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劇《被遺忘的神祇》
國立藝術學院舞蹈系於今年六月至八月間,與澳洲阿得雷得市荷夫曼學院的表演藝術中心舞蹈系展開一項交流計畫活動。 交流計畫爲兩地學生互訪參加對方的系科學習,台灣學生並將與澳洲學生一起排練編舞家張曉雄的舞劇《被遺忘的神祇》,該舞劇將在澳洲、台灣公演。 《被遺忘的神祇》的故事發生在某個博物館的倉庫裡,一批新發掘的古代神殿遺物及雕塑移送到此。夜深人靜時分,倉庫裡迴盪著遠古的呼號:是神祇們找尋著他們失落的榮耀與殿堂,還是他們重溫起昔日的戰事與歡愉?
國立藝術學院舞蹈系於今年六月至八月間,與澳洲阿得雷得市荷夫曼學院的表演藝術中心舞蹈系展開一項交流計畫活動。 交流計畫爲兩地學生互訪參加對方的系科學習,台灣學生並將與澳洲學生一起排練編舞家張曉雄的舞劇《被遺忘的神祇》,該舞劇將在澳洲、台灣公演。 《被遺忘的神祇》的故事發生在某個博物館的倉庫裡,一批新發掘的古代神殿遺物及雕塑移送到此。夜深人靜時分,倉庫裡迴盪著遠古的呼號:是神祇們找尋著他們失落的榮耀與殿堂,還是他們重溫起昔日的戰事與歡愉?
英國浦氏木偶劇團此次四度來台,將帶來黑光偶劇《阿拉丁神燈》,小朋友此次將可看到神燈巨人以及阿拉丁和魔法師阿巴納薩爲了奪取神燈而引發的大戰。 《穿靴子的貓》及《伊凡屠龍記》則由莫斯科偶劇團演出。《穿靴子的貓》故事大綱爲:磨坊主人在臨終前將磨坊給了大兒子彼得,驢子給二兒子保羅,而把貓給了小兒子傑克。但是磨坊可以磨榖,驢子可以耕田,那「穿靴子的貓」可以幫主人什麼忙呢?自認聰明的貓咪想幫主人傑克做國王的乘龍快婿,但公主最後卻愛上了「它」。 《伊凡屠龍記》則是一個英雄救美的故事。爲了拯救一見鍾情的少女,伊凡王子勇往直前,然而歷經千辛萬苦,最後迎接伊凡王子的竟是殺都殺不死的妖精。
爲紀念已故崑曲大師徐炎之先生百歲冥誕,水磨曲集計畫自八月二十四至二十六日止,連續三天晚上在台北市立社敎館舉辦崑劇匯演,並於八月二十三日上午九時假台灣大學思亮館舉行「紀念徐炎之先生百歲冥誕崑曲藝術硏討會」,同日下午舉行綜合座談會及曲友淸唱。 崑劇匯演將有《牡丹亭》、《西廂記》、《琵琶記》、《繡繻記》、《玉簪記》等劇之精采折子戲演出;崑曲藝術硏討會中則將提出崑曲表演藝術六篇論文,針對「文本與舞台演出」與「音樂」等兩方面進行硏討。 硏討會議程大致規畫爲:胡耀恆主持,林谷芳、顧冠仁、蔡振家分別討論「從心觀照──生活,文學與崑劇」、「論崑劇中角色,情境與曲牌運用」及「庶民文化中的崑曲──台灣亂彈戲(倒銅旗)」;洪惟助主持,鄭培凱、汪其楣、陳芳明分別講述「文字與演出之外:作者與觀衆之間」、「小生觀點中的女性情慾自主以──以《西廂記》爲例」及「抒情與敍述:崑劇演出美典初探」;應平書主持,就「從崑曲的傳承到崑曲的未來」邀請曾永義、洪惟助、貢敏等人參與座談;硏討會最末還有張靜嫻、周志剛、張惠新及陳彬舉行淸唱會。
一連串的熱力與驚奇,六位身穿黑皮衣的男女,以搖鈴爲樂器,注入熱情活力與節奏,這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搖鈴爵土樂團。 洛杉磯爵士搖鈴樂團成立多年,它以搖鈴獨特的振動音色結合鼓樂演奏出爵士樂,一般人對慶典中的搖鈴一直存有苛板印象,認爲只是用力揮動手臂演奏的宗敎音樂而已,但在洛杉磯爵士搖鈴樂團多年的努力經營下,建立起屬於自己的演奏風格,打擊樂與合成樂器的伴奏配上有節奏感音樂,演奏出許多自創及改編的樂曲。
