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自貢市川劇團
2月23〜27日 台北國家戲劇院
2月28日 中壢藝術館
距今已有兩百多年歷史的川劇,善於吸取其他劇種之長,囊括消化崑曲、高腔、胡琴、彈戲、燈調等五種聲腔;其中,高腔最有川劇特色:曲牌體、長短句、台前徒歌,台後幫腔;或以第一人稱揭示劇中人內心世界,或以第二人稱與劇中人對話,或以第三人稱評述劇情;幫腔多能,高腔多彩,在戲曲中獨樹一幟。
川劇劇本文學性強,擅長喜劇,即使演悲劇,也要賦予喜劇色彩;內容生動,大膽誇張,趣味盎然,啼笑交集,表現了四川人幽默詼諧的性格特徵。
成立於一九五一年的自貢市川劇團,邀集川南鑼鼓音樂名家,形成以擅長演高腔「幫打唱」劇目的藝術特色。該團重視劇本創作,其中以《易胆大》、《四姑娘》、《巴山秀才》、《歲歲重陽》、《潘金蓮》、《柳靑娘》、《夕照祁山》最爲著名。《巴山秀才》一劇並有英譯本發行;《潘金蓮》別具一格,是一九八六年中國劇壇十大新聞之一;《夕照祁山》更被譽爲難得的藝術精品。編劇魏明倫是一九八七年新華社公佈的中國九大劇作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