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琴《范蠡獻西施》 從外台演回內台
南台灣的外台歌仔戲天王張秀琴,將首度率團在台北的劇場演出。這回推出的《范蠡獻西施》,也是現代劇場學者暨資深編導王友輝首度執筆寫歌仔戲劇本,之前在外台演出就贏得好口碑,台大戲劇系教授林鶴宜就稱許《范》劇是秀琴第一部「文學秘笈」發功出來的作品,足讓人大開眼界。
南台灣的外台歌仔戲天王張秀琴,將首度率團在台北的劇場演出。這回推出的《范蠡獻西施》,也是現代劇場學者暨資深編導王友輝首度執筆寫歌仔戲劇本,之前在外台演出就贏得好口碑,台大戲劇系教授林鶴宜就稱許《范》劇是秀琴第一部「文學秘笈」發功出來的作品,足讓人大開眼界。
適逢屏風表演班二十週年,演出的劇目都是過去叫好又叫座的戲碼,只要是欣賞過台灣的鬼才導演李國修老師的作品,一定都會有難忘的感受。從上一齣《莎姆雷特》加演又加演的盛況可見一斑!雖然表面上是以喜劇的型態演出,但是仔細品味不難發現李國修在潛移默化中,傳達對台灣本土人文的闡揚與時事現況的探討,此藉古諷今的內力,李國修真可謂之國寶級之大師! 同樣也是兩廳院二十週年的精心策劃,加上有NSO加持,「發現理查.史特勞斯九提琴在炫技」也是本月絕不容錯過的音樂會!光是看到簡文彬出馬指揮,以及樂團首席小提琴吳庭毓,加上韓國首屈一指的鋼琴家白健宇,這三位當代舉足輕重的大師一起演出,真是有錢都看不到的盛況!不但如此,演出的曲目除了史特勞斯的小提琴協奏曲外,還有Busoni五個樂章的鋼琴協奏曲,可說是結合了鋼琴、管絃樂、聲樂的創舉。這麼棒的策劃,當然也是這個月的欣賞重點演出。 文字|周恆甫 每個月至少會到兩廳院奉獻香油錢兩次。觀賞戲劇舞蹈是人性昇華的透視,欣賞音樂演出是人生苦難的救贖。台灣藝文界有這麼多優秀的創作,以及兩廳院精心策劃這麼多精采的節目,即使工作生活再忙碌,也不能錯過這些高水準的演出!
第一屆耕莘藝術季,由主辦單位邀請含括北、中、南三區各具特點的十個表演團體參與演出,耕莘除了免費提供一切設備,票房收入亦歸表演團體所有,這樣的作法對許多團體有很大的鼓舞。此次第二屆藝術季首先登場的是河左岸劇團的《迷走地圖番外篇》,導演爲陳品秀,內容主要描述一個時空迷離的空間(暗喩今日的台北),居住在那裡的人民爲了要了解神的意旨,而展開一連串的心靈旅途。其間有神與神之間的爭執、人與人之間的懷疑、試探、迷惘、傷害、以及痛苦。最後,透過人與人之間的互相撫慰,聖地子民們終於獲得了某種救贖,只不過這救贖竟是透過死亡的方式顯現。 牛古劇團《等待三部曲》則由鍾雲鵬編導,以三部短劇成一齣「等待」的劇情,段落中都是以兩個角色爲主,明確的對話卻只是戲劇情節的導引作用,重點在於對話之外所無法承載的空間感以及象徵性,將著重演員的肢體語言以及演員與舞臺空間的互動關係。文薪劇團則推出《新孟麗君》,企圖捨棄傳統布幕,強化肢體的語言,希望在保留歌仔戲精髓的創作上,帶給觀衆另類的感動。耕莘實驗劇團將帶來《獅王史赩魔》,以表面具熱鬧的表演型式爲主調,但卻於內層深處凸顯人物的內在張力。
