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情挑波麗露
貝嘉、波麗露, 兩個讓人聯想到「魔力」的名字 華麗的場景、精湛的舞步 追求著生命與愛的舞神 貝嘉,是舞蹈界的酒神戴奧尼索斯 作品關注著「生」、「死」、「愛情」 歌頌「美」為出發點 擷取文學、詩歌、美術、音樂、戲劇等現成素材 崇拜所有的藝術繆斯 「只要做愛,不要戰爭!」 生命,就是「要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 這,就是貝嘉!
-
特別企畫 Feature
肉身叛亂 Butoh!Rebellious Beauty
一九八六年,「白虎社」初次來台 全身塗白與穿奇異的服裝的舞者 扭曲的肢體,濛眜的表情, 「這是舞蹈嗎?」有人問, 「舞踏」,第一次重重地震撼了台灣觀眾的視覺神經! 發生於一九六○的抗爭年代, 不斷對日本戰後文化提出重量級質問的舞踏, 歷經土方巽、大野一雄、山海塾、大駱駝艦 一次次讓我們看見儀式性身體演出的各種叛亂形貌。 這個月,睽違台灣八年的「山海塾」, 將帶著新作《響》再次為台灣帶來舞踏旋風, 藉由這次演出,PAR編輯部以專文深度探索舞踏美學與日本精神的關係, 再一次剖析暗黑舞踏背後蘊藏的無限美麗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誰不愛碧娜‧鮑許?
溫柔之必要 暴力之必要 一點點酒和洋紫荊花之必要 正正經經看一名女子走過之必要 擁抱依舊孤寂此一起碼認識之必要 跌落,反覆,如四季,旋轉與獨白之必要 奔跑之必要 溜狗之必要 一張通行證之必要 草一般飄起來的長髮之必要╱椅子與坐姿端正之必要╱一根點燃的香煙之必要╱華麗晚宴服與黑西裝之必要╱不合腳的高跟鞋之必要╱壓抑歇斯底里之必要╱慾望不可得之必要╱詩意哀傷之必要╱緘默之必要 一九七三年,碧娜.鮑許接掌了烏帕塔舞蹈劇場 前衛的理念和表現手法讓她飽受質疑,觀眾叫囂不斷 去年烏帕塔歡度三十歲生日 她那遊走於舞蹈和戲劇交界的「舞蹈劇場」美學 建立在國際上舉足輕重的獨特地位並且影響全球 碧娜曾說,她的舞蹈是用真實又確切的眼光來看人性 「我在乎的是為何而動,而不是如何動」 於是,生命的重量在鮑許手上,化作不能承受之輕盈 重擊我們的靈魂之後,總能得到慰藉的快感 或許,這就是三十年來,我們仍然深愛碧娜‧鮑許的理由
-
特別企畫(三) Feature
全民愛上兩廳院
去年底,兩廳院規劃了新的「兩廳院之友卡」 插畫家雷驤的輕巧筆觸 將隨著「異想」、「風格」、「典藏」、「金緻」四種卡 邀請大家成為兩廳院的常客 我們將告訴你 如何跟著這四張「通行證」 輕鬆遨遊藝術世界 而雷驤、王浩威、趙令器與楊蓉青 這幾位兩廳院的「老朋友」 也將在此 與你分享與兩廳院「交朋友」的點點滴滴
-
特別企畫 Feature
暴風雨來了 The Tempest is Coming!
