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的實力演奏家辛幸純鋼琴獨奏會
英國皇家音樂院金牌得主辛幸純,於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取得鋼琴演奏博士後返國。留學期間,曾與小提琴大師曼紐因演出二重奏,並獲得香港莫札特二百週年國際鋼琴大賽銀牌獎。 辛幸純在曲目的安排上,由色彩極豐富的後浪漫與印象派音樂,前推至極典雅的早期浪漫派大師舒伯特的作品。 適逢舒伯特二百週年冥旦,此次演奏由浪漫派鋼琴宗師李斯特所改編的三首舒伯特歌曲〈畔水而唱〉、〈紡車旁的葛麗卿〉、〈小夜曲〉及很少被完整演出的拉威爾作品《鏡》組曲。
英國皇家音樂院金牌得主辛幸純,於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取得鋼琴演奏博士後返國。留學期間,曾與小提琴大師曼紐因演出二重奏,並獲得香港莫札特二百週年國際鋼琴大賽銀牌獎。 辛幸純在曲目的安排上,由色彩極豐富的後浪漫與印象派音樂,前推至極典雅的早期浪漫派大師舒伯特的作品。 適逢舒伯特二百週年冥旦,此次演奏由浪漫派鋼琴宗師李斯特所改編的三首舒伯特歌曲〈畔水而唱〉、〈紡車旁的葛麗卿〉、〈小夜曲〉及很少被完整演出的拉威爾作品《鏡》組曲。
今年關渡藝術節自四月二十二日起展開十七項節目,共二十八場的演出、五十八天的展覽。囊括音樂、戲劇、舞蹈、美展、科技藝術展、以及藝術鑑賞講座等展演活動,包含動態與靜態、知性與感性並陳,呈現藝術節活動的多樣風貌。且大多數的活動均採免費入場。 五月份的節目有香港沙磚上劇團的《酷戰紀事III》,及香港舞蹈家梅卓燕與台灣古名伸《她們在跳舞》。戲劇系推出由汪其楣敎授導演的舞台劇《記得香港》。 舞蹈系的初夏展演將推出精緻的舞碼:有中國風味的《雲路》、《島》,現代主題的《火鳳凰》、瑪麗.安東尼的《輓歌》, 以及芭蕾取向的《高貴的華爾滋》等。 展覽部份有三個項目,應屆畢業班同學主辦的〈美術系第十一屆畢業展〉推出各類作品百餘件,作品內容包括水墨、油畫、版畫、雕塑、複合媒材等。 該校音樂系成立十四年的國立藝術學院管絃樂團及國立藝術學院合唱團,特別以緬懷古典音樂作家爲主題,爲舒伯特誕辰兩百週年、布拉姆斯逝世一百週年的與孟德爾頌逝世一百五十週年演奏「室內樂之夜」系列音樂會、「藝術歌曲之夜」及「台灣作曲家之夜──陳泗治紀念音樂會」。 科技藝術中心主辦〈九七科技藝術展〉的主題,是以邁向新紀元的電腦科技藝術爲基盤。今年擴大邀請國內相關科系的師生參與,並將特別邀請傳統美術領域的藝術家,展出其電腦媒體的創作。 第一次參加關渡藝術節的劇場設計系展出「夏季劇場設計展」,呈現學生們藉由視覺語彙的創造,詮釋劇場的視覺藝術觀念。
十週年大戲《京戲啓示錄》之後屛風表演班第二十六回作品《未曾相識》由王月導演、李國修編劇,將舞台人生的探索焦點移向人世間的情愛。 一開場是大雪紛飛的五代十國,結尾則是下雪的台北。三個年代、三段故事在舞台上並陳交錯,每個人都真心誠意的說出内心的吿白。李國修、伊能靜、黃士偉、林美秀、劉珊珊、夏靖庭、洪敬恆等七位演員,橫跨時間、空間、角色至情演出。
