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偉小提琴獨奏會
此次音樂會演出曲目上半場第一部分爲傳統精典名曲─布拉姆斯《第一、二號小提琴奏鳴曲》,以及法朗克《小提琴a小調奏鳴曲》;第二部分以黑人音樂爲背景,藉由鋼琴和小提琴對話來充分描述男女情感─蓋西文《波基與貝絲組曲》。 下半場以現場點奏方式進行,皆以精采小品貫穿,如巴赫《G弦之歌》、克萊斯勒《美麗的羅絲瑪琳》。突破傳統音樂會的方式,薛偉將以精湛的琴藝同時展現古典樂的精緻和平易樂風。
此次音樂會演出曲目上半場第一部分爲傳統精典名曲─布拉姆斯《第一、二號小提琴奏鳴曲》,以及法朗克《小提琴a小調奏鳴曲》;第二部分以黑人音樂爲背景,藉由鋼琴和小提琴對話來充分描述男女情感─蓋西文《波基與貝絲組曲》。 下半場以現場點奏方式進行,皆以精采小品貫穿,如巴赫《G弦之歌》、克萊斯勒《美麗的羅絲瑪琳》。突破傳統音樂會的方式,薛偉將以精湛的琴藝同時展現古典樂的精緻和平易樂風。
南台灣獨具風格的高雄市實驗交響樂團將推出《動物狂歡節》和芭蕾舞劇《吉賽兒》兩場音樂會,熱鬧迎接春天。 首場《動物狂歡節》音樂會曲目有比才的卡門組曲、聖桑的動物狂歡節、德弗乍克的第八號交響曲。由蕭邦享擔任指揮,魏樂富及葉綠娜擔任鋼琴獨奏。 在芭蕾舞劇中被奉爲經典中之經典的《吉賽兒》,在國內一直少有機會看到全幕的演出,更遑論與交響樂團搭配演出的方式。十六年前台灣舞者黃紹仁及吳素芬分別擔任男女主角,十六年後高雄市實驗交響樂團特地邀請了中華民國舞蹈協會共同參與,再次詮釋《吉賽兒》風采。 有感於台灣藝術長期偏重台北,主辦單位決定將全本《吉賽兒》在高雄市立文化中心呈現,此乃高市交第一次以大型芭蕾舞劇爲演出內容,同時結合南台灣優秀舞者同台演出,期望觀衆共同參與。
台北世紀交響樂團於今春推出國內首創之「女指揮家系列音樂會」,持棒者均爲國內一流的女性指揮家。結合國內年輕一輩的演奏家組成的「台北世紀演奏家室內樂團」,將於四月間假國立中正文化中心演奏廳演出三場,包括巴洛克、古典、浪漫及現代等不同時代風貌曲目的精緻音樂盛會。 系列之一「雙長笛的盛宴」,由畢業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硏究所指揮組,現任世紀靑少年交響樂團及YMCA合唱團指揮的孫愛光指揮,搭配均以「特優」成績取得維也納音樂院長笛演奏文憑的夫婦檔任韋光、廖嘉齡,演出「杜普勒/d小調雙長笛協奏曲」及艾爾加、佛漢.威廉斯等人的作品。 系列之二「四季之聲」,由任敎於國立藝專的林立指揮。目前活躍於歐美的小提琴家廖家弘則擔任韋瓦第「四季」小提琴協奏曲的主奏,其他並有柯瑞里、羅西尼及布瑞頓等人的名作。 系列之三「德奧經典名曲之夜」,內容以德奧樂派作曲家如莫札特、泰勒曼、華格納及孟德爾頌等人的經典爲主。指揮由任敎於國立藝專同時也是台北縣立文化中心交響樂團指揮的呂淑玲擔任。莫札特「第四號小提琴協奏曲」則由國家音樂廳交響樂團首席朱貴珠主奏。