某城市的大同里,是一個敦親睦鄰、和樂相處的模範社區,一日,一群長久爲社會弱勢族群工作善心人士決定捐地,在大同里成立一間以服務流浪漢爲主的快樂屋作爲流浪漢洗滌、食宿的據點。起初,大同里民以「人溺己溺」的精神看待「快樂平安」的成立,但不久以後卻發現事情沒有想像中完美。 《流浪三部曲之惡質好人》這齣戲由那個劇團團員集思廣義後所呈現,作品中將討論現代社會急速變遷中,人無法忍受時代壓力,渴望離開人群,擁抱自由的同時卻又無法脫離社會藩籬獨處的窘境。劇中編導將對流浪漢提出一種新人類的另類觀點,並加入道敎中特有的宗敎觀。
火種舞蹈團(Bangarra Dance Theatre, Aus-tralia)獲選爲西元二千年雪梨奧運會開幕式的澳洲代表演出,Bangarra是新南威爾斯的土語,意思是「起火」。一九八九年創立至今,火種舞蹈團藉著舞蹈、音樂及歌唱的運用,結合了傳統祭儀、當地舞蹈及現代舞的型式。此次來台將展開水之旅,爲觀眾帶來最新的舞碼《魚》Fish,透過魚,讚頌神秘的宇宙之源。
「一九九八台灣國際音樂節」(Taiwan Music Festi-val 1998),將從的七月份起於東台灣的花蓮舉行一個月。這次音樂節的策畫爲呈現出音樂活動的完整性,將由以硏習課程爲主的音樂營與師生音樂會發表兩個部分所組成。從七月十日起於花蓮縣立文化中心推出每位敎師的個人獨奏會,以及室內樂、協奏曲等各種型態的演出,而參與硏習的學員也將與台灣弦樂團舉辦一場成果音樂會。
張毅心曾爲台灣省交響樂團的大提琴首席,並赴美求敎於奧克拉荷馬州愛樂交響樂團首席──Dan Wat-ters。九〇年春天曾獲選爲Pi Kappa Lambda美國國家榮譽學會會員,並且考入奧克拉荷馬州愛樂交響樂 團。 此次負責鋼琴伴奏的郭姿妤,於民國八十二年便與張毅心有過合作演出的經驗,同時也是當代樂集室內樂團的一員。此次演奏曲目,有貝多芬大提琴奏鳴曲第一號、 布拉姆斯兩首大提琴奏鳴曲、聖桑爲大提琴寫的兩首奏鳴曲。
十九世紀末歌劇受到文學運動中寫實主義風潮的影響,於是產生大量描繪人生眞實情愛瞋怨的寫實歌劇。馬斯卡尼的《鄕村騎士》與雷昻卡伐洛的《丑角》即以寫實的手法道出許多市井小人物因妒而由愛生恨的愛情悲劇。《鄕村騎士》(Cavalleria Rusticana)取材自威嘉爾同名小說,描述西西里鄕村裡,一場因愛情背叛而生恨所引發的悲劇。《丑角》(Pagliacci)一劇多年前曾於台灣演出,描寫一個遊走於鄕城間的巡迴劇團,團員間的感情與生活,劇情發展以戲中戲的方式展開,凸顯出生如戲如人生的無奈,眞實與虛構的模糊。
今年夏天來自荷蘭的偶劇工作者Damiet van Dalsum,將應「鞋子兒童劇團」的邀請,來台指導一齣溫馨感人的偶劇《小飛飛的天空》(Li-ttle Fredreek);同時也將爲幼敎老師及對偶劇有興趣的人舉辦「想像偶劇硏習營」。 《小飛飛的天空》故事內容描述在一個粉紅色的村莊裡,小飛飛是個一誕生就與他人不同的綠 色小孩而被村人丟棄。此時,一匹馬將小飛飛載 到了星星的出生地蛋蛋國,那兒的人正等著小飛 飛的到來,因爲傳說中,有一位綠色小孩將會幫 他們把星星之蛋從粉紅怪物的手中救回來。小飛 飛果眞憑著他的智慧,讓所有的小星星都可以安 全回到天上的家。從此以後,小孩不再害怕夜晚, 因爲他們有天上的星星陪伴,一邊數著星星,一 邊安穩的進入夢鄕!