已有近二十年舞台經驗的安.梅耶,年僅二十六歲,成名甚早,以神童之資崛起於美國樂壇。 安.梅耶曾與國際頂尖樂團如紐約愛樂、英國皇家愛樂、莫斯科愛樂、洛杉磯愛樂;波士頓、蒙特婁、NHK交響樂團等樂團合作。安.梅耶善於掌握自己的特質,並將其自信延伸到音樂中。她那從容自適的安定氣息、宛若吟遊的詩情音符,都是樂評家衷心讚嘆的細膩才情。 此次演出曲目包括索梅〈扭曲時光之鳥〉、布拉姆斯G大調第一號奏鳴曲、柯普蘭的奏鳴曲,及大衛.貝克的藍調。
采風樂坊在台北市傳統藝術季「吟詩做對歌仔調」中,由出身北管世家的邱婷首次跨行,與唐美雲、王金櫻等歌仔戲藝人攜手合作。 去除烘襯節奏、渲染力十足的鑼鼓,這場音樂會訴求音樂與文學的結合,從李白的《淸平調》、王維的《竹里館》、李商隱的《無題》、王昌齡的《閨怨》均以歌仔調入詩,唐美雲、王金櫻以〈都馬調〉、〈文和調〉、〈玉樓春〉、〈金水仙〉等來抒發詩中的意境。下半場邱婷則從路寒袖的台語詩集《春天花蕊》中找到演出靈感。
九七年國立台灣藝術學院藝術「藝術生活大觀」展演活動以唐碧霞現代舞創作開鑼。 最近台灣的垃圾問題,引發了編舞者唐碧霞創作的靈感。以〈給愛麗絲〉爲主題音樂貫穿整場演出。垃圾環保問題、街上震耳欲聾的名曲、垃圾車與人的追逐、人性的探討與嘲諷,讓這場舞蹈創作更具有特殊的「味道」。
德國浪漫派大師布拉姆斯的作品數量龐大、嚴謹細密,但親切感人,深受廣大樂迷的喜愛,而其室內樂可算是他一生的精華之作。 在布拉姆斯逝世一百週年的今年,弦外之音團策劃了這場音樂會,選擇其感人肺腑的精緻室內樂作品,表現布拉姆斯不同時期的曲風,號召國內外優秀音樂家如小提琴胡乃元、大提琴家張正傑與鋼琴家陳瑞斌共聚一堂,追念布氏音樂方面的成就。
傑佛瑞.史旺(Jeffrey Swann)是當今國際樂壇極受矚目的鋼琴家,曾獲義大利米蘭Dino Ciani國際鋼琴大賽首獎、布魯塞爾伊莉莎白國際鋼琴大賽首獎及紐約靑年音樂家大賽首獎,並應邀在世界各地巡迴演出,與許多知名樂團協奏演出。 此次來台演出的曲目全是根據莎士比亞著作而完成的。包括貝多芬的d小調奏鳴曲〈暴風雨〉、普羅高菲夫的〈羅密歐與茱麗葉〉、史麥塔納的〈馬克白與女巫們〉、舒伯特/李斯特的〈莎士比亞小夜曲〉、德布西的〈孔雀之舞〉及孟德爾頌/李斯特的〈仲夏夜之夢〉。
美國洛杉磯古典芭蕾舞團首度來台,將帶來莎士比亞、孟德爾頌鉅作,全本芭蕾舞劇《仲夏夜之夢》。是一齣改編自莎士比亞世界名著,音樂改編自孟德爾頌作品的古典芭蕾舞劇。 此劇最吸引人的是如夢似眞、如眞似夢的氣氛。在這裡,愛情經過一場仲夏夜之夢後,每各人找到他的所愛。當夜暮低垂,仙子又再出現時,也許又是另一場仲夏夜之夢,全劇結合了文學、音樂、舞蹈。
國立臺灣藝術學院戲劇系自八十三年藝專改制以來,日間部師生舉行首次對外公演,推出由邵玉珍導演的莎士比亞名劇《馴悍記》。 《馴悍記》是莎士比亞喜劇時期的作品,一部充滿反諷與誇張的舞台喜劇,劇情敍述兇悍出名的凱瑟琳雖然貌美多金,卻潑辣刁鑽,年輕自負、生性愛冒險的皮圖秋,定意要娶凱瑟琳爲妻。不知皮圖秋究竟如何馴妻,甚至讓凱瑟琳贏得良妻美眷的頭銜? 此次《馴悍記》由孟振中舞台設計、藍俊鵬燈光設計。可現場索票或團體索票。
表演工作坊九七春季公演推出這齣號稱「摸到政治邊緣的荒謬愛情喜劇」的新戲《運將、黑道、狗和他的老婆們》。 劇中敍述一位暗地裏坐享齊人之福的運將,在一次偶然機會中,救出了被關在狗籠子裡的黑道大哥大,由於一張掛在狗脖子的紙條,捲入了黑白兩道的恩怨裡,成爲媒體及警方追逐的焦點。這位博愛的運將如何保住兩座金屋中的大小嬌嬌? 導演蕭艾以娛樂詼諧的方式呈現人生的切面,而非直接在舞台上昭吿宣言。因此這次演出不論是資深演員乾德門或舞台新秀李建常、范瑞君、尹昭德、林如萍等,都在丁乃箏、蕭艾的導演之下,完成一齣具爆發力的作品。