當代傑出的藝術家之一蓋瑞.卡爾,是目前唯一以低音提琴獨奏家身分活躍於樂壇的傳奇人物。低音提琴在管弦樂團中,一向是最容易被人遺忘的器樂,許多人認爲它的聲音沈悶且低,不適宜當獨奏樂器。但是低音提琴一到卡爾的手中,他便結合了大提琴的美與低音弦的力度,光芒般的音色,從最低音符到最高音階,從內心傾吐眞情,向聽衆緩緩唱出他心中的情感。此外,加上卡爾個人的獨特魅力及出神入化的技巧和顫音演奏,豐富了整個樂曲。因而,蓋瑞.卡爾素有低音大提琴中帕格尼尼的尊稱。 卡爾的家學淵源,家族中一共有七人爲低音提琴的演奏者。他曾師事赫爾曼.萊恩夏根、雷歐納德.羅斯等多位名家,一九六二年應邀參加由紐約愛樂管弦樂團舉辦、伯恩斯坦指揮的靑少年音樂會,演奏帕格尼尼《摩西變奏曲》,蓋瑞.卡爾一炮而紅,從此展開以低音提琴獨奏家的演奏生涯。卡爾的獨奏樂器低音提琴,雖然不被視爲主流的音樂,但他一年平均有一百場音樂會的演出,足跡遍及美國、加拿大、南美、歐洲及遠東地區。一九九三年來台演出造成盛況,今年四月再度來台,一同前來的還有伴奏哈蒙.路易斯,他倆的合作呼吸一致,默契無間。 此行台北的演出爲低音提琴與管風琴,曲目有奧比諾尼《g小調慢板》、孟德爾頌《D大調奏鳴曲Op.58》、高恩《詼諧曲》、布魯赫《希伯萊緩歌》、拉威爾《哈本湼拉舞曲》、麥爾斯《短歌》(選自《越戰獵鹿人》)、包特希尼《幻想曲》以及加普林的三首小品。台中則爲低音提琴與鋼琴演奏,當有另一番音樂詮釋。
雲門舞集本年度春季公演將演出香港編舞家黎海寧舞作《看不見的城市》,以及林懷民新作《悲歌交響曲》。 《看》取材自義大利作曲家伊塔羅.卡爾維諾的同名作品,是黎海寧以文字及動作交織而成的長篇舞作。《悲》的編作靈感受到波蘭作曲家亨利.哥瑞斯基的同名樂曲(又名《第三號交響曲》)所啓發。哥瑞斯基是爲了輓悼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喪生的人們,充滿了樸素、祥和、高雅的弦樂與女聲,呈現哀而不傷的悲憫情懷。林懷民則以舞蹈呈現「一齣超乎地域和時代的安魂曲」。
舞蹈家樊潔兮於四月底至五月中旬展開一系列大專校園巡廻講座及示範演出,將畫龍點睛地介紹其著名的《舞出敦煌》作品,並引領學生一窺舞蹈藝術的堂奧。希望藉此活動開發更多的舞蹈觀衆,同時與靑年學子共同探討台灣當代文化現象、舞蹈、藝術的發展空間。 此次演出舞碼包括:《叩》、《波浪的還原》、《昇之孤》、《有女飛天》、《生成》等舞作。
出身於劇場演員的彼得.漢克(Peter Handke)爲德國當代文壇最受歡迎的劇作家之一。從一九六六年起,便以歐洲傳統的表演訓練方式爲基礎,加上其擅長的語言遊戲,撰寫了一系列名爲「語言實驗」之作品。如一九六六年的《卡斯帕》Gaspard便揉合了政治用語、俗語、俚語、道德箴言,配合以義大利喜劇中的表演方式,造成了轟動。 一九六八年,彼得.漢克完成《棄兒與屠夫》(直譯名爲《棄兒要當屠夫》Le Pupille Veut tre Tuteur爲此一系列實驗作品中之第三部。然而,《棄兒與屠夫》所造成的話題,並不在於「語言」使用上的爭議,而是它完全摒棄語言的使用。雖然全劇無任何一句對白,但是由於彼得.漢克擅於在各式舞台布置及演員表演方式上滲入象徵手法,使得戲的本身擁有著回味的餘地。演員沒有台詞,所有的訊息均是靠著「表演」的傳遞:劇本給了演員(同時也給了觀衆)一些假設的空間,至於各人所領略的味道,只有自己知道了。 《棄兒與屠夫》由皇冠劇場─密獵者劇團製作,爲留法歸國戲劇碩士華湘如翻譯和導演,首次將彼得.漢克的作品呈現於台灣舞台上,帶給觀衆另一種不同的觀劇經驗。
