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密爾頓
-
戲劇
《別叫我成功:藝術界歸來的兒子》孵育4年終誕生!
嚎哮排演要演音樂劇了?! 從去(2023)年的上半場讀劇,到今(2024)年4月全本讀劇演唱會,這齣孵育了4年的喜鬧音樂劇《別叫我成功:藝術界歸來的兒子》(下簡稱《別叫我成功》)終於要在8月登上臺中國家歌劇院中劇院舞台。 「我們是一個沒有遠景的團隊,都是被deadline追著跑!」嚎哮排演金三角之一、負責編劇的王健任玩笑地說。一切的起點來自2020年臺中國家歌劇院期間限定「藝術孵育計畫」當時台灣表演藝術界面臨疫情帶來的嚴峻考驗,在國外製作進不來、劇院也無法開門的情況下,場館選擇將資源投入在地題材的扶植與開發。正處起飛期的台灣音樂劇,逐漸有群專業創作者、表演者與觀眾成形,而嚎哮排演受到啟發,冒出了「想做台灣《Hamilton》(註1)!」的念頭,於是帶了兩首曲子〈成功還是不成功〉與〈台荷大戰〉投件,結果獲得場館方熱烈的喜愛與鼓勵,於是在劇院陪伴下,走著走著,走出了一齣屬於嚎哮排演獨有風格的音樂劇。
-
特別企畫 Feature
冉天豪X陳午明
在音樂劇填滿每個週末的這個季節,藝術總監冉天豪所領軍的天作之合劇場《飲食男女》圓滿落幕,該作三度重演票房依舊亮眼;活性界面製作創辦人陳午明引進的外百老匯第二長壽的音樂劇《I Love You, You're Perfect, Now Change》(以下簡稱《LPC》)在去年連推30場後,今年初更破天荒挑戰半年150場的表演。 問陳午明為什麼如此勇敢,他笑著透露:「關鍵之一是,天作之合劇場透過《飲食男女》的演出明白地告訴大家:『這齣戲我賺錢了!』」回首過往,2007年對兩人都是關鍵的一年。那年,冉天豪受邀創作《四月望雨》,推算音樂劇的市場可能性,恰逢今年這齣戲也將再次上演;巧合的是,那年也是當前話題正熱的LPC首次在台灣亮相。 相隔14年,兩位舊識的工作分別從創作、演出,慢慢跨足策略經營,摸索的路途似乎也像商業劇場的開發那樣膽大心細。幾十年來,各階段的嘗試還在進行中、問題也還在觀察著。如今一個走原創、一個引進版權,幸虧兩位藝術家都有一套行銷哲學,否則就像他們說的:「理想都講到天邊了,現實要怎麼辦?」
-
特別企畫 Feature
台灣音樂劇產業的想像與實踐
如果說歌劇是藝術導向、流行音樂是商業導向,那麼「音樂劇」究竟是商業或藝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