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代導演
-
總編輯的話 Editorial
世代交替的劇場風景
過去,我們對於法國當代劇場的了解,多停留在彼得・布魯克、莫虛金、薛侯(Patrice Chereau)等上個世紀的大師身上,長期研究法國戲劇的學者楊莉莉今年甫出版的《新世代的法國戲劇導演》,為我們勾勒出新世紀法國劇壇的輪廓樣貌。 楊莉莉在書中提及,較諸歐陸各國,法國導演的世代交替來得十分突然。九○年代的巴黎劇壇,隨著兩大導演安端.維德志(Antoine Vitez)猝亡、薛侯淡出戲劇圈,其他資深導演均未見超越往昔水平之作。在世紀之交,法國劇壇彌漫一股不知方向何在的危機感,「創作人才斷層」及「世代焦慮」,大師接班人在哪裡?成了大家熱切關注討論的議題。 歐利維耶.畢(Olivier Py)、波默拉(Joel Pommerat)、諾德(Stanislas Nordey)、布隆胥維(Stphane Braunschweig)、德摩西-莫塔(Emmanuel Demarcy-Mota)、西瓦迪耶(Jean-Franois Sivadier)、費斯巴哈(Frdric Fisbach)、諾吉習爾(ArthurNauzyciel)等,這些如今聲勢如日中天,分別執掌法國各大公立劇院及藝術節的中生代導演,便是在這波世代交替的浪潮中,所崛起的指標人物。 不同於歷經六八學運與政爭的上一代導演,這一批新世代導演的成長過程,正值法國重大的轉型階段,多元卻分崩離析的價值觀點、新自由主義經濟的衝擊、網路世代的全球化現象,及移民、戰爭、弱勢族群、廢死、同性伴侶等諸多人權議題,讓他們無不以作品回應社會,見證這個時代,展現他們對於當下局勢的思索、理解與關懷。 他們面對文本的態度迥異於往,不再拘泥於文本詮釋,不論處理希臘悲劇、莎劇、契訶夫、尤涅斯柯或是當代新文本,都能提出自己的觀點。在劇場美學上,致力於突破舞台演出的框架,大大開拓了表演的可能,標榜跨界、運用多媒體、發展肢體語彙、著重視覺意象、直接和觀眾互動交流等,種種另類手段,最終目的在於,回歸劇場本質,以期在影音充斥的時代裡,為劇場保有其獨特的性格。 導演身分之外,他們也被賦予掌管劇院、藝術節的重責大任,這些「頭銜」、「位置」讓他們得以大顯身手,認真思索戲劇如何與社
-
特別企畫 Feature
中堅力量 法國中生代導演點將錄
歐利維耶.畢、波默拉、諾德、布隆胥維、德摩西-莫塔、西瓦迪耶、費斯巴哈、諾吉習爾,這些崛起於九○年代,正值壯年的法國劇場導演,雖然不若莫虛金、彼得.布魯克、薛侯等大師為國內觀眾所熟知,卻已是歐陸劇場新寵兒,撐起了法國當代劇壇的一片天。 面對世紀交替以來,國際政治情勢丕變、個人自由主義抬頭、媒體勢力無孔不入、網路世代的全球化浪潮等現象,他們的作品迥異於上ㄧ代的作風,不再拘泥於文本,更著重於表演的探索與演出的劇場性,致力於突出劇場之於其他媒介的獨特性。 導演工作之外,他們也被賦予掌管劇院、藝術節的重責大任,這些「頭銜」、「位置」讓他們得以大顯身手,認真思索戲劇如何與社會連結、對廣大群眾發聲;在現實的挑戰中,他們不妥協地堅守文化理想,ㄧ肩扛負劇場「公共服務」的使命。 即將攜作品《仙杜拉》來台的波默拉,便是這一世代導演中備受矚目的人物。能編善導的他,被評論稱為「舞台的作者」,作品屢獲法國戲劇大獎。本次特別企畫將深入剖析他的劇作風格與導演美學,並獨家專訪,暢談他編導合一的創作歷程與劇場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