每年的兒童節大人們總會絞盡腦汁的爲小主人翁設計各種活動,讓小朋友能留下快樂的童年回憶,今年當然也不例外,各式兒童節目將台灣粧點得活潑而有朝氣。不同於以往單一的兒童節目設計,今年多以整套多樣的活動方式呈現。
國內知名的小提琴家蘇顯達,即將於四月一日開始,由鋼琴家諸大明擔任伴奏,分別於台中、台北、台南、高雄舉辦四場獨奏會,演奏精采的「三B作品」,再一次展現「三B兒童」傑出音樂表現! 當林昭亮、胡乃元、蘇顯達、辛明峰、蘇正途、侯良平等國內知名音樂家,分別在國內外樂壇大放異彩之際,國人一定沒料到,他們全都來自於台南一個特殊的樂團──「三B兒童交響樂團」。該樂團是在民國五十四年由熱愛音樂的鄭昭明老師,與一群醫生們共同組織,成員由這群音樂愛好者的子女組成。在當時,與「台灣省立交響樂團」並立爲台灣兩大樂團,該團培育出的音樂人才,如今大多在國內外樂壇各領風騷、爲國爭光。 「三B兒童」中知名的小提琴家蘇顯達,與曾獲國際范.克萊本大賽獎項的鋼琴家諸大明,在這次獨奏會中即將演奏的巴赫《夏康舞曲》、布拉姆斯《d小調第三號奏鳴曲.作品一〇八》、貝多芬《A大調克羅采奏鳴曲.作品四十七》等膾炙人口的著名樂曲。
莎士比亞的劇本常以不同的舞台形式演出,芭蕾舞劇以《羅蜜歐與茱麗葉》最爲聞名,《馴悍記》也曾在台北上演,這次匈牙利國家芭蕾舞團帶來的《仲夏夜之夢》則是首度在台演出。 這個擁有一百二十年歷史的舞團,從五〇年代末期開始固定巡迴歐洲。舞團早期的演出舞碼以俄國古典芭蕾爲主,也創作富有民族色彩的舞劇,其中哈蘭哥佐以巴爾托克音樂編作的《神奇中國》最爲聞名。近年來,匈牙利國家芭蕾舞團也演出巴蘭欽、阿胥頓、艾文.艾利、季利安、范.馬能、范.丹齊格等當代大師的作品。這次來台演的《仲夏夜之夢》則是匈牙利編舞家拉斯羅.賽瑞吉(Laszlo Seregi)的作品。 賽瑞吉的創作手法以舞步豐富和戲劇張力見長。他擅長編作一幕芭蕾,這齣《仲夏夜之夢》則是他一九八九年的作品,也獲得觀衆的讚賞。
愛是古今中外的藝術家致力歌頌的話題,在音樂方面更是百花齊放之局。 「愛的圓舞曲」節目中,六位著名音樂家將引領您進入音樂家的內心世界中,讓您體會貝多芬忠貞不二的愛;古斯塔夫.馬勒的宗敎式的愛;史特勞斯近乎頹廢的愛。這場愛的音樂會結合了浪漫派作曲家的聲樂方面的精典之作,由男中音曾道雄、女高音黃瑞分、男高音薛映東、女中音裘尙芬,以及鋼琴夫婦檔魏樂富、葉綠娜,爲您細訴愛的眞諦。
新竹市立文化中心的竹塹國際玻璃藝術節推出兒童劇《跳舞的沙子》,以活潑的大型人偶造型和逗趣的情節,敍述一個玻璃藝師如何燒出美麗玻璃品的過程。 在這齣充滿想像力的喜劇中,將各式製造玻璃的材料塑造成在火中跳舞的精靈,技術高超的師博則依照這些跳舞的砂子的願望,將它們製成杯子、鏡子、瓶子、眼鏡等,但是其中一種砂子居然想變成沒有用的東西。就在師傅大傷腦筋之際,發展出曲折有趣的劇情。 除正式演出之外,玉米田實驗劇場將於三月五日在新竹東門城四週的鬧街踩街表演。