當古典遇上現代,當東方遇上西方, 當莎士比亞遇上傳統戲曲,當環球舞台遇上一桌二椅, 當電影遇上劇場,當徐克遇上吳興國, 所有元素熔於一爐,魔法師即將站上舞台呼風喚雨。 一九八六年,吳興國以《慾望城國》展開「當代傳奇」, 那是他第一次用莎翁的血肉試煉東方的靈魂, 對京劇的熱情從此化作一場永不停歇的革命。 二○○一年,以《李爾在此》二度創造莎翁的東方傳奇, 自稱憤怒又瘋狂的吳興國仿若李爾,革命路上踽踽獨行, 但只要京劇不死,他這美好的仗還要繼續打下去。 二○○四年,《暴風雨》試圖再創舞台驚艷, 電影導演徐克魔幻手法操演視覺奇觀。 眾聲喧囂的孤島上,吳興國要這些騷動的靈魂大和解。 但東方美學和西方文本正面交鋒, 究竟是大和解還是大對立?注入的是斷命丸還是還魂丹? 且讓我們穿越《暴風雨》,拆解這兩大魔法師的技法竅門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藝企超連結 Arts & Business Hyperlink
赫胥黎《美麗新世界》一書中,顛覆以耶穌誕生的紀年體制,以福特汽車開始大量製造作為新世界的元年,大量製造構成了二十世紀繁榮的基礎,卻在世紀尚未結束時,遇到新的危機。 大量製造階段性的使命已經達成,追求「多樣化」與「異質性」,成了企業共同面臨的課題。消費者到底要什麼?企業體要如何捉摸與判斷? 長於展現創意的表演藝術界,在新世紀的今天,也不可能單憑創作就能存活。如何讓更多人認識,進而走進劇場觀賞作品,甚而贊助創作,也是今日表演藝術工作者不可忽視的一環。 都是為了永續經營,藝術界與企業界的合作是一條令人期待的新路。 創意無價,潛移默化,藝企跨界合作,創造了彼此的更大可能與雙贏局面。
-
特別企畫 Feature
復活 馬勒 Cool Mr. Mahler
馬勒, 他的名字,多麼簡潔有力, 他的音樂,多麼複雜龐大,如同一整個世界。 站在浪漫時期與現代音樂的交界點上, 馬勒用音樂呈現世界的「真實面貌」, 呈現他對人生的深刻思索, 呈現他的愛、痛、悲、喜 一個世紀後, 馬勒,以其音樂在台灣「復活」! 國家交響樂團要讓台灣聽見完整的馬勒, 馬勒,一整年都要盤據著樂迷的心。 聲樂家金慶雲,用如詩如歌的抒情之筆, 寫下馬勒的音樂人生。 詩人陳黎與指揮家簡文彬,以樂迷熾熱的心, 交換與馬勒「相遇」的點點滴滴。 馬勒啊,在所有人的心底復活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家,「好久不見!」
國族歷史如軸, 家族私史如卷, 家族書寫宛如一只座標, 作者攤開「家」這張航海圖時需要冒險的勇氣, 因為這是深掘家庭秘密的探險, 也是一趟開啟發現自我的航程, 旅程結束卻也是全然的新生。 在西方的舞台上,從希臘悲劇到當代戲劇, 劇作家無不從家族的崩裂探索時代的變更, 從最小的關注點影射最大的社會層面。 在台灣的劇場裡,劇作家紀蔚然的作品與時代亦步亦趨, 從九六年《黑夜白賊》起,掀起書寫家族的劇場作品風潮, 許多創作者紛以不同族群、不同世代、不同性別切入, 凝視「家」這個主題,且提供我們一個獨特格局視野的想像。 家,果真是人生舞台永遠的三稜鏡, 一個家族的故事搬上舞台, 似乎就折射出千萬家族的故事, 讓你看戲,也看到自己、以及你的家 家,「好久不見!」
-
特別企畫 Feature
藝術新移民 Republic of Arts
一座花園裡如果只種了一個品種一個顏色的玫瑰 美則美矣,但似乎單調了些 多少植物專家用嫁接、基因改造等等方法培植育種 為的不就是要讓一座花園繽紛多彩? 在對創意索求無度的藝術國度裡 更是不可能容忍純粹與單一 新的藝術家、新的視野、新的思考、新的形式 一次又一次 讓藝術的花園綻放奇花異卉 不管是來自中國泉州的王心心 還是來自荷蘭的羅斌 抑是來自俄羅斯的法立德與艾蓮娜 她╱他們因為不同的原因來到台灣 也在這裡展開藝術之路 與台灣的藝術家對話、激盪 嶄新的藝術未來,是否就此展開?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郭德堡與天鵝湖的約會
不管是穿tutu,或是不穿tutu的 不管是穿硬鞋,或是不穿硬鞋的 都來赴這場難得的約會吧! 那從群山環繞的瑞士來的 帶著金屬色澤的舞步 要讓巴赫與郭德堡活過來 親眼看見很難讓人失眠的「真人音符」 那從冰冷北國俄羅斯來的 帶著四個世紀的燦爛皇冠 也要讓天鵝湖公主與胡桃鉗王子 在亞熱帶的台灣翩翩起舞 屬於芭蕾的秋天即將到來 蘇黎世芭蕾舞團與俄國基洛夫芭蕾舞團 帶來風華絕代的舞姿 他們的故事 即將展開
