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天的歌聲II迎接愛樂歌聲音樂會
台北藝術家合唱團十歲生日,以「春天的歌聲〜迎接愛樂歌聲」音樂會開啓系列慶祝活動,由團長郭孟雍指揮無伴奏男女混聲合唱。 此次「春天的歌聲〜迎接愛樂歌聲」音樂會延續台北藝術家合唱團的風格,融匯本土歌謠、世界名曲、黑人靈歌、現代流行歌曲及趣味歌曲等,並以各式童玩及打擊樂器模擬各種聲音。
台北藝術家合唱團十歲生日,以「春天的歌聲〜迎接愛樂歌聲」音樂會開啓系列慶祝活動,由團長郭孟雍指揮無伴奏男女混聲合唱。 此次「春天的歌聲〜迎接愛樂歌聲」音樂會延續台北藝術家合唱團的風格,融匯本土歌謠、世界名曲、黑人靈歌、現代流行歌曲及趣味歌曲等,並以各式童玩及打擊樂器模擬各種聲音。
台北市立復興高中戲劇科爲全國公立高中首辦之戲劇科班,此次演出也爲復興戲劇科創科以來的第一次的對外正式演出。本次之公演演出馬森創作之獨幕劇作《蛙戲》,其內容以擬人化的群蛙表現出的各種行爲來反映現代人生活的種種型態,劇中除了詼諧有趣、通俗討巧的肢體對白外,還有許多深刻的省思意義。
《愛在星光燦爛(Jeffrey)》是一個在愛滋病陰影籠罩下的時代所發生的一個喜劇故事。傑生,一個二十多歲卻還像個大男孩的男同志,因爲生性內向害羞而一直交不到男朋友。可是有一天他突然宣布要禁慾了!於是緊張的爸媽忙著對他講色情電話要引起他的性慾,焦急的好朋友們也趕著替他物色男朋友,卻全被他一一拒絕。直到傑生遇見健身房的帥哥小史向他展開猛烈攻勢,原本謹謹有條的生活才開始亂了陣腳。然而,正當傑生決定要接受小史的感情時,小史卻坦白地說出自己是愛滋病帶原者的眞相,一時之間傑生陷入空前的矛盾中,他是要義無反顧的繼續愛小史?還是要因爲害怕未來的生離死別而忍心割捨這段感情?於是在一連串的愛情拉鋸戰和不斷的誤解、澄淸之後,傑夫終於作了他的最後的決定。
亞歷山大.巴鐸夫斯基(Alexandre Bardowski)是來自法國的俄裔鋼琴家,除了鋼琴演奏家的身分外,巴鐸夫斯基也是一位鋼琴學家,多年來他硏究德布西的音樂,陸續發表「詩與音樂的結合」、「象徵主義中,音符與詩的節奏」等硏究,同時也推廣法國的現代音樂,特別是從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初的象徵主義,也因此他的演奏詮釋摻入許多象徵手法。這次,巴鐸夫斯基再度訪華舉行一場個人獨奏會,演奏曲目將從巴洛克時期的史卡拉第,到古典浪漫時期的貝多芬、蕭邦,以至近代樂派的法朗克、德布西與拉威爾這些法國作曲家的作品。
目前任職於國家音樂廳交響樂團長號首席的張禮宗,曾考取敎育部的公費留學,前往巴黎師範音樂院就讀,之後進入巴黎音樂院繼續深造,九八年曾參加柏林音樂節的演出。在法國修習的這段時間,張禮宗師從法國幾位長號大師,如:法國國家樂團首席Douay、巴黎市交首席Y.Demarle、歌劇院首席G.Milliere等。自法返國後,張禮宗便相邀網羅國內各樂團的長號演奏家組成台北長號四重奏團,除了每年定期的音樂會外,更走出戶外並且深入全省各縣市立文化中心,推廣銅管美妙的樂音。 此次身爲台北長號四重奏團團長的張禮宗,將帶來一場法國當代名家作品之夜的獨奏會,精選當代法國作曲家的作品,包括:卡斯特黑德(Casterede)、托瑪希(Tomasi)、孔斯坦特(Constant)的協奏曲及波札(Bozza)的敍事曲。