由莊福文敎基金會鼎力贊助的台北人室內樂團,將演出許常惠早期兩首室樂詩,以及馬勒交響曲《大地之歌》的室內樂改編版本。許常惠的兩首樂曲在一九五八到一九五九年間創作,將由女高音盧瓊蓉擔任獨唱。馬勒以中國詩爲歌詞素材譜寫的《大地之歌》,是他晚期作品的傑作之一。他譜曲時的人生遭遇和心境反映在歌曲的選曲上,對歐洲人而言,作品中的滄涼和對人生的慨嘆是作曲家揮別人間思想的呈現,雖然中國原詩中並未見此點。中國人則會產生從中找尋原詩的念頭。爲此,羅基敏博士將於三月十三、十五日在演奏廳開闢「唐詩與馬勒《大地之歌》」講座,探究馬勒如何以音樂勾畫出原詩的意境,引起中外人士的共鳴。 這首交響首的室內樂版本,荀白克改編未竟,由萊納.林(Rainer Riehn)在一九八三年完成。台北人室內樂團將藉這次音樂會,將樂曲中古詩虛無飄渺和淡出世間的意境加以呈現,獨唱部分由男高音莫華倫和女中音梁寧演出,全場由李春峰指揮。
舞蹈鋼琴伴奏和即興演奏在台灣尙未受到重視,第一位在紐約舉行即興演奏會的東方演奏家,卻是來自台灣的黃美莉。黃美莉是台灣第一位專業舞蹈伴奏和即興演奏家,她在一九八〇到九〇年間,曾在雲門舞集、舞蹈空間舞團擔任舞蹈伴奏。一九九一年赴紐約曼哈頓音樂學院深造,期間多次應邀公開演出,也擔任紐約大學、紐約藝門學校的鋼琴敎師,更在瑪莎.葛蘭姆舞團、荷西.李蒙舞團,以及模斯.康寧漢舞團、陳學同舞團擔任即興伴奏。 黃美莉也擅長演奏古典曲目,三月三十日的獨奏會將演出崔辛、拉赫曼尼諾夫、蕭邦、舒曼、李斯特的作品。四月二十四日的即興獨奏會,則將從演奏者的自由發揮,到觀衆出題參與即興過程,拉近觀衆與演奏者的距進,帶給觀衆一個新鮮的經驗。
藝術學院舞蹈系畢業公演《妄想操縱》,試圖捉住現代人企圖在政治、經濟、社會等不同範圍,在人與人之間控制、影響周遭事物的妄想和努力。五位年輕編舞者的十支舞作,以諷刺、幽默、熱情和感情等多樣風格,表達對人性和感情的探討。而對肢體、道具與空間的大膽運用,則表現出年輕人敢於嚐試的勇氣。
目前澳洲大約有四萬多純澳洲原住民仍居住在原始部落,其文化根源可追溯至四萬年前。自上次冰河時期以來,原住民社會就一直與外界隔離,所孕育的文化與日常生活及宗敎儀式密不可分。過去二十年間,澳洲原住民在物質上必須接納白澳人所加諸的新文化,如今這些古老的生活方式面臨著極大的衝擊,包括其傳統觀及文化表達方式,但也因此展露它極具彈性及復甦的跡象,澳洲原住島民舞蹈團(Aboriginal Islander Dance Theatre)是其中負有文化傳承使命的藝術團體中發展最成功的例子。他們的特色在結合傳統與現代的舞蹈形式,編舞嚴謹卻不失其原始純眞的風貌,透過他們的表演,觀衆得以欣賞到原住島民舞蹈的獨特風格。「我們知道過去的生活方式無法回復。但我們相信,我們的傳統音樂、歌曲、舞蹈及藝術必須保存下來,透過原住民藝術家的表演,期待世人能體驗我們文化所蘊藏的力與美。」 此次澳洲原住民舞蹈團來台演出《此時此地》與《聖地》兩個作品,是台北市立國樂團「台北市傳統藝術季」的節目之一,希望帶領寶島的觀衆跨越時空,探索、欣賞本土族群外的原住民傳統音樂、歌曲、以及舞蹈,從而對原住民生活方式有更新的認識。