每七、八月兒童劇場強強滾,今年九歌兒童劇團更是結合宜蘭的小太陽兒童劇團熱鬧登場。小太陽兒童劇團是文建會八十六年度兒童戲劇推廣計畫中由九歌扶植的團體。「一九九八九歌兒童藝術節」九歌特別邀請小太陽兒童劇團參與演出自然生態保育劇《快樂森林》。除此以外九歌還演出由眞人、執頭偶、撑竿偶聯合演出《啊啊雞狗乖》及《寶貝小咕嚕》。
紐約經典芭蕾舞團由蘿莉塔山謬葛(Lolita San Miguel)於一九七八年一手創立,蘿莉塔爲芭蕾舞者,曾於大都會芭蕾舞團擔任首席獨舞者達十年之久,之後除於紐約及長島大學等任敎外,並開始著手進行成立屬於自己的芭蕾舞團,即現今的紐約經典芭蕾舞團。 該團此次來台將帶來觀衆熟悉且喜愛的全碼芭蕾舞劇 ──《歌劇魅影》The Phantom of the Opera,原作者爲賈斯頓勒胡(Gaston Leroux),由艾柏特曼德兹 (Alberto Mendez)編舞,音樂設計爲費南茲利斯特(Franz Liszt)、雷蒙托雷斯(Raymond Torres),藝 術指導則爲蘿莉塔山謬葛(Lolita San Miguel)。
暑假到了,小朋友除了踏靑郊遊、出國旅行之外,最熱門的就是參加各式各樣的夏令營了!由國家戲劇院主辦的「小小明星戲劇夏令營」,讓愛看戲、愛秀、滿腦子奇幻想像的小學生,多了一種選擇。 課程共有十四堂,第一堂參觀國家戲劇院及實驗劇場,五光十色的舞台背後藏著什麼神秘力量,可以讓一齣戲誕生呢?高高的燈桿架了那麼多燈,怎麼控制才不會「鬼打架」呢?第二到第四課堂,老師帶領你的身體作各式各樣的創造開發;第五到第六堂課則要訓練大家的聲音;跳跳叫叫之後,第七到第八堂課老師整合前面所學的,讓小朋友開始進入「戲劇」的世界;接下來有六堂課讓小朋友「排戲」,劇本包括:《白的像雪,紅的像血──白雪公主的故事》、《愛麗絲夢遊仙境》、《門》、《夏綠蒂的網》、《仲夏夜之夢》、《偷星星的男孩》。課程最後當然要讓學員們上台體驗「明星」滋味,躍上國家戲劇院的大舞台,讓自己的辛苦努力可以閃亮發光。 四個梯次的課程,每一個梯次招收三十名學員,小學二年級到六年級的學生都可以報名喜歡。上課時間:第一、三梯次上午九點三十分至十一點三十分,第二、四梯次下午二點到四點。報名詢問電話:(02)23431637。
台北藝術家合唱團十歲生日,以「春天的歌聲〜迎接愛樂歌聲」音樂會開啓系列慶祝活動,由團長郭孟雍指揮無伴奏男女混聲合唱。 此次「春天的歌聲〜迎接愛樂歌聲」音樂會延續台北藝術家合唱團的風格,融匯本土歌謠、世界名曲、黑人靈歌、現代流行歌曲及趣味歌曲等,並以各式童玩及打擊樂器模擬各種聲音。
台北市立復興高中戲劇科爲全國公立高中首辦之戲劇科班,此次演出也爲復興戲劇科創科以來的第一次的對外正式演出。本次之公演演出馬森創作之獨幕劇作《蛙戲》,其內容以擬人化的群蛙表現出的各種行爲來反映現代人生活的種種型態,劇中除了詼諧有趣、通俗討巧的肢體對白外,還有許多深刻的省思意義。
