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樂
諏訪內晶子與NSO 探索琴音的無限可能
小提琴名家諏訪內晶子再度來台,將再次與國家交響樂團合作演出聖桑第三號小提琴協奏曲,同場並由多利安.威爾森指揮演出約翰.亞當斯《主席之舞》和戰爭主題的普羅科菲夫:第五號交響曲。
-
戲劇(曲)
當「台灣歌仔」遇見「台客武俠」 跨界音樂劇《俠貓》俠義登場
繼《散戲》之後,明華園總團再度與故事工廠新銳導演黃致凱合作推出《俠貓》,將台灣史上最具規模的抗日事件搬上舞台,以台灣的語言、戲劇搬演在地故事。
-
其他
2018臺灣戲曲藝術節 好戲盡出
臺灣戲曲中心去年十月正式開幕,不僅邀請東南亞傳統藝術團隊來台,更網羅國內各劇種優秀劇團共襄盛舉;緊接著將在今年三月至五月推出第一屆「臺灣戲曲藝術節」,以台灣戲曲為基底規畫一系列節目。
-
戲劇(曲)
上崑四十周年巨獻《臨川四夢》 上百人空前陣容見證歷史
上海崑劇團創團第四十個年頭,上至崑大班老藝術家,下至最年輕的崑五班新秀齊聚一堂,以上百人陣容來台演出明代大師湯顯祖戲劇史上的鉅作《臨川四夢》及經典折子戲,締造歷史性的一刻。
-
藝視窗
第廿屆國家文藝獎公布 金希文、姚淑芬、陳勝國獲殊榮
【台灣】 第廿屆國家文藝獎公布 金希文、姚淑芬、陳勝國獲殊榮 「國家文藝獎」於12月5日由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林曼麗公布第20屆得獎者名單,分別為:詩人李魁賢、藝術家撒古流.巴瓦瓦隆、作曲家金希文、編舞家姚淑芬、劇作家陳勝國、建築師黃聲遠、電影音樂創作者林強。 表演藝術類獲獎人的獲獎理由分述如下:作曲家金希文創作獨具風格,作品種類眾多、質量均佳,著重於探索如何在作品中融入台灣元素與意象;編舞家姚淑芬透過女性細膩視角,創造多元而獨特的舞蹈風格,舞作關懷社會議題,並積極與國際連結,打造舞蹈創作平台;劇作家陳勝國則是因其編創的歌仔戲劇本,充分掌握語言、表演、場面、技術,展現戲劇表現力、手法靈活、風格獨具又親近觀眾,為台灣傳統戲劇開創新局。 國藝會將於2018年3月底、4月初舉行頒獎典禮,分別贈予7位得獎者獎金100萬元及獎座乙座。 2018年「雲門創計畫」獎助揭曉 田孝慈等6位入選 2018年第三屆「雲門創計畫」,鎖定台灣創作人才,獎助創作排練空間及費用。去年12月20日,雲門文化藝術基金會公布第三屆獲獎助名單共有:田孝慈、李治達、邱昱瑄、黃詠淮、劉亮延與駱宜蔚等六位。 本屆創計畫得主中,劉亮延計畫以京劇演員特長為中心,新編詞曲及身段,找到傳統故事的當代詮釋。田孝慈則將重心放在探問意識與身體的關係,以及重新檢視與整理個人的肢體語彙。李治達希望找到誠實乾淨的身體,呈現最直覺的動作狀態。黃詠淮將從生活經歷出發,與三位舞者共同找尋身體與情感的連結。舞者出身的邱昱瑄,因身體受傷感到焦慮,並開始察覺身體使用方式,試圖透過創計畫對生命提出疑問,藉由舞蹈記錄走過的日子。駱宜蔚將與多位舞者工作,觀察與磨合舞者間的身體使用方式來探討人在群體中的處境。 第29屆傳藝金曲獎開放報名 文化部第29屆傳藝金曲獎自107年1月1日至3月1日受理報名送件作業,凡於106年1月1日至同年12月31日期間首次發行的傳