《天亮以前我要你》是周慧玲以創作的形式呈現其近年的關注和硏究、更是她取得學位返台後獻出的第一齣作品。這齣結合「表演理論」與「性別操演」,關於性別跨界、關於身分移轉、關於文化雜交的愛情\慾望兩國論的中型戲劇演出。由於其中對於慾望投射的虛實、社會角色的扮演多所探討,周慧玲除了切入情色話題外,對於劇本裡頭近似戲中戲的段落,也以少見的組合式創作模式,企圖呈現多層次感的表演空間,爲此,她邀請了創作社前三齣戲、風格迥異的兩位導演:黎煥雄、魏瑛娟二人一起加入此次工作。 劇中四位主角都是出身台灣的知識份子,在各自專業領域內獨領風騷:一位是自矜於愛情潔癖的攝影師、一位是駕著慾望四處流竄的電影導演、一位耽溺於美食與扮裝皇后的服裝設計師、一位是長袖善舞於兩國/兩性之間的畫家。在這場聚會裡,他們四人以瑣碎的閨中對白、混合自覺的生活表演,展現對性別/愛情的輕浮、游離與執著,赤裸裸的揭露thirty something、三十人生的前中年焦慮。 此次演員包括:黃士偉、傅仰曄、阮文萍及林嘉莉等。設計群則包括王孟超(舞台)、黃祖延(燈光)、陳建騏(音樂)及黃禹銘(服裝造型)。
飛躍八六至飛躍九六舞展,十年不算短的時間,今年廖末喜舞蹈劇場在舞蹈創作藝術上預計以「綠之舞」作爲邁向另一個新紀元的開始,並將它獻給愛這片土地的每一個人,以「綠」的心靈環保課題,表達對社會的關懷。此次演出的舞碼有:《生命的綠洲》、《荷葉與紅蓮》、《女兒魂》、《咱們的心聲》、《網與惘》、《藍與白》。
參與由國家劇院舉辦的「二〇〇一海闊天空實驗舞展」的體相舞蹈劇場,將推出整場由青年編舞家李名正所創作的「生命─走向另一個世界出口」。演出包括《沉靜的獨白》、《是消失?抑或重生?》、《軌跡》等六支舞碼。此次體相舞蹈劇場企圖以舞蹈劇場的形式,展現細膩的肢體與豐富》的視覺意象。
一九九六年在亞維儂藝術節,我第一次親炙比爾.提.瓊斯的丰采。他的舞團應邀在教皇大殿演出根據比利時歌手Jacques Brel的歌曲編創的舞作,比爾兼含古怪的抒情手法,讓我印象深刻,低迴不已。相較於越來越流於概念化的美國後現代舞,比爾以不凡的當代感性,和如日中天的歐洲舞蹈劇場分庭抗禮,足以為美國舞蹈扳回一城。十年後,這位黑人編舞家終於要在台灣獻演新作,真有望穿秋水之感。 比爾.提.瓊斯的作品除了幽默、生動,更鮮明的是社會批判與抗爭性格,舞蹈在他手中擴張了現實向度,可以言情也可以議論。我知道碧娜《熱情馬祖卡》和勒帕吉《安徒生計畫》已經吸光大家的時間和荷包,信賴「新舞風」水準的觀眾想也不致錯過比利時金童西迪拉比和阿喀郎的攜手合作。然而我仍要認真提醒,萬勿錯失這場和比爾.提.瓊斯的約會。盲目約會,往往是一場難忘冒險的開始。 文字|鴻鴻 詩人、劇場與電影導演
十方樂集所策劃的「台灣當代作曲家側寫」系列,首先安排盧炎作品發表曁座談會。盧炎爲國家文藝獎得主,是台灣重要的作曲家之一。節目中除了演出盧炎代表作品:鋼琴組曲、打擊樂三重奏、長笛與鋼琴二重奏、浪滔沙七重奏等,做成紀錄外,並在音樂會後由盧炎傳記執筆者──詩人陳黎主持座談會,讓觀衆和盧炎做面對面的交流。