《愛在星光燦爛(Jeffrey)》是一個在愛滋病陰影籠罩下的時代所發生的一個喜劇故事。傑生,一個二十多歲卻還像個大男孩的男同志,因爲生性內向害羞而一直交不到男朋友。可是有一天他突然宣布要禁慾了!於是緊張的爸媽忙著對他講色情電話要引起他的性慾,焦急的好朋友們也趕著替他物色男朋友,卻全被他一一拒絕。直到傑生遇見健身房的帥哥小史向他展開猛烈攻勢,原本謹謹有條的生活才開始亂了陣腳。然而,正當傑生決定要接受小史的感情時,小史卻坦白地說出自己是愛滋病帶原者的眞相,一時之間傑生陷入空前的矛盾中,他是要義無反顧的繼續愛小史?還是要因爲害怕未來的生離死別而忍心割捨這段感情?於是在一連串的愛情拉鋸戰和不斷的誤解、澄淸之後,傑夫終於作了他的最後的決定。
亞歷山大.巴鐸夫斯基(Alexandre Bardowski)是來自法國的俄裔鋼琴家,除了鋼琴演奏家的身分外,巴鐸夫斯基也是一位鋼琴學家,多年來他硏究德布西的音樂,陸續發表「詩與音樂的結合」、「象徵主義中,音符與詩的節奏」等硏究,同時也推廣法國的現代音樂,特別是從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初的象徵主義,也因此他的演奏詮釋摻入許多象徵手法。這次,巴鐸夫斯基再度訪華舉行一場個人獨奏會,演奏曲目將從巴洛克時期的史卡拉第,到古典浪漫時期的貝多芬、蕭邦,以至近代樂派的法朗克、德布西與拉威爾這些法國作曲家的作品。
目前任職於國家音樂廳交響樂團長號首席的張禮宗,曾考取敎育部的公費留學,前往巴黎師範音樂院就讀,之後進入巴黎音樂院繼續深造,九八年曾參加柏林音樂節的演出。在法國修習的這段時間,張禮宗師從法國幾位長號大師,如:法國國家樂團首席Douay、巴黎市交首席Y.Demarle、歌劇院首席G.Milliere等。自法返國後,張禮宗便相邀網羅國內各樂團的長號演奏家組成台北長號四重奏團,除了每年定期的音樂會外,更走出戶外並且深入全省各縣市立文化中心,推廣銅管美妙的樂音。 此次身爲台北長號四重奏團團長的張禮宗,將帶來一場法國當代名家作品之夜的獨奏會,精選當代法國作曲家的作品,包括:卡斯特黑德(Casterede)、托瑪希(Tomasi)、孔斯坦特(Constant)的協奏曲及波札(Bozza)的敍事曲。
曾經於一九九五年訪問台灣的大陸女高音王秀芬,此次再度來台舉辦獨唱會,在曲目安排上,上半場是淸一色的中國民歌,有古詞編曲的〈我住長江頭〉、〈杏花天影〉,新疆民歌〈瑪伊拉〉、〈燕子〉,以及大陸名作曲家冼星海所寫的〈黃河怨〉等曲。下半場整個曲風移轉至西方,演唱多首選自歌劇中的樂段,像是《梅菲斯特》裡的一段〈那天夜星,在大海的深處〉、雷昻卡發洛的代表劇《小丑》中的〈鳥兒在天空飛翔歌唱〉、《諾瑪》的〈聖潔女神〉;以及兩首小品──佛瑞的〈月光〉與布拉姆斯的〈徒勞小夜曲〉。
「台北愛樂室內及管弦樂團」將由音樂總監曁指揮亨利.梅哲(Maestro Mazer)指揮,演出本土作曲家黃輔棠的《台灣狂想曲》及柴可夫斯基「第一號鋼琴協奏曲、《一八一二序曲》、《斯拉大進行曲》及《花之圓舞曲》(選自《胡桃鉗》組曲)等曲目,協奏曲的部份將由鋼琴家衣愼知擔綱演出。 柴可夫斯基的「第一號鋼琴協奏曲」是一首不論古典或非古典樂迷都很熟悉的曲子。相傳柴氏從菜市場一名盲丐所哼的歌得到靈感,將之改編成此曲的第一主題。曲中有優美的旋律,也有鋼琴與樂團間激烈的對抗,充滿柴可夫斯基常有的赤裸而陰鬱的情感表達。《台灣狂想曲》是黃輔棠新近的作品,由一段台灣人盡皆知的山地民謠發展而成,全曲充滿樂觀的狂想特質。
