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象公場
-
戲劇 複象公場《打人的狗》
從唬爛的常民記憶中,尋找台灣的身體認同
《打人的狗》看似與高雄地名「打狗」有關,然而狗要怎麼打人呢?這是真的嗎?作品由舞蹈創作者王珩單人演出,卻是在講述角色王衍的故事。如此層層翻轉命題,如幻似真地模糊現實和虛構的邊界,使作品成為一面鏡子,映照出台灣1990年代至2010年代的社會轉變。透過乘載時代記憶的身體,來爬梳青年世代看世界的方式如何受後殖民與全球化的影響。藉由「唬爛」的劇情,映照真實人生的荒謬。 導演李承叡說:「這個作品主要是講述我們怎麼長大的故事。」這群如今30歲左右的創作團隊包含王珩、李承叡還有編劇李承寯。創作過程先從王珩生命歷程開始挖掘,逐漸擴大到他人的故事,於是一個虛構的角色王衍由此誕生。文本又再次翻轉,整場由王衍的朋友來演出獨角戲,講述他記憶中王衍的故事。觀眾像是一直處於「聽故事」的體感,荒謬的劇情,使人不斷冒出「這是真的還是假的」的念頭,戲劇化真實故事後的虛構文本,看到最後,李承叡說:「會不會這些故事也在某些人的人生中是真的,是很值得玩味的事情。」 作品也反思集體意識如何沿襲到下一代,影響觀點的塑造。以「打狗」地名舉例,李承叡分享創作過程中與王珩討論到,「小時候很常聽到大人說高雄有很多狗,日本人來的時候很壞,就是要去把狗打爆。這個故事是顯然是唬爛的,其實背後有很深刻的意識形態,是日本人很壞這件事。當回顧這些歷史的時候會發現很多都是唬爛的。」又例如他們從小到大都被灌輸美國夢,「回去梳理的時候會發現,這個東西並不是我們這一代開始,而是早就已經被刻在我們父母輩心中的經驗。」這些集體意識創造出來的神話成為眾人追逐的目標,但「跳脫神話的時候我是誰」,成為這個作品不斷辯證的命題。
-
藝術節 為孩子說一則戰爭的故事
《回家》 讓戰場上的吉他手「找回自己」
「一個彈吉他的男孩,踏上戰場而被炸得四分五裂,為了拼湊完整的自己,展開一段尋找自我和追溯回憶的旅程。」這部由複象公場推出的作品《回家》,2019年就入選臺北兒童藝術節「兒童劇場演出前期展演計畫徵選」與「童創基地」,經過這幾年的調整、打磨,舞台、音樂、語言等設計更加豐富,將於今(2022)年7月中在水源劇場演出,這不僅僅是個「找自己」的故事,也是讓大朋友、小朋友可以參與其中的創作。 跟著吉他手士兵的四肢 找回過去的自己 在桌遊「說書人」的玩法中,擔任說書人的玩家根據抽到的卡牌畫面進行敘述,可以是一個詞、一段話,或是一個故事,《回家》的劇情大綱也是在類似的方式下長出骨架。「當初想要以肢體表演、偶戲和物件發展一個兒童劇,我們就丟出許多地點,有墓園、軍營、城市、下水道等等,然後思考有什麼故事會在這些空間發生?」導演李承叡說起《回家》的發想,在這些場景下,軍人、戰場、被炸散的肢體、找回自己的故事脈絡逐漸被拼湊出來。 編劇李承寯接著補充道,不管是誰,一但踏上戰場就只能是軍人,但在那之前,每個人都有原先的身分,所以故事主軸除了要找回四散的身體部位、組合在一起之外,這些手、腳也想找回當上軍人前的過去。「在演奏『音樂』的同時,裡頭常乘載著這個人的生命經驗,音樂是一個很容易『感受到自己』的元素,於是把主角設定成吉他手。」
-
達人推薦 本月我想看
複象公場《孩子》
得知複象公場開始「素人演出計畫」,是八月觀賞了《我們在此出發》,當時很驚訝,回溯過往的觀賞經驗,複象一直有股銳利前衛的「新潮」感,做夢也沒想到他們會開始與所謂的「素人」工作。 這麼說並不是要一刀劃開專業劇場與素人,但此間的確存在著鴻溝,或更貼切的,是兩者各自擁有的特質尚未被順暢地轉化與橋接大約從二○一七為始,業餘表演者的演出探討至今未斷,我關心的是,當我們與所謂的業餘者共同創作,是取其身分作為專業場域中的一種怪誕場景,是創作者將其當作重拾創作動力的激勵者、文本素材,還是什麼?「素人演出是否有它『該有』的樣子與功能」是熟悉的老問題,更進一步,如果沒有,我們能容納它有什麼樣子? 引述與「哺乳動物潛水反射反應」劇團的藝術和研究總監達倫.多奈爾(Darren O'Donnell)聊天時他重複提起的:「不同藝術作品所同時具有的Physical Rigour、Conceptual Rigour、Social Rigour能有多麼多樣的比例分配啊!」答案呼之欲出,看人看作品皆然,看得狹隘就無路。 若你又要問,為何要讓國外的藝術家來定義我們的創作方式?那麼何不在國內年輕創作者願意投注各式各樣創作形式時,給予同等關注?同時,《孩子》可能也是個好藉口,讓你到今年六月甫啟用的樹林藝文中心去走走。 文字|陳昱君 劇場多重身分工作者
-
達人推薦 本月我要看
《戰爭之王》、《雲裡的女人》、《遠方》
首先是國際劇場藝術節的《戰爭之王》。阿姆斯特丹劇團曾於二○一四及一七年在國家戲劇院演出的《奧賽羅》和《源泉》,此次再度抵台搬演該團名作《戰爭之王》,在經過此前兩次的觀演經驗之後,對於導演伊沃.凡.霍夫寫實而詩意的表導演風格,以及充滿戲劇張力的場面調度深感期待。 我也想看十一月初在中壢五號倉庫上演、由慢島劇團藝術總監王珂瑤與編導姜富琴聯手推出的《雲裡的女人》,作品將從食物出發,串連歷經台灣、緬甸、泰國、雲南等地的家族史。 最後,則是三位新生代創作者李承叡、李承雋、王珩擔任共同編導的複象公場《遠方》,這個作品經過中國烏鎮戲劇節青年競演,也遠赴法國貝桑松戲劇節演出之後,此次也將在EX-亞洲劇團主辦的亞洲假日劇場戲劇節、於苗栗舉行台灣首演。 文字|楊景翔 劇場編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