交互蹲跳劇團目前的創作方向,較著重於人類本質議題的探討,進而尋求劇場各種可能性的呈現。 從探討兩性關係與權力消長的《紅色伊底帕斯》到觸動生命議題,描述人在面對死亡的種種荒謬與悲哀的《半夜誰敲門》,乃至探討時間,並進而對時間、生命意義作一場反芻之旅的《愛因斯坦的夢》,交互蹲跳劇團有著不同面向的呈現。 《愛》劇由片段拼貼而成,片段與片段間以獨立、並置、交揉連接、跳躍交錯等方法,使其在非邏輯線性、非寫實戲劇體系下建構出屬於本戲的劇場感。
台灣繼馬友友、林昭亮之後受邀至英國倫敦皇家音樂廳舉行個人獨奏會的演奏家黃馨慧,將舉行國內的首次個人獨奏會。黃馨慧畢業於法國國立凡爾賽音樂學院,主修現代打擊樂,師事S. Gualda敎授,學習期間也曾赴日隨國際木琴大師安培圭子女士學習木琴演奏。自一九九四年以來,黃馨慧演奏足跡遍佈紐約、巴黎、倫敦、阿姆斯特丹、鹿特角等歐美主要城市的著名演奏廳。 此次的演出曲目中,《溯自東方》一曲是特別委託台灣現代作曲家溫隆信所作新曲,一九九六年秋季於英國倫敦皇家國家音樂廳首演深獲好評。這首樂曲包含了七個組曲性樂章,以東方手法展現擊樂在現代音樂、戲劇上的特色,演出者在舞台上除了擊樂的演出,還加上個人聲音的朗誦、歌唱及肢體的表演,是一首充分展現演出者對舞台空間敏捷靈巧的有趣作品。 另一作品《擊樂的色彩》曾於一九九六應荷蘭鹿特丹現代音樂節邀請黃馨慧作世界首演,獲得極高的評價。
雪倫伯格一九四八年生於德國慕尼黑,六歲學長笛,十三歲開始學習雙簧管。一九六五年雪倫伯格於西德舉行的國際靑年音樂家管樂比賽中獲得第一大獎。七七年卡拉揚將之延攬至柏林愛樂交響樂團,八〇年他開始擔任柏林愛樂的首席雙簧管獨奏家至今。 此外,他也是柏林愛樂木管室內樂團與愛樂獨奏家等團體的一員。雪倫伯格與長笛家舒茲、豎笛家萊斯特等五人共組的維也納柏林愛樂木管五重奏團,是目前世上最紅的木管組合之一,錄音廣泛並且極受歡迎。 雪倫伯格的雙簧管聲音紮實,技巧出神入化,更凸顯了雙簧管的特色。此次將由新台北室內樂團擔任協奏曲伴奏。演出分協奏曲與獨奏會,曲目包括:協奏曲之夜/馬切洛d小調協奏曲、韋瓦第F大調協奏曲、巴赫A大調協奏曲、阿比諾尼D大調、兩支雙簧管的協奏曲;獨奏會/巴赫g小調奏鳴曲、布瑞頓Ovid的六個變奏、舒曼三首浪漫曲、聖桑奏鳴曲作品一六六、普朗克〈奏鳴曲〉、巴赫b小調三重奏奏鳴曲。
文建會爲了讓藝術眞正落實於各社區鄕鎭,特規劃了藝術團體鄕鎭巡迴演出的活動和觀衆產生互動關係,讓更多的人能了解傳統音樂的美。 此次演出的團體包含中廣國樂團、台北柳琴室內樂團、正心箏樂團、鴻韻箏樂團、淡水走唱團、漢唐樂府、台北民族樂團、當代靑少年絲竹樂團、忘樂小集、苗栗陳家班北管八音團、亂彈嬌北管劇團、采風樂坊等共十二個團體。 此次音樂會最大的特色是將在現場發放問卷調査,且在每場音樂會之前都會有二十分鐘的講座,讓每位觀衆在演出前可以先了解演出的內容。