-
舞蹈
煙的雕塑 側記帕派約安努身體工作坊
迪米特里.帕派約安努的舞作常給人動態繪畫的印象,每個構圖畫面都是鑄造動作的刻痕,凝結時空的觀看。如果說空間是他的畫布,舞者的身體便是他作畫的材料。
-
舞蹈
呼吸的生命體 《偉大馴服者》舞台探秘
《偉大馴服者》的舞台設計想法是「扭曲」,一開始,帕派約安努先在紙上捏塑出他想要的曲折造型,再交由有建築背景的舞台設計Tina Tzoka運用繪圖軟體,計算出容易拆卸,又能保持美好弧線的結構。
-
戲劇(曲)
台日戲劇首度長期合作計畫 打破語言文化隔閡
由台日戲劇團隊共同發起的「交換手札計畫」,今年選擇《一九八四》做為故事設定,並加入《三姐妹》文本,將故事場景設定在近未來的戰後,世界已無政府組織,而改由三大企業所重新組成。
-
音樂
打破語言藩籬 CMO樂團《誰是直美?》道出自我認同
由藤音樂工作室製作、CMO樂團擔綱演出的《誰是直美?》,以音樂為主體,將影像、戲劇穿插其中,帶出三個同名為「直美」的生命故事,而每個「直美」皆有自己的主題歌曲。
-
戲劇(曲)
表坊荒謬喜劇《台北男女》 人生舞台演繹眾生百相
表演工作坊二○一八年瘋狂荒謬喜劇《台北男女》,由導演丁乃箏帶領劇場演員:樊光耀、呂曼茵、朱德剛、楊琪、邱逸峰與新生代葉育德、李芙蓉,用荒謬和自我嘲諷方式省視現今社會現況。
-
戲劇(曲)
河床劇團《1:00 am》 窺探生命深處
河床劇團本週將帶來極具實驗性的新作《1:00 am》,演出正如其名,是台灣劇場首次在深夜凌晨一點上演的完整劇場節目,以夜晚改變人們感官的神秘力量,陌生化我們在生活中所熟悉的事物。
-
戲劇(曲)
三缺一劇團《LAB參號─不知為何物》 演員的身體旅程
三缺一劇團本週推出新作《LAB參號─不知為何物》,將「動物轉化」做為表演者在創作時的工具,更以人物、動物、怪物的日常百物語為創作主題,深化動物轉化內涵。
-
戲劇(曲)
曉劇場在台搬演三島由紀夫《薩德侯爵夫人》 探討女性覺醒
曉劇場本週演出新作《薩德侯爵夫人》,故事圍繞著六位個性截然不同的女子和薩德侯爵有著不可告人的關係,看似日常的對話,言語中暗藏在道德枷鎖下的情慾,將在劇場中一絲不掛暴露在觀眾眼前。
-
其他
兩廳院30周年特輯 NTCH 30 讓創作走得更遠——場館與藝術工作者的夥伴關係
「夥伴時代」論壇的第五場「場館與藝術工作者的夥伴關係」由國家兩廳院李惠美藝術總監主持,人力飛行劇團行政總監張寶慧、獨立製作人孫平與台灣技術劇場協會理事長劉培能同席與談,從團隊與藝術家、及技術劇場的角度,討論與場館間的夥伴關係未來可能的發展。
-
其他
兩廳院30周年特輯 NTCH 30 為創作而存在——表演場館的使用者思維
「夥伴時代」論壇的第四場「表演場館的使用者思維」由國藝會董事姚瑞中擔任主持人,國家兩廳院技術顧問林家文、舞蹈空間舞團藝術總監平珩與日本兵庫縣城崎國際藝術中心節目策劃橋本麻希與談,分享所在場館與曾合作場館的經營方向、方法與思維。
