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後的隧道》
    新銳藝評 Review

    透過神話的眼睛觀看末日與創生

    評TAI身體劇場《最後的隧道》
  • 編舞家暨藝術節策展人艾薩.霍克森在開幕時致詞。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在歌舞嘉年華中 看見島國文化的深刻印痕(上)

    法蘭克福「誠摯敬上,菲律賓」藝術節
  • 左至右:福岡市民會館、熊本縣立劇場、防府市公會堂。
    焦點專題 Focus

    聲響之旅:北市交日韓巡演音樂廳體驗

  • Demian DinéYazhi’的《守護神聖之聲》在市政府大樓外展出,顯得突出且諷刺。
    多倫多

    翻譯中的城市 「白晝之夜」播映語言與文化的多聲道

PAR文字資料庫-兩廳院會員享好康廣告圖片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網站導覽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雜誌
  • Subscriptions數位全閱覽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表演藝術年鑑
      2.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3.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4. 表藝文摘
      5. 達人系列
      6. NSO發現系列
      7. NSO歌劇系列
      8. 特刊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 訂閱電子報
:::

卡達卡里

相關文章 2 篇
  • 戲劇

    內在覺察,讓身體開光

    大多數的演員訓練旨在開發演員的肢體潛能,讓演員瞭解不同的使用身體的方式,有些訓練動作的組合或變化,甚至可以直接運用在角色的行為動作創造上,然而這些似乎不是薩睿立的訓練最主要目的。他希望藉由瑜珈、太極和kalarippayattu的練習,演員能夠去體驗動作時的呼吸狀態、肢體與心理的活動能有密切的關連、培養內在的覺察和專注力、以及直覺地去對應外在(表演)環境;簡言之,便是讓演員的「身體」變成「眼睛」。

    文字|許玉玫
    第128期 / 2003年08月號
  • 回想與回響 Echo

    奠基於「傳統」藝術的身體表演現實

    亞太傳統藝術論壇帶來了一場令人耳目一新的文化饗宴,然而「論壇」的取向也引發了若干「代表性」的問題。在這樣的情況下,兩支來自印度的團體則展現了不同的身體表演藝術,使我們得以一窺印度文化的豐富,也提供對「傳統」深度思考的機會。

    文字|趙綺芳
    第96期 / 2000年12月號
免費訂閱PAR電子報,獲取更多藝文資訊!
*通過遞交此表格,即表示您接受並同意已閱讀本網站的使用條款,私隱政策和個人資料收集聲明。
:::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電子報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 網站導覽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統一編號 Tax Id number 00973926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通過A無障礙網頁檢測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

  •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