眞實事件發生在抗戰時期的大後方,一個誰也弄不淸的單位,有一次爲了籌款開了個遊藝大會,後台老板相中當代文學大師梁實秋與老舍上台說兩段相聲。梁實秋結結實實挨了老舍一扇子,還得直衝著老舍叫他爸爸,弄得台下觀衆哈哈大笑。根據梁實秋的說法,他倆人的相聲可說得眞不錯,因爲後來他走在路上,有人認不出的還直對人說:「看,那就是那個說相聲的!」 「相聲瓦舍」以這段當代文學家們的生活揷曲做發軔,發展出一套戲劇新作《相聲說垮鬼子們》,本劇包括《貓叫一聲的結果》、《演講比賽》、《彌勒佛》、《小放牛》等相聲段子,全長約一百分鐘。
台北故事劇場繼去年「載歌載舞載戲」的黑色悲喜劇《極度瘋狂》之後,九七年開春大戲《春光.進.行.曲》即將在四月全省上演! 這是一齣描寫四對夫妻在一夜之間所發生諸多荒謬情境的「現代抓狂級婚變喜鬧劇」。這次的演員有剛從紐約大學取得表演碩士的陳湘琪、《蝴蝶君》男主角王道揚及唱片界的蘇慧倫、任賢齊加入《春光.進.行.曲》的演出。 導演陳培廣表示:這齣以都會男女的婚姻關係爲主軸的戲,形式其實更偏向喜鬧劇,整齣戲的基調肇基在寫實的都會生活情境,輕鬆逗趣的對白、精準快速的節奏,除了活生生將「頂客夫妻」的生活搬上舞台外,劇中大量運用的情境喜劇結構更在輕鬆、詼諧的戲劇張力中展現五味雜陳的、喜怒哀樂。
《儷人行》的製作方向走向梨園劇本源探索,摘選梨園戲三大流派中「小梨園」之名劇:「高文舉」《玉貞行》與家喩戶曉之「陳三五娘」《賞花》兩齣。「小梨園」出自家班,其演出規範必配合室內小舞台的特點。舞台旣小,演員的身形動作也得採用高度虛擬化的表演,儘量減少過大的幅度。此次選取「陳三五娘」精華做題材,將「小梨園」科步之優美動作、高度的舞蹈性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來,深刻展露出梨園戲歌、舞、樂一體的風采。 此次製作還聘請前福建省梨園戲劇團著名演員蔡淸平駐團指導及從事舞蹈編排。
蘇顯達與葉登民此次將以純熟的合作默契,演出貝多芬、德密亞、帕格尼尼等大師的作品。浪漫的旋律性是整體曲目的特色,豐富的情感轉折與均衡的架構安排,充分賦予兩位技展的空間。法國當代作曲家德密亞的《中世紀風小組曲》是一組相當具有表現力的作品,從端正優雅的西西里舞曲,到活潑的〈敎堂鐘聲〉,再到優美動人的〈少女輓歌〉,以及最後的詼諧輪旋曲,賞心悅耳。而德國作曲家雪德勒的D大調奏鳴曲,除爽朗的快板對話,更有優雅的歌唱性。帕格尼尼的第四號奏鳴曲以均衡的技巧性樂句,生動的傳達小提琴與吉他之間,時而抒情時而飛揚的親密對答。
日野皓正二十歲時便登上音樂事業的高峰,當時在SWING雜誌舉辦的活動中高票當選爲「年度最受歡迎小號演奏家」和「年度最佳爵士樂手」。一九七五年日野皓正遷移紐約,打入美國爵士樂界,曾先後加入吉爾伊文斯樂團、傑克麥克林、艾文瓊斯、霍洛斯維爾、喬治盧梭,以及瓊麥爾路易斯樂團。八〇年代他與賴瑞寇耶的十一屋樂團聯手演出,隨即組織了自己的樂團。 日野皓正是第一位和國際著名的「藍調」集團簽約的日本藝人,他一共出版超過五十張專輯唱片,每一張作品風格互異,充分展現他廣闊的音樂包容性,由他所領銜的亞洲超級夢幻爵士明星樂團,陣容串合亞洲一流爵士樂手。
李靜美這次將與美國鋼琴家華特.莫爾合作,以優美深情的聲音唱出一整場的藝術歌曲。從十九世紀中的德國的舒曼、到法國三位印象派作曲家及接續晚期風格傳承的奧國馬克斯。 華特.莫爾自史丹佛大學音樂系畢業,經常參加維也納及其他歐洲地區的音樂會、電台電視之演出。曾多年擔任維也納Ensemble Contrast的鋼琴獨奏者,隨該團參加世界巡迴,也曾與許多演唱家、小提琴家等合作演出。 此次獨唱會的演出曲目包括:舒曼〈蘇萊卡之歌〉、佛瑞〈曼陀鈴〉、〈月光〉,德布西〈傀儡〉、〈月光〉,杜巴克〈憂傷之歌〉、〈遨遊〉,馬克斯〈害羞的牧羊人〉、〈夜曲〉等。