-
戲劇(曲)
《清輝朗照》 藉京崑戲曲重視兩性平權
辜公亮文教基金會京崑新編大戲《清輝朗照──李清照與她的二個男人》,透過這位敢打離婚官司的奇女子──李清照的故事,給予當代觀眾鑑古知今的視角及做自己的勇氣。
-
其他
兩廳院30周年特輯 NTCH 30 資源共享、各自出擊──場館間的夥伴關係(國內)
「夥伴時代」論壇的第三場「場館間的夥伴關係(國內)」由PANDA理事長李慧珍主持,國家兩廳院藝術總監李惠美、臺北表演藝術中心總監王孟超及牯嶺街小劇場館長姚立群同席座談,三位分別來自國家級、城市級的場館與民間小劇場的主事者,針對不同場館的角色與可能建構的夥伴協作關係,分享了他們的經驗與看法。
-
舞蹈
新古典舞團《羅生門》 世代交替精神傳承之作
新古典舞團大型舞劇《羅生門》,是新古典舞團世代交替精神傳承之作,由高齡九十三歲的新古典舞團藝術總監劉鳳學與兩位弟子楚睢久愣、盧怡全攜手合作共同編劇與創作,本週於台北演出。
-
其他
國家兩廳院30周年特輯 NTCH 30 回顧過往、期許未來──兩廳院的那時此刻
「夥伴時代」論壇的首場「兩廳院的那時此刻」由國家兩廳院藝術總監李惠美、國家表演藝術中心董事吳靜吉與青年編舞家暨舞者周書毅同台對談,分享他們對兩廳院過往的回憶,在台灣表演藝術環境中兩廳院角色的變遷觀察,以及對兩廳院未來的各種期許。
-
戲劇(曲)
盜火劇團《吉卜拉》 魔幻公路喜劇
盜火劇團將於本週搬演「2015台灣文學獎」劇本創作金典獎作品《吉卜拉》,團長暨藝術總監謝東寧擔綱導演,並邀來自越南的新住民陳秋柳及其國小的女兒鄭琬諠共同飾演女主角。
-
戲劇(曲)
不一樣的音樂劇 《小羊晚點名》會功夫
愛樂劇工廠與台北愛樂少年及兒童合唱團再度合作,推出親子武俠音樂劇《小羊晚點名》,巧妙結合聖經故事,以創意武俠的概念呈現,化作不可思議的親子戲劇饗宴。
-
其他
臺灣戲曲中心2018賀歲系列 喜迎木狗年
臺灣戲曲中心將在明年一、二月份期間,連續五個週末在戲曲中心推出「2018賀歲系列」節目,邀請兩個傳藝家族成員及五個民間優質團隊,透過戲曲與觀眾共同喜迎木狗年。
-
音樂
兩廳院首位音樂駐館藝術家陳銳 融合泰雅學堂共演四季風景
「唱遊四季─陳銳與泰雅學堂音樂會」本週日登場,以「季節」作為音樂會主軸,西方古典音樂韋瓦第《四季》為題,巧妙結合泰雅族的四季歌謠,將西方古典樂與東方原住民傳統音樂完美融合。
-
戲劇(曲)
蔡柏璋告別台灣劇場作《天書》 關注社會議題
編導蔡柏璋即將告別待了十二年的台南人劇團、台灣劇場,本週上檔的新製作《天書第一部:被遺忘的神》,試著用一個前世今生的故事,傳遞生命極微小的局部,卻引出有如「天書」的浩瀚宇宙。
-
音樂
戀戀卅 陳明章首度站上國家音樂廳舞台
國家兩廳院卅周年慶,適逢陳明章一九八七年榮獲法國南特影展《戀戀風塵》最佳配樂獎卅周年,雙方共同合作舉辦「戀戀30─陳明章現場作品三十年」音樂會,首度正式公開演出《戀戀風塵》電影配樂。
:::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