多媒體舞蹈演出一時風行,但能像萌荷舞團那麼出神入化卻著實罕見。《拉摩的異想世界》源自他們為巴黎市立歌劇院執導拉摩的歌劇《遊俠騎士》Les Paladins,該演出揉和嘻哈、影像、舞蹈等多樣元素,大獲好評,還曾巡迴到倫敦、雅典、東京及上海。後來他們將演出內容摻和拉摩更多歌劇音樂,發展成這齣純舞蹈完整作品。看過他們一九九八年來台演出《新天堂樂園》人與動物打破地心引力限制的共舞,這回定當不致錯失;不然從電影《偶然與巧合》的那種劇場幻術,也可以臆想萌荷魅力。十八世紀的歌劇音樂、哲學,加上當代的肢體語言和狂想,堪稱傳統與現代的又一媒合奇蹟。為我們的戲曲和當代藝術尋找共同出路,也許萌荷是另一個夠瘋狂的指標。 文字|鴻鴻 詩人、劇場與電影導演
復興高中戲劇科將演出由文學名著改編的同名舞台劇《小婦人》。故事描述四位姊妹如何獨立面對生活,並於其中學習與成長的過程。
査理.海登1937年生於美國愛荷華州,是將自由前衛爵士由美國傳播到歐洲的主要人物,也是七〇年代最傑出的爵士大樂團領導人之一。自從査理.海登於八〇年代中期以西岸四重奏的形式演出以來,便以一種回顧年華的情誼,把他個人的最鍾愛的西岸風華一一呈現出來。西岸四重奏這次的演出將呈現多元化的爵士音樂風格,包括改編百老匯的音樂劇、改編自古典作曲家如拉赫曼尼諾夫、拉威爾的曲子,還有諸多著名的電影配樂及挿曲等。
葛萊妮出生於英國,十二歲那年聽力完全喪失,先天的劣勢卻反而激勵了她在打擊音樂上的發展。一九八二年她進入倫敦皇家音樂學院就讀,一九八六年贏得「曼斯特獎學金」,這筆獎學金使她得以到日本繼續深造,也成爲她接觸東方音樂的開始。除了演奏之外,她也創作許多打擊樂曲,並因演奏錄音贏得多項大獎、榮譽學位以及榮譽公民等頭銜。 葛萊妮遊走於五花八門的各種樂器以及音樂曲風之間,她的足跡遍及世界各國,與各地不同樂風的團體、原住民或作曲家合作,包括巴爾的摩、波士頓、克里夫蘭、底特律、費城、聖路易、多倫多等知名的市立交響樂團,以及美國國家交響樂團、洛杉磯愛樂、紐約愛樂等。曾經歷過的著名指揮包括費雪(Ivan Fischer)、小澤征爾、羅斯托波維奇等人。葛萊妮的演奏會曾被BBC等電視台收錄爲特別節目,電視台也特別爲她遠赴韓國拍攝紀錄片,在音樂節目中播出。葛萊妮同時也爲電台主持節目,介紹相關音樂,並不時於英美等地舉辦講習會,引領靑年人入打擊樂之門。此次來台演出的曲目包括:吉夫高維克的《波動》、《瘋子國王的城堡》、舒瓦特那的《速度》等。
