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搜尋
-
特別企畫 Feature 孕育音樂家的搖籃
布魯塞爾亨利.拉寶芙音樂廳
NSO二次歐巡的第一站,就是歐盟所在的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演出地點在國際樂壇上可說非常具代表性,就是每四年一次的「伊利莎白女王音樂大賽」的賽場之一「寶薩藝術中心」中的「亨利.拉寶芙音樂廳」,曾經誕生過許多優秀的演奏家,包括這次隨NSO歐巡演出的小提琴家陳銳。此廳的聲響效果號稱是全球前幾名,此外還有兩大亮點不可錯過有著新藝術風格的管風琴,還有高雅氣派的皇室包廂。
-
特別企畫 Feature 探訪布魯塞爾
舉足輕重的「小城」 音樂藝術之都
布魯塞爾不但是比利時的首都,也是歐盟的總部所在,除了政治上的重要地位,它也是一個美麗的藝術之都,尤其是在音樂領域,除了聞名世界的伊莉莎白女王國際音樂大賽,還有在歐洲樂壇舉足輕重布魯塞爾皇家音樂學院,與收藏豐富、頗具特色的樂器博物館。
-
特別企畫 Feature 見證波蘭的一頁歷史
華沙愛樂廳
首度造訪波蘭,NSO的演出地點居然就是知名的蕭邦國際鋼琴大賽的場地華沙愛樂廳!這個音樂盛事的殿堂,與兩位知名的波蘭音樂家關係匪淺,其一當然是「鋼琴詩人」蕭邦,另一位則是波蘭的「音樂外交家」帕德瑞夫斯基。原建於十九、廿世紀之交的華沙愛樂廳,在二戰中毀於戰火,到一九五五年才重建啟幕,新建築以社會主義寫實主義風格呈現,是波蘭目前唯一國家級的音樂廳。
-
特別企畫 Feature
珍愛鋼琴詩人 處處遇見蕭邦
說起波蘭,許多人第一個想到的人物可能就是蕭邦,這位愛國愛鄉的浪漫鋼琴詩人,生前無法返鄉的他,也堅持要在身後將心臟送回故鄉埋葬。到了華沙,總是想讓人探尋蕭邦的足跡,從埋葬他心臟的聖十字教堂、他曾經就讀的學校、豎立著他的巨大雕像的「瓦津基公園」、蕭邦博物館你會發現,這充滿藝術氣息的華沙,無處不是蕭邦。
-
特別企畫 Feature 多瑙河畔的音樂之窗
林茲布魯克納音樂廳
NSO到訪的第三站,是以「電子藝術節」聞名、作曲家布魯克納的家鄉林茲,演出地點即為當地最負盛名的布魯克納音樂廳。在市民請願募款下才建成的布魯克納音樂廳,以高水準音響設計聞名,而除了古典音樂演出外,該廳更主動參與推動林茲新媒體藝術潮流等事務,傳承奧地利古典音樂文化外,也順應著國際當代音樂趨勢脈動。
-
特別企畫 Feature 探訪林茲
工業之城現在未來式 融合古今的藝術基地
有古典的氛圍,也有前衛的色彩,這就是林茲,一個融合古今的奇妙城市。如電子藝術中心、蘭多斯美術館呈現了新媒體與當代藝術的探索前線,而老建築如郵務中心、新主座教堂,也在藝術家的巧思中,呈現顛覆想像的新穎風貌。
-
特別企畫 Feature 文化立國的見證者
柏林音樂廳
柏林,是德國重要的音樂城市,也是藝術文化之都,在過往君王、政府的建設與推動下,藝術活動的蓬勃可說是歐陸的重要指標。NSO造訪歐陸的第四站,演出地點是有「世界五大最佳音響音樂廳之一」美名的「柏林音樂廳」,這座一八二一年建成,從劇院轉型為音樂廳的演出空間,回顧其歷史,可說是與柏林的文化史緊緊相繫,亦象徵著德意志文化歷程的延續。
-
特別企畫 Feature 探訪柏林
藝文選擇多不勝數 「新鮮」角落待你探索
柏林可說是藝文愛好者的天堂,音樂、戲劇、舞蹈、視覺藝術從經典到前衛,各式各樣叫人眼花撩亂。而在這人文薈萃之都,也不斷有新的景點待你探索最新落成的皮耶.布列茲音樂廳,彷彿柏林版華山特區的文化釀酒廠,還有充滿活力的哈克雪庭院,都是從舊建築重新轉型的最新文化景點。
-
特別企畫 Feature 珍惜傳統 擁抱「新點」
維也納音樂廳
帶著台灣的聲音,NSO來到「音樂之都」維也納,據上次到訪,竟已經廿年!這次的演出場地,是廿世紀初建成的維也納音樂廳,以當時最時興的「新藝術」風格設計,「觀眾友善」與建築工法更為當時的建築立下新的標準。維也納音樂廳的節目方向「維繫傳統,投入創新」,也從開幕貫徹至今
-
特別企畫 Feature 探訪維也納
不只有莫札特 音樂之都古今交錯
作為聞名世界的「音樂之都」,維也納與許多重要的音樂家可說是關係深遠,當然其中最為人所知的就是莫札特,到了維也納,必然要尋訪他的足跡。除了代表西洋古典樂的莫札特,這裡也是現代音樂關鍵人物荀貝格的出生地,「荀貝格中心」正是樂迷們親近現代音樂寶藏的地方。
-
特別企畫 Feature 立足傳統擁抱現代
里昂拉威爾音樂廳
行程來到尾聲,NSO抵達了法國南方的重要大城里昂,這個位居歐洲交通要道的商業大城,始終擁有獨特創造力和對新事物的特別鑑賞力。在這個城市之中有個重要的音樂表演殿堂法國國立里昂管絃樂團駐團所在的拉威爾音樂廳,正是NSO的演出舞台,在這個可以容納兩千一百名觀眾的大型音樂廳裡,每個樂季都有超過廿萬人次入場聆樂,除了里昂管絃,還有五十位以上的獨奏家,超過廿位的特邀指揮,及各個國際特邀樂團的精采演出。