-
特別企畫 Feature
那些跳探戈的日子
那些跳探戈的日子, 夾著戰爭年代的陰影, 瘦楞楞的,憂戚的生命, 在瑟縮的冬日裡唱著馬撒永眠黃泉下, 山路上來的台車,來去著召不回的愛情與救贖, 激情正濃的沙灘上,夜開始降下。 林懷民的《風景‧陳映真》是繼八○年代的《我的鄉愁我的歌》之後, 找尋當代台灣人的時代面容的「鄉愁」之作, 當「陳映真」的時代已遠,林懷民卻要大家記得 這位文學巨人所寫的台灣歷史群像。 那些跳探戈的日子,底藏著時代裡的謙卑與理想。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日安,法蘭西 Bonjour,La France
秋光漸臨, 塞納河畔的金碧餘暉不知滋養了多少信仰美的靈魂。 法國這個文化國度,藝文與時尚的匯流之地, 也不知迷惑了多少渴望親近美的芸芸眾生。 秋光瀲艷中, 在地球此端的台灣, 竟也可以享受到豐盛的法式饗宴, 來自法國的五朵藝術奇花即將在台北盛開。 卡洛塔舞團、 土哈克劇團、 頗帶樂媽媽劇團、 傑若‧湯瑪士劇團 史特拉斯堡打擊樂團 秋日,在台北經驗法式風情,從畫展、書店、餐廳、到表演, 在台北城裡發現法蘭西的沙龍氛圍。 日安!法蘭西。
-
特別企畫(三) Feature
童話.詩.劇場
魔法從童話逃離 意象從詩行出走 在劇場裡尋找遺留的靈魂 看這群黑盒子裡的導演 讓詩意在劇場汨汨流出 讓童話在劇場點石成金 關於童話、詩與劇場 原本就像涇渭分明的兩回事 如今卻像秘密結社般地混在一起 原來它們都是發現宇宙的方法 你再次反覆思慮 記起詩人夏宇說曾對一名劇場導演說: 我們都在夢裡 穿越了天堂 醒來有一束花 作為證據 然而只要有一個人沒有醒來 大家就都活在他的夢裡
-
特別企畫 Feature
就是愛爵士! All That Jazz!
沒有龐克的衝撞體制 沒有搖滾的抗議反叛 沒有嘻哈的隨性嘲諷 爵士沒有外放的靈魂 一種藍色思緒的搖擺 一首低調樂曲的共鳴 一抹迷人醇香的回味 爵士是種生活的即興 像是走在城市叢林的寂寞巷道中, 偶爾傳來一曲輕盈靈動的旋律, 就這樣不設防地隨著音符舞動起來 即興過日子,爵士搖擺! 這個月的PAR不僅帶您紙上聆聽即將在兩廳院發生的三場重量級爵士音樂會,更讓重度爵士樂迷來告訴你他們愛上爵士的N種理由。還有,在您用耳朵聆賞爵士樂之餘,PAR的編輯群也希望您能打開感官,透過視覺、嗅覺、味覺和觸覺,全方位來感受爵士般的生活品味。 這個夏天,PAR讓您就是愛爵士!
-
特別企畫 Feature
歌舞上線Musical on line
如果沒有音樂劇,日子怎麼過? 水銀燈下、紅氍氈上,一個舞台如夢似幻 如果沒有音樂劇,日子怎麼過? 動人旋律,餘音繞樑,經典歌曲傳唱千里 如果沒有音樂劇,日子怎麼過? 紙醉金迷、華麗絢爛,四十二街目眩神馳 如果沒有音樂劇,日子怎麼過? 九一一之後,百老滙The Show Must Go On! 如果沒有音樂劇,日子怎麼過? 瞄準市場,熱潮不斷,本土音樂劇也發燒 對許多人而言,音樂劇仍是一個不得其門而入的巨大迷宮 讓我們只能偷偷掀起紅布幔的一角,難以一窺堂奧 現在你只要跟隨PAR的腳步,走上這條專為你開闢的小徑 歌舞即將上線,每一個故事的背後都有更精采的故事 輕唱著歌,漫步著舞,你也可以在音樂劇的花園裡優遊自得
-
特別企畫 Feature
夏日鮮逃玩Great Escape
那麼,就旅行吧! 當這城市的高溫令人無法忍受的時候 那麼,就旅行吧! 當存在陷入比單調更糟的單調的時候! 那麼,就旅行吧! 當受害於愛情無所期待的期待的時候 那麼,就旅行吧! 當流雲飄過天際也足以讓你傷感的時候 翻開地圖 你發現 通往N市的任何一條道路 都可以把你引向世界的終點 哪裡才是你啟程以求的他方呢 何不來一場夏日鮮逃玩 逃離城市的高溫 逃離單調的生活 逃離愛情的無所期待 逃離浮雲的傷感 生活在他方的的想望盡在「夏日鮮逃玩」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絕世小丑
丑來囉! 順著觀眾的笑聲 我們看到台上小丑耍寶逗樂,好似無憂無惱 只是小丑下台 一樣要面對柴米油鹽 一樣要經歷起起落落的人生 陳勝在 明華園的當家丑角 只要一上戲 整個舞台都發亮 他在家族劇團中,是最晚開竅演戲的一個孩子 是怎麼繼承了父親的丑戲才華 又如何成為劇團名列藝術殿堂的功臣? 倪敏然 曾經是觀眾無人不曉的喜劇天王 「七先生」的形象深入人心 歷經十年沉寂 才又在賴聲川的相聲劇中找到舞台的第二春 他是如何走過人生的起起落落? 又如何面對重新開展的演藝人生?