南非夢幻現代芭蕾舞團於一九八五年成立,是南非舉國聞名的舞團,不僅因其編舞與藝術總監Mark Haw-kins的名聲響亮,也因爲該團高水準的製作。從燈光的設計到戲服配件,在在都讓人感動與驚訝。原來芭蕾舞有如此新鮮的風貌,讓人耳目一新。 八〇年代不論是在編舞、舞台設計或現代舞蹈方面,南非出了許多才華洋溢的人才。一九八七年,舞團的第一部全本芭蕾舞劇《羅密歐與茱麗葉》登台,接著如《胡桃鉗》等都成爲該舞團最受歡迎的舞碼;數部備受推崇的國際性製作如由喬治.巴蘭欽、Jack Carter所編舞的芭蕾舞劇,都是由南非夢幻現代芭蕾舞團首度帶入南非的舞台。堅強的編舞陣容一直是該舞團最爲人所津津樂道。 此次來台演出全體芭蕾舞劇《仲夏夜之夢》對國人來說並不陌生,它的情節傳奇有趣,並充滿了許多森林精靈在其中,讓人覺得饒富趣味,不僅張力十足,音樂也非常吸引人。
崑曲小生楊汗如及現代舞者蘇安莉在《小船幻想詩》首度合作,楊汗如將打破行當,兼飾生、旦二角,先扮女裝,再改作男兒衣履;而蘇安莉將以多種造型飾演楊汗如的影子,一個不安定、充滿變數的影子,如影隨行,亦步亦趨,彷彿達文西另一幅名作《施洗約翰》,以曖眛的眼神與手勢,指向未知。
「跨越七〇:一九二八─一九九八舞展」結合了四位舞蹈家:王儷娟、曾瑞媛、顏鳳曦、黎美光,期盼以舞 蹈爲主軸,結合音樂及視覺,做出新的嚐試,企圖呈現新的舞蹈藝術風貌。 今年是已故美國現代舞蹈大師杜麗絲.韓福瑞(Doris Hunphrey)創作〈水舞〉Water Study的七十週年,爲了紀念這位國際級大師的成就,曾瑞媛特地運用舞譜 重現的手法,將七十年前的〈水舞〉原版重現。 其他演出還包括王儷娟的《滴答》,邀請旅德木笛、大鍵琴家許宜敏,旅法古典吉他名家蔡世鴻,以及旅美畫家曾英棟與她共同合作;黎美光的《我和我自己》,特色是使用「接觸」爲主要的元素;顏鳳曦的《氣球只有皮膚,裡面一無所有》,以視覺傳送打破作文式的接連舞蹈,均屬創新的舞碼。
不是由於「名著改編」,法國版的這齣《小王子》有幾點必看理由: 這次敦請的舞台設計是技巧精湛、意念超卓的Hans Schavernoch──長期以來德國歌劇導演大師庫佛(Harry Kupfer)的合作伙伴,八○年代拜魯特的科幻版《指環》就是他們的傑作。音樂劇《小王子》中,仍有他擅長的繁複鏡面技巧,讓記憶與現實自由交織,每一場景變幻如同魔法,展現令人屏息的美感與視覺詩意。 宣傳上說本劇情節、歌詞忠於原著,但事實上其成就遠勝「忠於原著」。導演用心詮釋每一個細節,有如在為全書逐句作深度導讀、心理分析。如飛行員為小王子編造星球號碼時,其實是看著自己的飛機編號;小王子的標誌圍巾,則是玫瑰送他的臨別贈品,增強他一直攜帶愛的遺憾的形象。劇中把飛行員身處的絕境沙漠,和小王子的生命情境平行類比,飛行員袋中的手槍和沙漠中的蛇同為兩人的死亡誘引。小王子既是飛行員的鏡像,飛行員又是聖艾修伯里的投影。澄澈的透視觀點,讓這部謎樣名著撥雲見日,於是熟悉原著的讀者看戲時仍然驚喜連連,也成為這部音樂劇格外動人的原因。 終於可以看到一齣名著改編的音樂劇,沒有簡化、反而深化了主題。作曲家Richard Cocciante之前操刀的《鐘樓怪人》將當代社會意識藉雨果小說還魂,可惜舞台表現仍略嫌媚俗;這次的音樂同樣美妙,視覺創意與導演品味則更臻上乘,以悅耳炫目的手法,展示了當代音樂劇的可能力量。 別再說音樂劇一定要金光歌舞,一定要灑濫情狗血、爆廉價笑料。去看看《小王子》吧! 文字|鴻鴻 詩人、劇場與電影導演