由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主辦,紙風車劇團承辦,台南啓聰學校肢體劇場演出的「快樂靑春夢」分爲兩部分:《靑春肖像》以及《夢十七》。啓聰的孩子們各個都有敏銳觀察的特質,雖然聽力障礙造成他們語言上表達困難,但其內心也有待以開發的無限熱情與想法亟欲表達。《夢十七》裡吿訴我們現在十七歲的孩子想的是什麼?他們距離童年有多遠?距離成年又有多近?利用夢境般的黑光演出,結合音樂的肢體律動,我們將進入他們豐富的想像世界。
「迷火西班牙舞坊」集結國內外音樂家與舞蹈家,共同致力於發揚熱情如火的佛朗明哥藝術。擁有古典吉他演奏技藝的吉他演奏家詹哲雄是「迷火西班牙舞坊」的主要成員之一,曾獲多項國內和國際吉他大賽首獎,也親自遠赴西班牙,硏習佛朗明哥吉他音樂。美國佛朗明哥舞蹈家Teresa Barja是「迷火西班牙舞坊」的首席舞者,在古典芭蕾、現代舞、及佛朗明哥舞蹈領域上,皆具備舞藝和編舞能力。 「迷火西班牙舞坊」其他成員爲林耕、李昕、林志遠、黃惠汝、葉人鳳等,每一位都擁有世界民俗舞蹈之基礎。〈迷火西班牙之夜〉融合了舞蹈、音樂彈奏、歌唱的佛朗明哥藝術。
以老師爲主要組成份子的牛古演劇團,此次演出《螃蟹與男孩》編導是師院實小的老師廖順約,他從國立藝術學院戲劇硏究所畢業後,回到小學敎書時就極力推展兒童戲劇。自去年編導現代兒童京劇《老鼠娶親》參加文建會主辦的兒童傳統戲劇節後,此次嘗試以歌舞劇的形式創作演出。參加演出的老師演員有西園國小的王慧鈴,金華國小的溫玉琴,內湖國小的王中振,及未來的老師張瑜琦、簡婉如。 《螃蟹與男孩》故事取材自原住民的傳說,小男孩阿力經常到溪邊玩耍,和一群螃蟹建立了很好的感情,所以他每天把午餐帶到溪邊和螃蟹們分享,後來阿力的父母發現他越來越瘦,於是就跟著他到溪邊,發現了阿力的秘密,他們爲了不讓阿力繼續瘦下去,於是決定將螃蟹統統抓起來吃掉,阿力發現了以後,非常傷心,跑到溪邊躱進了石頭婆婆的肚子裡。《螃蟹與男孩》故事有喜有悲,表達人與動物和親子間的感情。
年初受邀赴港參加由進念廿面體主辦的「中國旅程九八」的魏瑛娟,此次將於台北再度展演參展作品《隨便做坐──在旅行中遺失一只鞋子》,依然由魏瑛娟編導,周蓉詩、阮文萍演出;而此番在台北演出將再搭配由王嘉明全新創作編導的《我,行跡可疑》,將由蔡政良、王仁千演出。二齣戲都將以平劇折子戲的基本架構「一桌二椅」、「兩位演員」爲基礎,從劇場的角度重視平劇一桌二椅的可能性和多變性。
當夫人不在時,兩個女僕姊妹總會偷偷的拿出她貴重的禮服、首飾,一次又一次輪流扮演他們最嫉妬又羨慕的夫人,藉此發洩他們平日的不滿。終於有一天他們寄出了平時狂想虛構的控吿信函,妄想能整倒夫人。這天晚上他們心神不寧的玩著扮演把戲,但隨著現實推移,這些狂想一一敗露,他們被迫在扮演的遊戲中毒死夫人,最後姊姊扮成妹妹,毒死了扮演夫人的妹妹。 編導鮑代玉改編自惹內的《女僕》The Maids,希望透過原劇架構直探罪惡的核心,再進一步化解善惡二元對立的衝突,使感受罪惡的心得到眞正的「救贖」。整個舞台空間是旣美麗又頹廢的洞穴,對照主角的心靈世界。在造型設計上則不做明確時代指涉,以表現階級差異與凸顯角色性格爲主。並以男生扮演夫人,表現一個性感越界的失序狀態,以及女僕的雙重限制─階級與性別。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