若要選出這個時代古典音樂界的風雲人物,平夏.祖克曼(Pinchas Zukerman)絕對名列前矛。 祖克曼是個全方位的音樂家,除了在小提琴界穩座天王寶座之外,他在中提琴、室內樂、以及指揮各方面也都有精采的表現。一九四八年出生於以色列的祖克曼,是個多才多藝的神童,十九歲時在國際大賽中贏得獎項,開始步上國際舞台,至今已錄製出版了超過九十二張唱片,並曾得到二十一次葛萊美獎提名。祖克曼不僅演奏的技巧令人激賞,其深層的音樂內涵也令人折服:樂評認爲他是一位「講究音韻之美與純熟技巧的音樂家」、「能巧妙地將內心誠摯的情感與狂放的熱情融爲一體」、更是一位「氣度雍容」的獨奏家。 一九七〇年起,祖克曼也跨足指揮事業。如同他在小提琴、中提琴及室內樂方面的表現,這位名家一出手即藝驚四座。世界各知名樂團紛紛邀請他擔任客席指揮,包括頂尖的柏林愛樂等。 此次祖克曼將演出最拿手的小提琴,包括鮮少被人演奏的舒曼晚年作品《幻想曲集》,呈現舒曼末期雙重性格的狂亂心情。另外還有三位浪漫派著名作曲家特別爲姚阿幸共同創作的F.A.E.(意爲自由,但是孤獨的)奏鳴曲,及布拉姆斯所作的詼諧曲樂章;再加上貝多芬、布拉姆斯的小提琴奏鳴曲。
來自荷蘭的吉他三重奏與洛杉磯、巴黎吉他三重奏並稱世上最好的吉他三重奏樂團之一。除了精湛的演奏技巧,還以默契和擅長改編樂曲聞名。這一次的演出曲目中,安排了西班牙、古巴、阿根廷的現代作品,以及改編自大提琴等其他器樂的樂曲。 其中最令人矚目的是將演出皮亞左拉的探戈音樂,正好趕上近來風行的皮亞左拉熱潮。這次來台巡迴將與輔仁大學音樂系主任方銘健合作一首四吉他合奏曲,並舉辦兩場吉他講會。
法國浪漫時期文學詩人德菲爾.高第耶(Thophile Gautier)是浪漫時期劇院傑出的劇作家,他將海涅的詩作改編成舞台作品。芭蕾舞劇《吉賽兒》的音樂由知名作曲家阿道夫.亞當所作,由哥哈里及裴洛特爲這齣舞劇編舞,佩帝帕再將其改編發展成更豐富的舞劇面貌。 劇中女主角所佔份量極重,首席女舞者必須有相當高的技巧與造詣方能勝任。因此「吉賽兒」一角是成爲芭蕾伶娜必演的角色。此次領銜舞蹈家雅娜.庫洛娃(Jana Kurova)是捷克國寶級的芭蕾明星,她所詮釋的吉賽兒獲得一致的喜愛與讚賞。 一九九一年捷克芭蕾劇場基金會爲提攜捷克芭蕾人才,邀請她領導捷克國家芭蕾舞團。目前舞團擁有逾百位舞者及二十四位的首席舞蹈家,並經常與國際級舞蹈家合作,使得該團在擁有淸新活力之外,更淬煉出精煉的資質。捷克芭蕾舞團以其深具特色的表演,將音樂與劇本巧妙的結合,展現出濃烈東歐風味的芭蕾。
從喜多郞到白鳥英美子,從黑澤明到大島渚,從三島由紀夫到村上春樹,你對日本打擊樂的印象又是什麼模樣? 朱宗慶打擊樂團將舉辦四場日本打擊樂作品集音樂會,呈現日本打擊樂經典作品呈現,以饗國內愛好音樂的觀衆。並特地邀請日本打擊樂大師岡田親自來台與團員們切磋、琢磨,將日本打擊樂作品「原音重現」,以最原始的東洋風貌呈現予國人。 這次的音樂會曲目包括:武滿徹的《雨樹》、中利光《面具》、平義久《希臘調式V》、西村朗《猴舞》、《塔拉》,以及水野修孝《鼓》。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