食宿。培訓期滿經認證為正式團員後享薪資、勞健保及員工福利,並參與優人金瓜石本山亙古劇場、創新歌舞劇、實驗劇場等演出。相關報名資訊請參優人神鼓官網。(莊珮瑤) 【國際】 台灣指揮楊書涵拿下波蘭費泰爾貝爾格國際指揮大賽首獎 經歷了一星期
-
專題
聊聊吧~關於她們.關於戲
來聊聊吧! 從工作中抽出一段短短的時間, 安排一個屬於我們的「小約會」, 不急著覓食、或看著影片相對無言, 也不是開會或討論,得談個水落石出。 就只是聊聊吧~ 聊那些關於工作的所思所想, 回憶當年的彼此、分享烏龍瑣事, 或許也能趁此稍稍停下腳步, 確認自己身在何處。 再次登上舞台的張艾嘉 與人生有了重大改變的黃詠詩, 在靈幻的世界中淬煉關於人的故事。 好久不見的姐妹淘黃小貓與梅若穎, 各自單飛的日子、經歷了轉折, 相遇、並一同踏上未知的旅途。 排練日程緊湊的新一代演員高若珊和梁皓嵐, 在演或不演、如何繼續的種種不安中, 努力生活、做菜共餐,迎接卅歲的挑戰!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島喻.島嶼 雲門舞集《關於島嶼》
《關於島嶼》中被暱稱為「打開」的一幕,全黑舞台僅有細長銳利的光縫與一名矗立於旁顫動的舞者,在舞台倏地轉為明亮開天闢地的一秒,讓人直覺地想起如盤古開天等古老文明的創世史詩。 那些神話中,多半是人類以己之力劈開了曖昧不明的宇宙,巨人最終成為山河,成為日月星辰,成為世間萬物。那是秩序抓住渾沌,理性統攝自然的隱喻。有趣的是,多次以文字、台灣入舞的林懷民,這回以海量的文字交疊、拆解,與人類創世反其道而行,投影出地方、山川、植物、文學,最終崩塌毀壞,不成意義。而那些在宇宙幻境中飄流的印刷文字、人類文明,最終被海浪沖刷,渾沌又化為天地大海,無所不在。 面對「島嶼」這看似有著清晰指涉的命題,林懷民卻說:「這是個隱喻。」隱喻什麼呢?本期嘗試從當代台灣出發梳理編舞家過往的島嶼書寫,並專訪林懷民在《關於島嶼》中的內在創作核心,同時探問三位年輕藝術家──周東彥、詹朴、桑布伊,聽聽年輕世代的「關於島嶼,我想說的是」,試圖一窺他們的隱喻/明喻/借喻/寄喻又是什麼。
-
特別企畫 Feature
樂來樂電影
有沒有過那種經驗:當你沉浸在恐怖片裡,畫面明明平靜,但主角緩慢往前走的時候,心中卻驚嚇不已那是小提琴的尖聲催促劃破黑漆漆的電影院,讓你篤定後方必然有什麼事情發生! 是的,電影音樂就是有這樣的效果,讓你的情緒在短時間中澎湃洶湧、瞬間落下淚來。這時你才明白,原來眼睛看得見的,不一定是真實;道盡了千百般的形容詞,也不能精確達一種情緒,唯有音樂,才能穿越視覺或語言的障礙,直達心扉,將情感拉得更高、壓得更深。 國家交響樂團(NSO)這個樂季首度安排了電影院系列音樂會,本期特別企畫也聚焦電影音樂,先從音樂看電影,再從電影看音樂,透過兩條脈絡進行探索。從電影百年史開始,認識四位國際知名的電影配樂大師,再了解古典音樂作曲家與電影的奇緣。最後,請記得玩玩解碼遊戲,試試看電影中的古典樂,您知道多少?
-
藝視窗 News
「追尋歷史.原音重現—民歌採集50年」特展開幕
【台灣】 「追尋歷史.原音重現民歌採集50年」特展開幕 今年適逢民歌採集運動50周年,為彰顯該段歷史及音樂史料保存的重要性,文化部所屬傳藝中心臺灣音樂館於10月27日推出「追尋歷史.原音重現民歌採集50年」特展,除重現當年進行採集的盤帶、田野日誌、手稿、照片等實體文物外,並結合科技互動裝置展示,帶給民眾耳目一新的參觀體驗。 臺灣音樂館於2000年時,獲得許常惠當年民歌採集運動的錄音資料,館方即將其進行數位化作業,並將各首樂曲進行採詞、採譜後,回到當時的採集地進行訪查,以釐清各樂曲在當時部落及聚落生活中所代表的意義、呈現該部落音樂文化上的變遷與脈絡,同時也將相關資料提供學界進行後續研究及運用。 展覽期間也將舉辦系列「世代之聲臺灣族群音樂紀實系列」音樂會及講座,喚起大眾對這片土地的記憶與情感。展期自即日起至2018年9月30日於臺灣音樂館3樓特展室展出。詳情請參戲曲中心官網xiqucenter.culture.tw/Xiqu/index.aspx。(莊珮瑤) 2017年臺灣國樂團「菁英爭揮-青年指揮選拔之夜」大賽名單出爐 2017年臺灣國樂團(NCO)舉辦之「菁英爭揮青年指揮選拔之夜」於上月26日假中山堂舉行,五位參賽者透過兩首樂曲發揮實力,最終由技術、媒體、團員以及現場觀眾票選,第二名及最佳人氣獎由林亦輝獲得,第一名及最佳魅力舞台獎雙料獎項得主則是周聖文。明年度周聖文不但將與NCO合作「指樂飛揚」青年指揮專場音樂會,同時獲得六萬元演出獎金。 「菁英爭揮青年指揮選拔之夜」參賽者係由年度「青年指揮人才培訓計畫指揮家培訓課程」中選出。為期一年的課程中,學員歷經觀摩排練、作品研習、專題講座、樂團排練及選拔音樂會,充實學習理論與訓練實作。比賽今年已是第四屆,歷年參與培訓計畫人數逾百人,得獎者更有優異的表現。今年五位選參賽者除了獲獎的兩人之外,優秀選手還有朱恆志、徐昌全與方信淵。雖未於賽事中獲獎,但已納入NCO人才庫,未來將視各場音樂會需要,將有機
-
企畫特輯 Special
漫步歌絃中
曾數次造訪台灣的花腔女高音Sumi Jo(曹秀美)與被英國權威音樂雜誌《古典FM》評為世界百位最佳音樂家之一的吉他演奏家楊雪霏,來自亞洲的兩人將空前首度在台展開一場人聲與絃樂唱和的旅程,從「音樂之父」巴赫之作啟程,一路跨越西班牙、渡遠洋至南美巴西,在美麗的秋天中邀樂迷一起漫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