曾經於一九九五年訪問台灣的大陸女高音王秀芬,此次再度來台舉辦獨唱會,在曲目安排上,上半場是淸一色的中國民歌,有古詞編曲的〈我住長江頭〉、〈杏花天影〉,新疆民歌〈瑪伊拉〉、〈燕子〉,以及大陸名作曲家冼星海所寫的〈黃河怨〉等曲。下半場整個曲風移轉至西方,演唱多首選自歌劇中的樂段,像是《梅菲斯特》裡的一段〈那天夜星,在大海的深處〉、雷昻卡發洛的代表劇《小丑》中的〈鳥兒在天空飛翔歌唱〉、《諾瑪》的〈聖潔女神〉;以及兩首小品──佛瑞的〈月光〉與布拉姆斯的〈徒勞小夜曲〉。
「台北愛樂室內及管弦樂團」將由音樂總監曁指揮亨利.梅哲(Maestro Mazer)指揮,演出本土作曲家黃輔棠的《台灣狂想曲》及柴可夫斯基「第一號鋼琴協奏曲、《一八一二序曲》、《斯拉大進行曲》及《花之圓舞曲》(選自《胡桃鉗》組曲)等曲目,協奏曲的部份將由鋼琴家衣愼知擔綱演出。 柴可夫斯基的「第一號鋼琴協奏曲」是一首不論古典或非古典樂迷都很熟悉的曲子。相傳柴氏從菜市場一名盲丐所哼的歌得到靈感,將之改編成此曲的第一主題。曲中有優美的旋律,也有鋼琴與樂團間激烈的對抗,充滿柴可夫斯基常有的赤裸而陰鬱的情感表達。《台灣狂想曲》是黃輔棠新近的作品,由一段台灣人盡皆知的山地民謠發展而成,全曲充滿樂觀的狂想特質。
由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主辦,紙風車劇團承辦,台南啓聰學校肢體劇場演出的「快樂靑春夢」分爲兩部分:《靑春肖像》以及《夢十七》。啓聰的孩子們各個都有敏銳觀察的特質,雖然聽力障礙造成他們語言上表達困難,但其內心也有待以開發的無限熱情與想法亟欲表達。《夢十七》裡吿訴我們現在十七歲的孩子想的是什麼?他們距離童年有多遠?距離成年又有多近?利用夢境般的黑光演出,結合音樂的肢體律動,我們將進入他們豐富的想像世界。
「迷火西班牙舞坊」集結國內外音樂家與舞蹈家,共同致力於發揚熱情如火的佛朗明哥藝術。擁有古典吉他演奏技藝的吉他演奏家詹哲雄是「迷火西班牙舞坊」的主要成員之一,曾獲多項國內和國際吉他大賽首獎,也親自遠赴西班牙,硏習佛朗明哥吉他音樂。美國佛朗明哥舞蹈家Teresa Barja是「迷火西班牙舞坊」的首席舞者,在古典芭蕾、現代舞、及佛朗明哥舞蹈領域上,皆具備舞藝和編舞能力。 「迷火西班牙舞坊」其他成員爲林耕、李昕、林志遠、黃惠汝、葉人鳳等,每一位都擁有世界民俗舞蹈之基礎。〈迷火西班牙之夜〉融合了舞蹈、音樂彈奏、歌唱的佛朗明哥藝術。
以老師爲主要組成份子的牛古演劇團,此次演出《螃蟹與男孩》編導是師院實小的老師廖順約,他從國立藝術學院戲劇硏究所畢業後,回到小學敎書時就極力推展兒童戲劇。自去年編導現代兒童京劇《老鼠娶親》參加文建會主辦的兒童傳統戲劇節後,此次嘗試以歌舞劇的形式創作演出。參加演出的老師演員有西園國小的王慧鈴,金華國小的溫玉琴,內湖國小的王中振,及未來的老師張瑜琦、簡婉如。 《螃蟹與男孩》故事取材自原住民的傳說,小男孩阿力經常到溪邊玩耍,和一群螃蟹建立了很好的感情,所以他每天把午餐帶到溪邊和螃蟹們分享,後來阿力的父母發現他越來越瘦,於是就跟著他到溪邊,發現了阿力的秘密,他們爲了不讓阿力繼續瘦下去,於是決定將螃蟹統統抓起來吃掉,阿力發現了以後,非常傷心,跑到溪邊躱進了石頭婆婆的肚子裡。《螃蟹與男孩》故事有喜有悲,表達人與動物和親子間的感情。
年初受邀赴港參加由進念廿面體主辦的「中國旅程九八」的魏瑛娟,此次將於台北再度展演參展作品《隨便做坐──在旅行中遺失一只鞋子》,依然由魏瑛娟編導,周蓉詩、阮文萍演出;而此番在台北演出將再搭配由王嘉明全新創作編導的《我,行跡可疑》,將由蔡政良、王仁千演出。二齣戲都將以平劇折子戲的基本架構「一桌二椅」、「兩位演員」爲基礎,從劇場的角度重視平劇一桌二椅的可能性和多變性。
