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其頓
-
藝術之旅
來自巴爾幹的造夢者
《胡桃鉗》是個大家耳熟能詳的兒童故事,敍述一個小女孩和一個士兵人形的胡桃鉗在聖誕夜展開的一段夢境歷險;但在這個舞台上,該劇不是我們熟悉的芭蕾舞劇,在三面錯落排開的屛風上,表演者以木偶、眞人,以影戲或偶戲的方式呈現出故事中的想像氛圍,只有《胡桃鉗》音樂的陪襯,但多變的燈光與人偶的肢體,卻能不透過語言來述說這個夢境。 這是《如一場夢》Like a Dream,由馬其頓國家兒童劇團改編自《胡桃鉗》,即將來台搬演。對於這個來自遙遠的巴爾幹半島、其文化藝術背景對台灣觀衆來說相當陌生的劇團,到底能會呈現什麼樣的兒童劇著實令人好奇。我們可以先從了解這個劇團的背景開始。 「馬其頓國家兒童劇團」對台灣的觀衆來說雖然是陌生的,但對世界來說卻不;這個在一九九〇年才由馬國文化部資助成立的國家級兒童劇團,早以多次獲得國際比賽獎項、以及一年兩百場的世界巡迴演出,獲得國際的注目。這個劇團的根據地在馬其頓首都市中心,擁有自己的劇場,而演出的內容則包含了兒童劇、靑少年劇及偶劇三種類型,一年可以推出五部新劇碼,活動力及創作力可說是非常旺盛。 雖然是國家級劇團,但「馬其頓國家兒童劇團」的人員編制相當精簡,僱用的專職演員只有八位,全是畢業於戲劇學院的學生,演出時才視需要向其他劇團借將。而該團所聘請的藝術總監班丘.隆葛夫(Bonjo Lungov),則是來自保加利亞首都蘇菲亞(Krsto Sarafov)木偶學院的敎授,因爲他的專長即在木偶戲的硏究,所以「馬其頓國家兒童劇團」也是以偶戲爲其最重要的發展項目。班丘隆葛夫同時也是該團重要的編導,像這次將來台的兒童劇《如一場夢》以及另一齣爲成人設計的《夜空下的回憶》Memories in the Night,都是由他執導。而除了「馬其頓國家兒童劇團」外,班丘隆葛夫自己也有兩個劇團Theater 13和Al-bena。 以這樣精簡的人力,「馬其頓國家兒童劇團」會怎樣製造台灣觀衆也看得懂的夢境,讓我們對馬其頓有更進一步的了解呢?且讓我們拭目以待。 (本刊編輯 莊珮瑤)
-
藝術之旅
瞥見馬其頓
-
藝術之旅
紛戰孕育出的馬其頓
從西元前六世紀建立馬其頓王國到今日,幾經宗敎變革與民族征戰,這個位於巴爾幹半島的國家,雖然飽受戰爭的摧殘,卻在多種民族多元文化的衝擊、融合下,發展出高度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