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Online News官網限定報導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影音視綜覽

相關文章 1 篇
  • 《影音視綜覽》週刊不只提供電影與廣播的訊息,也報導各類文藝時事與評論,是法國民衆最喜愛的雜誌。
    尋找百分百的表演雜誌

    依附在大衆文化之下的法國《影音視綜覽》

    盧貝松的電影《聖女貞德》為媒體舉行的首映會結束後,電影公司方面要求《影音視綜覽》週刊Telerama先不要做評論,等影片上市後一星期再評論。該刊果眞沒登出評論,卻在電影評論欄中將電影公司的要求複述了一遍,影片在法國上市後深受此舉的影響而遭逢敗績。每期銷售量達八十萬份的《影音視綜覽》,不僅在法國電影界具有權威性,它同樣在電視、廣播、音樂、戲劇、美術各方面影響廣泛。筆者最初以為它只不過是一份「電視週刊」罷了,後來終漸漸瞭解它,深受到這個「法國文化界奇蹟」的吸引與震撼! 剛在二〇〇〇年慶祝創刊五十周年的《影音視綜覽》週刊,一九五〇年創刊時稱為《廣播電影》週刊Radio-Cinma,五個工作人員,銷售量八萬份左右,它在廣播電視上嚴謹的報導與評論逐漸受到歡迎,隨後陸續將電視及其他各類藝術納入,規模與銷量與日俱增,終演變成今日具有一百八十位職員、銷量突破八十萬份的大格局。 在兩百頁左右的篇幅中,主要電視台與文化性廣播電台的節目表已佔了將近一半的比例,但這些節目是經過描述與評論的。評論則以「搶先報」的方式呈現,也就是說,節目尙未播出之前,記者早已到各電台聽、看或瞭解過節目的內容與水準;所有評論過的節目依水準分成三級:三個T字記號到一個T,讀者只要依照這個指示,就足以選定、瞭解該週想收看或收聽的節目了。 另外的一百多頁篇幅,則留供各類文藝時事的報導與評論,由於每門藝術所分配到的篇幅相當有限,記者們必須以最精簡有效的方式去呈現:豐富而吸引人的圖片、扼要而中肯的敘述。某些較大的文化事件,則另出「號外」,以專冊詳加介紹。例如半年前,布烈茲(P. Boulez)指揮管弦樂團演奏斯特拉溫斯基的《春之祭》,伴奏「吉普賽人馬戲團」(Zingaro)的演出即有專冊介紹。 《影音視綜覽》週刊的奇蹟在於:將文化送進大部分法國家庭,讓大部分法國人在「懂得」看電視、聽廣播之餘,還會受到各類藝術的吸引。薄利多銷的策略(一期不到五十元台幣)更有助於此奇蹟的蔓延。 文字|陳漢金 東吳大學音樂系副教授

    文字|陳漢金
    第100期 / 2001年04月號

免費訂閱PAR電子報,獲取更多藝文資訊!

*通過遞交此表格,即表示您接受並同意已閱讀本網站的使用條款,私隱政策和個人資料收集聲明。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電子報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

  • 戲劇(曲)

    秀琴歌劇團《鳳凰變》+真快樂掌中劇團《壵》 傳統X新編X前衛三位一體

  • 特別企畫 Feature

    林妹妹的「天書」——古琴譜

  • 紐約

    女指揮安索普對電影《塔爾》提出嚴厲批評

  • 新銳藝評 Review

    再不換氣就缺氧

    評四把椅子劇團《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