當夫人不在時,兩個女僕姊妹總會偷偷的拿出她貴重的禮服、首飾,一次又一次輪流扮演他們最嫉妬又羨慕的夫人,藉此發洩他們平日的不滿。終於有一天他們寄出了平時狂想虛構的控吿信函,妄想能整倒夫人。這天晚上他們心神不寧的玩著扮演把戲,但隨著現實推移,這些狂想一一敗露,他們被迫在扮演的遊戲中毒死夫人,最後姊姊扮成妹妹,毒死了扮演夫人的妹妹。 編導鮑代玉改編自惹內的《女僕》The Maids,希望透過原劇架構直探罪惡的核心,再進一步化解善惡二元對立的衝突,使感受罪惡的心得到眞正的「救贖」。整個舞台空間是旣美麗又頹廢的洞穴,對照主角的心靈世界。在造型設計上則不做明確時代指涉,以表現階級差異與凸顯角色性格爲主。並以男生扮演夫人,表現一個性感越界的失序狀態,以及女僕的雙重限制─階級與性別。
華岡戲劇季「情定山仔后」首次結合北中南三地靑少年戲劇敎育成果,是台灣第一次靑少年戲劇盛會,四月起即以燦爛豐富的表演形式呈現在舞台上。 繼四月前三齣分別由華岡藝校戲劇科、靑年高中影劇科及中華藝校影劇科帶來的《花樣年華》、《小美人魚》及《林覺民之前世今生》之後,五月將繼續由華岡藝校戲劇科演出《校園啓示錄》及《噹!十二鐘聲響起》。《校園啓示錄》由具靑少年戲劇敎育工作十年資歷的劉克華引領華岡藝校戲劇科的學生,利用「拼貼」與「錯置」的劇場風格與詩意、多焦,呈現靑少年生命成長的彷徨與張力,並在劇中加入大量的音樂與歌唱。另外也邀請臨界點劇象錄團長詹慧玲,指導華岡藝校戲劇科學生擔綱演出《噹!十二鐘聲響起》,結合波蘭劇作家果托斯基《離華沙不遠,眞的》與日本電視推理劇《新紳士刑警》;靑少年的想像與創作力,加上詹慧玲的構思引導,成就了這齣探討媒體、暴力、犯罪與靑少年問題的戲。
以濃密蒼翠的松林聞名的中央大學,今年將在松林間展開一場豐富的文化饗宴,規劃展覽、音樂、舞蹈、戲劇等活動,期盼文化藝術能因而落實於生活中。此次一九九八校園生活藝術節就取名「舞松」。
舞劇《地獄不空誓不成佛》是以地藏菩薩金喬覺(696-794年):「衆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不空,誓不成佛。」之大願爲表現焦點。整齣舞劇透過歷史事件,以嚴肅的宗敎態度,檢視與反思二十世紀人類經歷之災難,並提出二十一世紀人類往何處?人類的歷史是否仍陷於血腥的輪迴,抑或邁向開悟之路?有意義的掌控人的價値、人的尊嚴?這是新古典舞團繼《灰瀾三重奏》之後,再度以嚴肅的態度檢視與反思二十世紀由人爲因素所造成的災難。
台灣藝術學院系三年級春季公演將演出《仲夏夜之夢》,將秉持著莎翁喜劇一貫的英式幽默,穿揷雋永的對白,詼諧而不失幽雅風趣。劇情是一對私奔男女,午夜相約於仲夏夜的森林,在仙王無心的捉弄之下,另一對男女展開撲朔迷離的四角戀情,如夢似幻的仲夏夜就此展開。《仲夏夜之夢》是繼台灣藝術學院第一屆學院生畢業公演《帽失的婚禮》之後,由該校三年級的學生,集體創作呈現,演出輕鬆逗趣。
陳怡靜在奧地利薩爾茲堡的國立莫札特音樂院修習期間主修鋼琴與鋼琴敎育,九三年取得文憑後再修鋼琴室內樂演奏,師從女鋼琴家Erika Frieser;九四年任前柏林愛樂首席Thomas Brandis的伴奏,九五年應南斯拉夫音樂節之邀請,參與鋼琴、大提琴的二重奏演出。現任敎於國內各級音樂班。 此次演出上半場所排出的曲目有莫札特、舒伯特等人的鋼琴曲,還有拉赫瑪尼諾夫著名的音畫練習曲集。下半場的曲目分別是拉威爾與浦羅高菲夫的作品。
由北京中央歌劇院及芭蕾舞劇團於一九九六年改制合併成的北京中央歌劇芭蕾舞劇交響樂團曁合唱團,除了製作西方經典歌劇劇目外,並不斷創作演出優秀的中國新劇節目。此次應台北市交響樂團之邀,將於五月來台參加北市音樂季演出,除了五月一、二日於國家劇院演出普契尼的歌劇《杜蘭朶》,三日於新舞台演出威爾第安魂彌撒外,並於四日、五日演出中央歌劇院院長王世光所創作的四幕中文歌劇《馬可波羅》,該劇在一九九一年由中央歌劇院成功首演後,獲得中國文化部創作獎,並於次年獲得「文華大獎」,這部歌劇被《人民日報》喩爲「中國歌劇的新收穫」。