《暗戀桃花源》是一九八六年表演工作坊賴聲川以即興創作方式完成之著名劇本,曾多次被搬上舞台,曾至拍成電影,全劇在喜樂與嚴肅、古代與現代、戲及戲中戲之間穿梭遊走之後,所有夢想者在角色劇場管理員的驅離下,終歸回到現實。 「那個劇團」指出,實際上,劇中人物無論是垂垂老矣仍難忘初戀情人的江濱柳、或是捕大魚無意中溯入桃花源的老陶,「追尋」才是扣緊全劇精神的主題之一。 此次「那個劇團」重新演出《暗》劇,除尊重原有的劇情大綱,將採國台語雙聲帶發音,並融入歌仔戲及早期話劇式身段等實驗性手法處理,希望構成動線豐富優美、雋永詼諧有趣的舞台畫面,使這齣情節錯綜複雜幽默的經典之作,呈現出好看又好笑的嶄新風貌。
演奏會上,一襲名設計師三宅一生品味的服飾,伴隨十八世紀「蒙塔瓜奈」名琴,個人魅力強烈的米夏.麥斯基再度抵台演出。麥斯基早在十七歲時即在全蘇聯大提琴大賽中脫穎而出,開始全國性巡演生涯。一九六六年又在著名的柴可夫斯基大賽中奪魁,一九七三年義大利的卡薩多大提琴國際大賽爲他再添獎項,並在巴黎大提琴比賽中,因其對超高難度指定曲的詮釋而獲頒特別獎。 一般音樂家能被一位前朝大師宣稱爲接班人,已經寥寥可數,麥斯基却同時獲名師皮亞帝高斯基、羅斯托波維奇親點爲接班傳人,令人刮目稱奇。合作過的樂團及藝術家包括瑪莎.阿格麗希、基頓.克萊曼、拉杜.魯普、伯恩斯坦指揮的維也納愛樂、祖賓.梅塔與巴倫波英指揮的以色列愛樂等,是歐美各地音樂節的常客。
高雄市實驗交響樂團推出「德弗乍克交響夜──新世界」音樂會,曲目有葛利格的《霍爾堡組曲》、蕭邦的《第二號鋼琴協奏曲》,以及德弗乍克的《新世界交響曲》。 這場南台灣衆所矚目的音樂會,由名指揮家蕭邦享擔任指揮,陳瑞斌擔任鋼琴獨奏。陳瑞斌曾榮獲中華民國最佳海外優秀靑年獎,一九九〇年羅馬國際鋼琴大賽冠軍──波蘭華沙國際蕭邦大賽得主,一九九一年爲美國國際Gina Bachauer鋼琴大賽得獎者,並榮獲法國A. Roussel獎,一九九二年獲以色列魯賓斯坦大獎,並曾應邀回國參加總統府音樂會。
Hello Kitty劇團隸屬日本三麗鷗(SANRIO)公司。三麗鷗公司在成功地開發各式專利的玩偶系列產品之後,在東京的都多摩市建立了一座全天候的室內主題遊樂園,其中Hello Kitty劇團的表演即爲主題樂園的重頭戲。甜蜜的親子關係是該團演出的宗旨之一,因此在人偶的造型上非常注重與小朋友間互動與親和力。在故事的編選上,以溫馨、立志、友誼等兼具兒童心理發展與戲劇效果的劇情爲主。 這次在台灣的巡迴演出,將由凱蒂貓、大眼蛙、兎媽媽、粉紅豬等七個當家玩偶,以鮮活逗趣的面貌演出童話短劇,劇中對話將以中文發音,其間穿揷遊戲帶動唱,也有百老匯式的舞群表演。
經典,顧名思義,是在打擊樂領域中,享有最高評價、最爲人讚譽的一些樂曲。朱宗慶打擊樂團成立十年來雖曾在各種演出中陸續介紹過部份曲目,卻不曾把它全部集合起來。這次在一場音樂會中作完整的呈現,是一次大膽而且極具企圖心的嚐試。 紮實的演出內容,不僅對樂團的實力是一項的考驗,對觀衆而言更是一種全新的聽覺經驗。這些大師級的作品,精彩而且深刻,充滿了新時代的精神和語彙,樂器的使用都突破傳統,充滿了創意──在琴弦上加掛東西,讓這樣我們所熟悉的樂器發出不尋常的音色;一面大鑼被人從水盆裡拉出來演奏;中國堂鼓、梆子演奏西洋巴洛克音樂的賦格等。