-
特別企畫 Feature 探訪里昂
用心聆聽 以耳朵深入城市
里昂人常說,這個城市從來不缺音樂與藝術,苦惱的是選擇太多。在這座古老城市中,與音樂相關的景點比比皆是,有美麗精緻的里昂歌劇院、拉摩音樂廳,有造就許多音樂人才的里昂音樂院、國立高等音樂及舞蹈學院,還有值得愛樂者挖寶的音樂專門書店散步時用耳朵聆聽這座城市,里昂會回應我們它對音樂的熱情與摯愛。
-
特別企畫 Feature
帶著《臺灣》 自信又驕傲地演奏給世界聽
繼二○一三年的歐巡,國家交響樂團在音樂總監呂紹嘉的帶領下,再度踏上歐洲大陸,這次走過五國六城,其中有五地是首度到訪且是應邀演出,可見NSO長期耕耘已獲得國際樂壇的肯定。這次的歐巡曲目,除了以歐洲樂迷熟悉的曲子來證明NSO的實力,呂紹嘉也還特別選了作曲家金希文的第三號交響曲《臺灣》,向歐洲樂迷介紹自己的家鄉。他們走過一站又一站的音樂廳,自信又驕傲地演奏給世界聽。
-
特別企畫 Feature
這些城市,NSO如此走過
這些城市,NSO如此走過, 奧地利 維也納、林茲 法國 里昂、巴黎 德國 柏林 馬來西亞 吉隆坡 新加坡 新加坡市 日本 札幌、釧路、東京、橫賓 中國 廣東、上海、江蘇、北京、廈門、香港 瑞士 日內瓦 義大利 烏迪內、米蘭 韓國 大邱 加拿大 溫哥華 美國 橘郡 比利時 布魯塞爾 波蘭 華沙 期待,下一站
-
企畫特輯 Special
這張音樂會海報 我珍藏了卅年
當年只有國一的我,雀躍地在音樂廳內,成功慫恿父親買下一張售價卅元的海報,對我來說那張海報的價值,不在於那是民間版首演的象徵,而是對當年還是個見識不多的小鬼頭我而言,圖面上的管風琴實物拍攝,才是令我希罕的原因!
-
企畫特輯 Special
初夏歡迎來嘉義 輕鬆暢玩、各處遊藝
今年的嘉義藝術節將主題定為「藝嘉親」,已將主辦單位希望傳達的愉悅心情包在短短的三個字裡:在小小的嘉義市,不只親近藝術,也藉由藝術變得親密。騎機車不到卅分鐘就能逛完的市區,就是藝術節的大舞台,這裡不只有隸屬市政府的音樂廳、博物館與文化中心,還有鐵道藝術村、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等。今年的嘉義藝術節更深入市內幾間特色小店,以此作為表演場地,要貼近生活、讓藝術就在市民、旅客的身邊發生,在嘉義遍地開花。
-
全球搶先看 World Stage
武極而舞 直面恐懼與暴力
出身香港城市當代舞蹈團的黃振邦是舞者,更是武者。武術是他創作的核心,二○一五年編創的《是如何鍊成的》武術揉合舞蹈,回溯身體與自我鍛造的過程,即將在五月演出的首支長篇舞作《恐.集》同樣從武術出發,直面當代社會中四伏的恐懼與暴力。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個人生命的共振 無休止的提問
城市當代舞蹈團「2017舞季」的首檔製作《後感性.實相》,於三月底演出,由來自中國的編舞家桑吉加與香港編導鄧樹榮合作編創。桑吉加並置了中國藝術家在一九九七年前後發展出來的「後感性」美學思潮,和傳統佛家思想「實相」,舞作中鋪陳巨量卻晦澀難辨的言語,生/死、虛/實、凡俗/命運等蒙太奇的拼貼,讓舞者們如同輪迴一世,又一世,依然痛苦、絕望。舞作最後,長梯指向的天堂之路無望,眾生依然在生命中匍匐,並持續提問。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影像形式豐富 導演觀點闕如
英國合拍劇團導演賽門.麥克伯尼新作《影像中的孩子》,改編自好萊塢製片人羅伯.艾文斯的同名傳記,麥克伯尼以多媒體劇場的形式,演繹好萊塢的影業生態,也呼應艾文斯大起大落的人生,如電影虛幻一場。但過多的影像,填滿了舞台,卻給人看圖說故事之感,剝奪了觀眾的想像參與;花了兩個半小時說了一個故事,卻似乎什麼都沒說,導演的觀點,淹沒在過多的形式中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走在禁忌的鋼索上
瑞士導演米羅.勞認為,現今人們每天接受新聞傳播「刺激反應」的制約,終致麻木,劇場創作者的工作就是要喚醒我們的感官,強化道德與智性的敏感神經。他的演出除了內容取材真實事件,所挑選合作的演員也和所要表達議題相關,如《五篇簡易小品》找來七個小孩演繹震驚比利時社會的連環殺童案,靈感來自帕索里尼電影的《索多瑪一百廿天》更與身心障礙的演員合作,將驚世駭俗的情色電影搬上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