延續八六年新莊文化祭,濃情畫新莊系列活動主要包含了傳統技藝類有新快樂掌中劇團、雲山閣掌中劇團、文興閣掌中劇團、小西園掌中劇團等的偶戲表演;音樂類則有新莊各國小及輔仁大學音樂系、國樂社的演出;舞蹈方面的演出團體有馨雁舞集、文星舞集;戲劇類有新莊高中戲劇社演出《廢墟與天堂》、新莊扮戲團演出《只不過是一隻貓》及秋蘭歌劇團的《財神下凡》;其他還包括美術展覽、布袋戲研習班、手工藝及陶塑邀請展等。
聖誕夜那天,X在咖啡店遇見了她先生的情婦Y,於是兩名女子糾結多時的愛恨情愁便於此刻全面爆發。太陽劇團創團作品《我們的丹尼爾》改編自瑞典劇作家史特林堡的《強者》The Stronger,演出地點選定爲咖啡店,意圖以生活中的眞實事件與情感爲基礎,結合咖啡店以「環境劇場」的方式呈現,整個空間都是表演區,觀衆同時也是演員。
中國文化大學戲劇系影劇組第三十二屆畢業生將演出畢業展《安加全的詭計》,以此齣改編自莫里哀新古典喜劇《司卡班的詭計》作爲四年來戲劇訓練的成果展現,現場並有戲劇製作過程的靜態展呈現。劇情敍述爲兩個江南富家公子分別愛上了貧女與漢化的塞外女子──兩對無法結合的戀人,因父母之言決定了一切,不容更改,於是忠心的僕人安加全爲了主人的幸福而花樣百出,最後終於讓這場父子衝突與姻緣難成的悲劇變成皆大歡喜的喜劇。
好萊塢─世界電影最大的集散地,圍繞它的電影音樂更讓全球影迷愛不釋手。此次來台演出的好萊塢大衆管弦樂團(Hollywood Pops Orchestra)曾爲多部電影配樂,團員們除了須訓練演奏技巧外,更需要良好的默契配合,才能凸顯電影音樂,讓聽眾猶如置身電影情節中。此行將演出《大地英豪》、《與狼共舞》、《遠離非洲》、《英倫情人》、《第六感生死戀》、《鋼琴師》等膾炙人口的電影音樂。
女高音金慶雲每年皆以不同主題舉行獨唱會,此次的《燈火闌珊處》是繼三年前《故國三千里》後又一次全場演唱中國歌的獨唱會。 這次的節目包括了黃自《春思》、許常惠的《雨》及《牧羊女》、施捷的《魂》、黎英海《楓橋夜泊》等前輩及當代台灣、大陸、海外作曲家的藝術歌精品和梅振權等編曲的民歌。其中最前衛的作品應是旅奧作曲家施捷專爲此次獨唱會而作,獻給金慶雲的獨唱曲《魂》。施捷堪稱歐洲樂壇近年最受人矚目的現代作曲家之一,去年十二月奧國國家廣播電台(ORF)特爲他製作了一百分鐘的個人專輯。《魂》是施捷自創「一小節」作曲手法系列作品中第一首女聲和鋼琴的作品,也是他在《李賀詩三首》後十餘年來第一次再寫中國歌。
由國內各職業樂團首席組成的新古典弦樂四重奏團,多年來經常應邀在海內外演出,同時爲推展國內古典音樂的欣賞,也參與文建會所舉辦的「藝術下鄕─好戲開鑼」的活動,是國內活躍的樂團。 這次新古典弦樂四重奏團將帶來三位北國作曲家的作品,包括葛利格爲弦樂四重奏的編製寫的g小調與F大調兩首曲子,及芬蘭作曲家西貝流士四十四歲時完成的《親愛的聲音》弦樂四重奏曲,最後將演出丹麥作曲家尼爾森的第四號弦樂四重奏曲。
俄羅斯古典苗蕾舞團由亞歷山大.浦羅高菲夫創立於九九〇年,並由艾力克.梅里柯夫(Elik. Melikov)擔任舞團指導。該團主要舞者都是由俄羅斯知名芭蕾劇院網羅而來,包括莫斯科波修瓦大劇院、聖彼得堡大劇院、 白爾姆(Perm)大劇院、奧得薩(Odessa)大劇院等。該團擅長演出全本芭蕾舞劇,包括《天鵝湖》、《胡桃鉗》、 《睡美人》、《仙履奇緣》、《吉賽兒》、《風流寡婦》等。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