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企畫②/尋找經典 尋找經世的典藏 台灣的舞台上向來留傳有首演即成絕響一說,但近年來有些團體已開始有計劃地重新修改,搬演舊作,不論從追求藝術完美或市場需求層面來看,如此誠懇重新面對作品,都是令人喜見的現象。 每個時代都會有各時代的經典,沈澱出當代人的美學。世紀末,我們不禁也把目光投向舞台,搜尋經得起時代轉換、一演再演的經世典藏作品。
特別企畫/九七.藝術.香港 一個新的泊口 九七,是心靈靠岸的日子,抑或「鄕愁」的開始。在租去與還來的談判桌上,文化,是「失落」的籌碼。面對與離去,都是難下的抉擇;而這其間卻又經過著什麼樣的思緒轉折。香港,從明年起,一個歷史、地理、文化上的新泊口;對我們而言,猶如一面反射「島」影的水鏡。
音樂是一輩子的興趣──陳國慈 文字|謝韻雅 第42期 / 1996年04月號 蝴蝶牌口琴的悠悠時光──朱宗慶 文字|錢麗安 第42期 / 1996年04月號 與母親的紗巾漫舞──劉鳳學 文字|劉鳳學 第42期 / 1996年04月號 星夢飛舞──羅曼菲 文字|林亞婷 第42期 / 1996年04月號 紅著長大的安安──楊麗花 文字|胡惠禎 第42期 / 1996年04月號 不愛唸書,愛上台──王海玲 文字|胡惠禎 第42期 / 1996年04月號 在天堂中成長的天使──賴英里 文字|錢麗安 第42期 / 1996年04月號 吿別棒球夢──李國修 文字|史玉琪 第42期 / 1996年04月號 一粒不安的種子──王墨林 文字|史玉琪 第42期 / 1996年04月號
特別企畫①/表演新生態 一個新的起跑點 最近一年來,表演藝術生態正悄悄地進行「新」舞台的整建工程──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元月成立,將已往政府的補助轉向「民營化」,更進一步希望吸引企業贊助以達一百億目標;然而根據統計,目前全國一千多個文敎基金會已累積近二百億的基金,如何有效運用這一筆龐大資金讓文化生態蓬勃發展,引起了多方的討論與關切。 除了直接的金錢贊助之外,新的贊助模式也不斷被開發,興建劇場、成立表演團隊、以藝文活動回饋社區等等;而藝術家們也自力救濟式地宣導理念、開發新場地,咖啡劇場、露天藝術節,隨著演出型式的多元化、分衆訴求,藝術資源重新整合,並平均分散到不同的群衆上。 相對已往完全依賴官方資源,相信這一股來自民間的力量對於表演藝術生態將起關鍵性影響。本刊特就「民間參與」、「資源整合」以及「場地開發」三方面,爲讀者做專題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