-
特別企畫 Feature 靚 Chic & Shining
靚世代,出列!
江山代有才人出, 在表演藝術的舞台上, 新一代的才人在哪裡? 許芳宜、伍國柱、徐堰鈴 一個現代舞者、一個編舞家、一個劇場演員 他們三十上下 不約而同 都已站上舞台的最前端 成為眾所矚目的焦點 這幾個台灣製造的舞台靚世代 如何能年紀輕輕便脫穎而出? 背後的汗水與淚水 又可訴說多少故事?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悠悠半生緣
張愛玲,這位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孤絕才女,永遠是個話題。拿起放不下,因為文字裡俱是絲絲扣扣的情又淡淡遠遠的冷。 《半生緣》是張愛玲的成名作,好緣份不一定有好盡頭,沒有在對的時間做對的決定,錯過了也就如劇中人曼楨對世鈞所說:「我們回不去了。」細細叨叨、分分合合的人物與滄桑,只有半生緣。 去年,兩岸三地合作在香港演出的《半生緣》,將在六月搬上國家劇院,鬼才創作者林奕華大膽以「唸書讀本」的方式排演這齣戲,三個小時的戲裡,沒有一個字不是從小說裡拿出來的。 女主角顧曼楨由台灣演員劉若英出任,男主角沈世鈞由北京國家話劇院廖凡扮演,而姐姐顧曼璐則由表演工作坊的丁乃筝担綱。本刊特邀該劇導演林奕華現身說法,以「性格,決定了愛情與命運」的角度切入,解讀這部小說。 從前年的《張愛玲,請留言》到這次的《半生緣》,台灣女演員丁乃箏和林奕華合作上了癮,她如何在這一齣戲裡,打破觀眾對顧曼璐的刻板印象。PAR走進排練場,與丁乃箏一起尋找劇中人。
-
特別企畫(三) Feature
百年之後,為什麼仍是契訶夫?
每一個劇團都視之為最大挑戰每一位演員都夢想排演他的戲每一位觀眾都可以在戲中找到自己 有人說契訶夫是個預言家,預言了百年之後,生活依舊像是開水與白麵包,平淡無味,百無聊賴。但也就在他素描似的筆觸裡,捕捉了真實生活單調的樂趣,雞毛蒜皮的生活愚蠢化成一篇篇幽默的人生哲學。 今年七月二日,契訶夫忌日滿百週年,在混沌的新世紀裡,不禁更讓人聯想起《凡尼亞舅舅》裡一再在信仰與價值幻滅的現實裡,尋找生命出路的主人翁。 如果你不認識契訶夫,戲劇學者李立亨帶你從六個角度閱讀契訶夫。 如果你已經認識契訶夫,黃建業執導的《櫻桃園》讓你重溫時代變動下,如同荒蕪廢墟般的俄羅斯風景,以及那群無所事事,多餘的人。 或者,綠光劇團《將你的手放在我的手心》給你看他和老婆奧爾嘉的愛情,看他們如何透過八百封信的往返,連接劇場濃烈的心靈與愛。 我害怕那些在字裡行間尋找弦外之音,把我當作救星或守護神的讀者。我既不是自由派,也不是保守派;不是出世的隱士,也不是對一切都無所謂的人我只想做個藝術家如此而已。 安東‧契訶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