舞蹈工作者姚淑芬前法國巴黎研習一年期間,與影像工作者柯朱上合作拍攝關於地鐵的人事物,此次將搬回台灣的舞台,並邀請法國兩位舞者參加演出,試圖表達巴黎的地鐵印象與文化内涵。姚淑芬整合表演模式,並以與觀衆接觸做為演出的焦點,希望打開國際交流的第一步。 《走出.出走》是以巴黎地鐵的背景為經緯,並結合影像與裝置藝術營造置身於地鐵的氛圍,並以遊戲的方法增加觀者與演員的互動;舞者穿梭於人群,改變以往鏡框式的表演模式,將都市的邊緣文化與景觀串成一段關於地鐵的故事。
小提琴家簡名彥將推出獨奏會,由陳加恩擔任鋼琴伴奏,演出的曲目有:柯賴里的拉佛利亞舞曲、許常德的前奏曲、威尼阿夫斯基的莫斯科之回憶、聖桑的奇想迴旋曲及貝多芬、德布西等人的作品。 畢業於美國紐約茱麗亞音樂學院的陳加恩,在美期間隨Herbert Stessin學習鋼琴,也師從Samuel Sar-ders(器樂伴奏)、Marshall Williamson(聲樂伴奏)、以及Johnathan Feidman學習伴奏與室內樂。一九九四年於紐約林肯中心Paul Hall舉行個人的音樂會,回國後除任敎職外,亦積極與國內外的演奏家合作室內樂的演出,近期曾合作的器樂家有柏林愛樂的雙簧管首席Hansjorg Schellenberger、維也納愛樂的長笛首席Wolfgang Schulz、匈牙利長笛家 Andras Adorijan等人。
由於喜愛雲門舞集而踏進現代舞的世界,逐漸認識世界各大知名的舞團及舞蹈大師,德國的舞蹈劇場大師碧娜.鮑許的名號更是如雷灌耳。每位世界級的舞蹈大師都有自身獨特的理念,碧娜.鮑許也不例外,她說:「我在乎人為何而動,而不是如何動。」這句話簡潔地傳達了她舞作的內涵,也深深地吸引了喜愛現代舞的我。舞者的肢體千變萬化,編作出讓觀眾驚嘆的曼妙舞姿並非難事,但碧娜‧鮑許卻經常以日常生活的動作編舞,真實地貼近觀眾的情感,總能引起熱烈的回響與共鳴。 碧娜.鮑許的魅力,連西班牙電影大師阿莫多瓦也為之迷醉,電影《悄悄告訴她》採用《熱情馬祖卡》的片段向她致敬。多年前觀影的舞蹈片段還留存深刻的印象,讓我非常期待能在劇院親身感受其舞作的魅力。 文字|王凱君 29歲,視覺設計。偏愛舞台音樂劇或舞團演出,每月觀賞表演一次以上。
《哈戲族》是相聲瓦舍「相聲說戲」系列作品二號,宋少卿、馮翊綱再一次將傳統相聲段子〈大改行〉、〈關公戰秦瓊〉加以整理,結合新編小段〈四郞探娘〉和〈奴家正是王寶釧〉,成爲一個以介紹戲劇爲主題的完整演出。 〈大改行〉藉由沒落的京劇演員改行賣東西的叫賣聲音,介紹京劇中花臉、老生、旦角等各種角色特殊聲音表現;〈關公戰秦瓊〉則在一場作壽堂會的歡笑中道出梨園甘苦;新編的〈四郞探娘〉帶大家回到學生時代一窩蜂參加救國團自強活動的時候,看看三民主義硏習營和京劇有什麼關係?談戀愛又和假牙有什麼關係?〈奴家正是王寶釧〉要讓大家見識一下當歌仔戲的薛平貴遇上京劇裡的王寶釧是什麼狀況?
