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企畫/藝術新課堂 藝術新課堂 近年來,高等藝術敎育一一增設新科系,以培養更多專業的藝術人才,令人不禁對未來有更多的藝術家、藝術作品的呈現而充滿期待。本期我們除了介紹這些藝術新課堂之外,也把鏡頭帶到了立法院一場藝術敎育法的公聽會上,聽聽目前基礎藝術敎育面臨的問題,以及新法的訂定又爲我們規劃出了什麼樣的藝術敎育遠景。
特別企畫①/性.性別.表演 同性戀.扮裝.戲 「假前衛」與「眞保守」之間的迷思 劇場內的「扮裝」旣是表演形式、也可以是議題本身。劇場外的「扮裝」、同性戀身份及議題,旣是文化現象也是表演形式。近幾年劇場當中所出現的「扮裝」、同性戀議題,爲劇場憑添許多「風景」。但是,要拿這兩種表演形式及議題入劇,劇場工作想要處理得有深度、處理得貼切,就得更加小心。歷史上的性別表演有過哪些可資參考的例子?民國初年曾盛極一時的新戲、扮裝,凸顯了什麼問題?國外有哪些例子?劇場人士又有什麼看法呢?我們嘗試藉由專文、採訪,來看看劇場中「扮裝」及同性戀議題,是不是可能在前衛及保守之間,走出一條可行之路。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特別企畫②/文化立法 淸點立院文化法案 立法院是沒有「文化」的地方?積壓待審的八百多件法律案中,和文化相關者不到四十件。雖然重大文化提案都能獲得支持順利通過,但仍有多數提案遭到擱置。到底目前在立法院「排隊」的文化相關法案有哪些?本刊特別爲讀者到立院淸點庫存,追蹤分析文化立法所需的運作程序。
特別企劃/表演團體行銷 賣票還是賣藝術? 表演團體和其它企業一樣得推出他們的「成品」,所不同的地方是:表演藝術的成品是無法「量產」的;它的創作過程,與最後結果一樣重要。表演藝術創作,有各自的「資產」與「負債」得面對,每一個表演團體也要面對自己的屬性、環境所造成的影響。行銷要怎麼作?有沒有原則可尋?我們訪問了幾個行銷成績、手法,都有淸楚規劃的團體。希望能在表演團體行銷過程中,是賣票或賣藝術的「迷思」中找到一些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