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Online News官網限定報導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蔡瑞月舞蹈節

相關文章 4 篇
  • PAR表演藝術
    總編輯的話 Editorial

    舞蹈作為行動的可能

    當代舞蹈的趨勢,早已以低調、自主、貼近日常現實的身體,取代了擴張性、奇觀性、非本質性的動作取向。因此,舞蹈欲彰顯的主題,已非過去抽象式純粹美感的追求,更開始關心人在社會中的實際存在問題,這樣的發展自然無法孤立於我們身處的生活之外。表達社會關懷的舞蹈作品,在國內舞壇,並不罕見,只是創作意圖不同,美學策略亦有所差異。 走過四十年的雲門舞集,編舞家林懷民對時代的觀察與體悟,皆反映在各個時期的舞作中:在全民悲憤的中美斷交背景中產生的《薪傳》,激起強烈的族群共同體意識;在國際政治弱勢中,激發人民群情激憤的抗議。《春之祭禮.台北一九八四》捕捉台灣經濟起飛,被迫面對都會化帶來的種種巨變。為已逝舞蹈家羅曼菲量身編創的獨舞《輓歌》,以單一的旋轉概念,表達對六四天安門血腥屠殺的愴憤。《家族合唱》藉由塵封的影像資料和口述歷史記錄,和舞蹈相互交織,轉化台灣戰後「二二八」與「白色恐怖」等政治事件,總結了島嶼的威權年代。 曾受政治迫害的台灣現代舞先驅蔡瑞月辭世後,由舞蹈家蕭渥廷延續她的舞蹈命脈。每年舉辦的「蔡瑞月舞蹈節」,從藝術拉出文化、社會的深度與廣度,主題貼合時事議題和脈動,包括土地、反核、居住、死刑、服貿等,交由國內外編舞家各自表述。展演之外,另有文化論壇,來自各領域的參與者,從自身經驗、研究切入,談人權、談文化資產、談自由、談環境。今年的舞蹈節以「自己的國家自己救」為題,要年輕人起身行動,倡行公民參與的積極態度。 去年十一月,在被拆除的台北華光社區,一片殘磚破瓦的廢墟之上,編舞家蕭紫菡與八位素人舞者,為被強制徵收而失去家園的人而舞。觀眾與表演者同時置身於拆遷現場,腳下的瓦礫堆、頹圮的牆、四散的門與窗,讓我們在旁觀他人之痛苦的同時,又無法置身事外。這一層觀演關係,潛伏成為思考或行動的可能,讓人想:「可以做些什麼改變世界?」。由蕭紫菡發起的「土地計劃」,是一個以藝術介入公共議題的公民運動舞蹈是表達抗爭的手段,身體是社會論述的場所。 時常現身社會運動場域的編舞家余彥芳,曾編創設計「反核操」,號召千人一起在凱達格蘭大道做反核早操;太陽花學運時,她也帶領群眾在林強的《向前行》音樂中擺動身體,成為另類的身體公共實踐。回到劇場,她的作品也總與社會議題緊密連結,在「下一個編舞計畫」中發表的《關於消失的幾個

    文字|黎家齊
    第263期 / 2014年11月號
  • 蕭紫菡《土地計畫》在幾已被法務部拆除的華光社區裡演出。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他們用舞力 激盪我們的思考

    將社會性議題編織入舞,在台灣早有先例:從蕭渥廷主持的「蔡瑞月舞蹈節」每年推出與社會議題和脈動貼合的主題,到年輕一代的編舞家如布拉瑞揚.帕格勒法、蕭紫菡、賴翠霜、余彥芳等,積極回看台灣這方土地,深入研究相關議題,或在事件現場起舞,或選擇另類空間與各種觀眾接觸宣揚理念,以舞作介入社會是一條漫漫長路,值得我們持續關注與支持。

    文字|許雁婷
    第263期 / 2014年11月號
  • 伊莉莎白.陶曼將帶領密拉姆舞團表演著名舞作《沙漠新娘》。
    即將上場 Preview 各國舞蹈人攜手「回到大自然的家」

    蔡瑞月舞蹈節 舞說大地的傷痛與回應

    地球暖化冰融,帶來不斷上升的海水,全球正面臨自然環境變遷的共同課題,人類是否聽見大自然的呼喊?澳洲現代舞之母伊莉莎白.陶曼曾說:「不要忘了,我們只是土地的一部分,而不是擁有者。」今年十一月舉行的「蔡瑞月舞蹈節」,各國舞蹈大師及藝術家將齊聚一堂,為這段環保感言做出最好的回應。

    文字|盧家珍
    第215期 / 2010年11月號
  • PAR表演藝術
    藝視窗 News 【台灣】

    2011亞太傳統藝術節 十月登場

    【台灣】 2011亞太傳統藝術節 十月登場 國立臺灣傳統藝術總處籌備處主辦的「2011亞太傳統藝術節」至今已邁向第10屆。今年藝術節從10月1日起至10月10日止,以「微笑亞太.歡慶 十載」為主題,邀請10個來自亞太各地區與臺灣本地的藝術團隊及工藝家,包括日本「德島阿波人形淨琉璃劇團」、馬來西亞「沙巴樂舞團」、巴基斯坦「瓜瓦里 樂團」、泰國「曼谷古典樂舞團」、敘利亞「傳統樂舞團」,以及臺灣的「屏東平和部落歌團」、「馬蘭阿美山海原音文化藝術團」、「臺北木偶劇團」、「美濃客 家八音團」,內容包括古謠吟唱、傳統舞蹈、操偶藝術及樂器演奏等。 除舞台表演外,還特地以華麗的「印度傳統婚禮體驗」拉開藝術節序幕。在傳藝中心戲劇館一樓設置的「印度傳統婚禮體驗」,不僅能欣賞印度傳統又花俏的婚禮,更有多款印度傳統服飾免費試穿,感受喜慶氛圍。(李秋玫) 「第六屆蔡瑞月舞蹈節」11月初上演 第 六屆蔡瑞月舞蹈節將在11月4日到7日,於蔡瑞月舞蹈研究社(玫瑰古蹟),登場。今年的舞蹈節以「回到大自然的家系列二──像山一樣思考」為主題,邀集日 本現代舞大師折田克子,美國人權舞蹈家埃立歐.波瑪爾舞團、澳洲現代舞先驅伊莉莎白.陶曼等進行跨國演出交流,透過舞蹈藝術的表演,表達對賴以維生的土地 及家園最深刻的省思。其中日本舞大師折田克子,經歷日本311大地震及隨之而來的核災,創作出《生存的居所》;日本大震也啟發了澳洲現代舞創作家陶曼創作 《沙漠新娘II》。透過跨國界的演出交流,帶領觀眾透過舞蹈表演,共同深思人與土地之間唇齒相依的關係。(鄒欣寧) 台灣印度文化節 全台展開 台北印度愛樂中心舉辦的「台灣印度文化節」從九月底展開,為期一個月,從新北市起跑、台北市、台中市再延伸到

    文字|耿一偉、本刊編輯部
    第226期 / 2011年10月號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