生活總是在想像之外,生命的軌跡其實瞬息萬變! 可是,我們卻用習慣限制了自己的世界,出門走路總是習慣向右,捷運總是走2號出口,想像力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 隔了九年,法國萌荷舞團來了,這次又將再度結合影像、舞蹈和音樂等多元元素,試圖刺激我們的邏輯,挑起我們對想像力的好奇,就在觀看魔幻視覺的饗宴中,感官獲得徹底的解放 看萌荷舞團的表演,不再讓藝術遙不可及,卻總在意外之外,「叛逆」地結合了創作家的生活元素,這一次萌荷舞團《拉摩的異想世界》要我們從音樂中看見舞蹈,從舞蹈中看見想像。透過作曲家的創新和遊戲,編舞家看到了音樂家腦子裡的奇想,幻化出魔幻的影像,我們又會從這場表演中,看到可以怎麼「叛逆」一成不變生活的自己,看了才知道! 文字|邱琤惠 現任出版社採編。參與各類藝文活動,喜歡生活中樸實的美麗,不喜歡名牌也買不起,喜歡熱鬧周圍的寧靜,喜歡回留在各個表演團體時,所散發的能量,因為執著,讓人動容。
相聲瓦舍今年新編的相聲《大唐馬屁精》,故事敍述皇帝爲了心愛的貴妃,貼出金榜昭吿天下:「若有人能博得妃子一笑,重重有賞!」消息一傳出,立刻成爲全民運動,大家都爲了皇上的老婆,挖空心思、兩肋挿刀。有兩個傢伙,快手快腳地趕在所有來拍馬屁的人前面,引出許多有趣故事。《大唐馬屁精》由宋少卿、馮翊綱帶領相聲瓦舍創作群做集體即興創作,並且擔任主演。
芭蕾的魅力對我來說簡直奪目而璀璨,舞者的曼妙姿態與樂章的悠揚繚繞,都讓我欣賞之餘溢滿感動,這次難得俄羅斯的「莫斯科市立芭蕾」來台表演,豈能錯過他們演出典雅雋永的《天鵝湖》。 耳聞「莫斯科市立芭蕾」的創辦人暨藝術總監維特‧史密諾夫‧戈洛凡諾夫是全球芭蕾舞宗師拉夫羅夫斯基(Lavrovsky)及葛列佐夫斯基(Goleizovsky)的得意門生,更是芭蕾舞最高藝術殿堂波修瓦芭蕾舞團的獨舞者,這更加深我對此劇的期待,希望我這個舞蹈門外漢,透過這位大師的巧思,更能深刻懂得芭蕾舞想傳遞給觀眾的美與藝。 幾年前自己曾是希臘羅德島上的旅者,碰巧觀賞了也是來自俄羅斯的芭蕾舞劇,他們在一處競技場搭建出圓形舞台上表演著《天鵝湖》,雖然場景簡陋噪聲不斷,舞步又踏得腐朽地板吱吱作響,但是舞者們仍然優雅地舞著,淡定而高貴,獲得全場熱烈掌聲,當時我就想著如果沒有如此糟糕的表演環境,我的感動會更多嗎?這個答案應該很快就要揭曉了! 文字|胡綺恩 雖然所學和所做的都跟藝術文化有關,但從不覺得自己有多貼近所謂的「藝術」,我只是很享受活著的各種滋味,一行字、一首歌、一支舞、一張畫都可令我雀躍,我的眼睛我的鼻子我的耳朵還有每一次呼吸,就為了看見、感受,更多。
成立五年的綺響室內樂團,將推出三場結合視覺、聽覺的音樂會。 第一場由綺響三重奏──鋼琴家黃美莉、小提琴家簡名彥、大提琴家王唯唯演出莫札特、舒伯特、蕭頌等作曲家的室內樂作品。第二場是鋼琴家黃美莉的鋼琴獨奏會,除了彈奏蕭邦、舒曼的樂曲,並邀請國立藝術學院音樂學者盧文雅解釋當代樂曲之特色,現場說故事。第三場是鋼琴家黃美莉的鋼琴即興演出,除了以古典鋼琴的旋律爲基礎來改編之外,另有台灣民謠、以及聽衆提供的旋律當作即興演出。本次也將邀請畫家陳文輝及攝影家林克彬當場即興演出。
說唱藝術由於語言精煉,觀衆也需要具備一定的語言能力才能領略其中的趣味,因此長久以來一直被認爲是兒童不宜。而自從四年前台北曲藝團爲國小學生量身訂作的《國民學笑》受歡迎後,台北曲藝團歷次公演,現場都有不少小觀衆。 《國民學笑──系列二》由新舞臺及台北曲藝團共同主辦,大人小孩都能欣賞。演員除了台北曲藝團的固定班底之外,還邀請竹板王子林文彬親自指導的小朋友表演群口快板,以及由小朋友相聲比賽中脫穎而出的隊伍演出對口相聲。節目曲種包括對口相聲、群口相聲、雙簧、竹板快書、群口快板,熱鬧豐富。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