上海木偶劇團以表演杖頭木偶爲主,同時也根據劇情的需要,巧妙地運用皮影、布袋木偶和人偶同台合演等多種豐富的表演形式,增加演出效果。該團以獨樹一幟的海派木偶藝術著稱。所謂「海派」,就是上海特有的、不拘泥於固定的形式、不墨守成規、善於吸收國內外其他藝術門類的長處,致力於創新的一種表演風格。 這次上海木偶劇團來台表演的團員有二十人之多,幾乎皆爲國家級演員及技術人員,他們將以豐富的舞台表演經驗,帶來中國神話故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以及一探偶戲大觀園的《小戲集錦》。《孫》劇根據《西遊記》的部份章回改編而成,描寫孫悟空保護唐僧去西天取經途中,遇到吃人妖魔白骨精的故事;《小戲集錦》由風格各異的小劇目組成,包括〈獅子舞〉、〈鷸蚌相爭〉、〈木偶奧秘〉、〈乒乓賽〉、〈東郭先生〉、〈合拍〉、〈太白醉書〉、〈蛤蟆與鵝〉、〈進城〉等,這些精采幽默的折子戲表現出上海木偶劇團的藝術特色與實力,也充份展現中國傳統木偶藝術的神采和韻味。
距今已有兩百多年歷史的川劇,善於吸取其他劇種之長,囊括消化崑曲、高腔、胡琴、彈戲、燈調等五種聲腔;其中,高腔最有川劇特色:曲牌體、長短句、台前徒歌,台後幫腔;或以第一人稱揭示劇中人內心世界,或以第二人稱與劇中人對話,或以第三人稱評述劇情;幫腔多能,高腔多彩,在戲曲中獨樹一幟。 川劇劇本文學性強,擅長喜劇,即使演悲劇,也要賦予喜劇色彩;內容生動,大膽誇張,趣味盎然,啼笑交集,表現了四川人幽默詼諧的性格特徵。 成立於一九五一年的自貢市川劇團,邀集川南鑼鼓音樂名家,形成以擅長演高腔「幫打唱」劇目的藝術特色。該團重視劇本創作,其中以《易胆大》、《四姑娘》、《巴山秀才》、《歲歲重陽》、《潘金蓮》、《柳靑娘》、《夕照祁山》最爲著名。《巴山秀才》一劇並有英譯本發行;《潘金蓮》別具一格,是一九八六年中國劇壇十大新聞之一;《夕照祁山》更被譽爲難得的藝術精品。編劇魏明倫是一九八七年新華社公佈的中國九大劇作家之一。
知名聲樂家黃瑞芬邀集各器樂名家舉辦五場台灣民謠之夜。演出的音樂家包括鋼琴家葉綠娜、小提琴家蘇顯達、陳幼媛、中提琴家陳瑞賢,以及大提琴家曾素芝。演出進行中將穿揷向陽、劉昭惠和林嘉琪的旁白,黃瑞芬則將再展明亮的歌聲。 本次演出曲目包括《河邊春夢》、《搖嬰仔歌》、《望春風》、《雨夜花》等十首台灣民謠,並將演奏蕭泰然的《弦樂四重奏》。
爲紀念廣欽老和尙一百晉四誕辰紀念日,金色蓮花表演坊團長周玉卿將從佛敎美學的角度,以舞台劇的方式,向這位佛敎界前輩致以最深的緬懷。 金色蓮花表演坊認爲,佛法經過了幾千年,其歷久彌新的至眞、至善、至美的本質,一直是古今中外哲人賢士心靈的源頭活水,從未有所改變。若有任何改變,就是異於傳統方式的重新閱讀,以一種與現代人更爲契合的精神聯繫,動態而流暢地表達這種共同的感動。這齣舞台劇就是要藉著現代的影像語言,表現佛敎的嶄新空間。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