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冉天豪與陳午明(陳佩芸 攝)
特別企畫 Feature 台式音樂劇再開場!

冉天豪X陳午明

平衡藝術與商業,站在離觀眾更近的那一端

在音樂劇填滿每個週末的這個季節,藝術總監冉天豪所領軍的天作之合劇場《飲食男女》圓滿落幕,該作三度重演票房依舊亮眼;活性界面製作創辦人陳午明引進的外百老匯第二長壽的音樂劇《I Love You, You're Perfect, Now Change》(以下簡稱《LPC》)在去年連推30場後,今年初更破天荒挑戰半年150場的表演。

問陳午明為什麼如此勇敢,他笑著透露:「關鍵之一是,天作之合劇場透過《飲食男女》的演出明白地告訴大家:『這齣戲我賺錢了!』」回首過往,2007年對兩人都是關鍵的一年。那年,冉天豪受邀創作《四月望雨》,推算音樂劇的市場可能性,恰逢今年這齣戲也將再次上演;巧合的是,那年也是當前話題正熱的LPC首次在台灣亮相。

相隔14年,兩位舊識的工作分別從創作、演出,慢慢跨足策略經營,摸索的路途似乎也像商業劇場的開發那樣膽大心細。幾十年來,各階段的嘗試還在進行中、問題也還在觀察著。如今一個走原創、一個引進版權,幸虧兩位藝術家都有一套行銷哲學,否則就像他們說的:「理想都講到天邊了,現實要怎麼辦?」

在音樂劇填滿每個週末的這個季節,藝術總監冉天豪所領軍的天作之合劇場《飲食男女》圓滿落幕,該作三度重演票房依舊亮眼;活性界面製作創辦人陳午明引進的外百老匯第二長壽的音樂劇《I Love You, You're Perfect, Now Change》(以下簡稱《LPC》)在去年連推30場後,今年初更破天荒挑戰半年150場的表演。

問陳午明為什麼如此勇敢,他笑著透露:「關鍵之一是,天作之合劇場透過《飲食男女》的演出明白地告訴大家:『這齣戲我賺錢了!』」回首過往,2007年對兩人都是關鍵的一年。那年,冉天豪受邀創作《四月望雨》,推算音樂劇的市場可能性,恰逢今年這齣戲也將再次上演;巧合的是,那年也是當前話題正熱的LPC首次在台灣亮相。

相隔14年,兩位舊識的工作分別從創作、演出,慢慢跨足策略經營,摸索的路途似乎也像商業劇場的開發那樣膽大心細。幾十年來,各階段的嘗試還在進行中、問題也還在觀察著。如今一個走原創、一個引進版權,幸虧兩位藝術家都有一套行銷哲學,否則就像他們說的:「理想都講到天邊了,現實要怎麼辦?」

Q你們團隊的演出都是走商業劇場模式,請談談各自經營團隊的想法與作法?

冉天豪(以下簡稱冉):首先我要講一個觀念,早期我們有個迷思,就是政府為什麼不補助我們?為什麼戲做那麼好,觀眾都不買票?但後來明白,一直這樣思考的話,是站不起來的!如果劇團希望吸引更多人來看戲,就應該把自己定位為商業劇場,否則無法怪觀眾,因為你根本不重視行銷,也不關心作品是否跟觀眾有連結。

我比較嚴厲,我甚至認為補助單位在編列項目時,也要很清楚他們的目的是要推動什麼,是商業市場還是文化藝術的保存?是該給窮困的、還在起步的,或者一定要新製作?我們想要邁向更成功的商業劇場,也需要臨門一腳,但補助的想法其實跟商業劇場卻是完全違背的。看百老匯就知道,商業劇場的成功原則是演愈久、愈多沒看過的人來看才是愈好的。所以天作之合一開始就定位商業劇場的走向,決定不將補助當成必然,而是主動在市場上或民間資金上尋求可能性。

《飲食男女》前3年的每次觀看人次都是2萬,也有很多2刷以上的觀眾,但我的夥伴卻認為下次演出時,至少要有一半以上的新觀眾才對。我們預估《飲食男女》最終有機會達到50萬人次的到訪,但照現在的推廣方式,如果一直都是舊觀眾來看,那就完蛋了。所以我要去開發從來沒有看過戲的,或是沒有看過音樂劇的觀眾。當然,目前我們決定封箱,但這個決定也是經過考量,因為如果我們還是用舊的製作繼續行銷,會來的還是那6萬人,所以我們下次要做的就是像百老匯一樣,幾年之後把舊戲再升級(revival),卡司全部換,甚至舞台、美學也通通換新,然後重新行銷。很難我知道,但那才是健康的!

陳午明(以下簡稱陳):「天作之合」除了藝術創作之外,票務、行銷也有完整的體系,基本上他們每演一次,就收回極大量的問卷資料、銷售資料與行銷廣告成效的資料,這些大數據都可以供劇團判斷。所以可以看到產品的開發、規劃跟疊代的過程,這都可以套用在音樂劇上。當然不見得現在每個團都做得到,但至少有個好的榜樣在這裡。

《LPC》從2007年開始做的時候,我就非常相信這部作品,是一個好吃、容易入口、又非常適合拿來打市場化頭陣的產品。我永遠都記得,當年我第一次貼PTT戲劇版,說我們要在皇冠小劇場做外百老匯音樂劇、英文發音、票要賣700元跟1500元,下面的留言就罵翻了!

冉:因為皇冠就是賣300元、100元啊!

陳:他們說你瘋了嗎?有沒有搞錯啊,用英文?的確,開賣第一個禮拜不怎麼樣(笑),但之後就有口碑。我始終相信,台灣的市場至少要有一批人在去做版權音樂劇的引進,整個光譜會比較平衡。也因為疫情讓我們的國際藝術節都消失在空中的時候,加速了這樣做……(苦笑)

天作之合10年前成立時,就是要走原創,但我常常見到午明說要做版權音樂劇,就會跟他說:「你趕快做啊!」(兩人笑)他有很多想法、也有很多遲疑,但是台灣真的缺這一塊。比如亞洲的成功範例就是韓國,他們也是雙軌並進,因為他們很清楚地知道走版權音樂劇的兩個好處,一個是讓觀眾跟國外接軌,第二個好處就是藉由它來練製作的能力,台灣缺這一塊缺了至少20年。

練兵真的很重要,因為作品已經受過市場驗證,你就可以比較專注在其他如設計、行銷、製作部門的搭配上。我最近受訪都被Q:你怎麼決定從去年30場到今年150場的?我就說我跟夥伴聊一下,他問我做幾場?我說「先估半年好了」,他說好啊!我說「那你要演幾場?」他說「大概150場」,我說好啊!3分鐘就聊完了!(笑)當然我心裡有個底,就是從去年到今年,整個製作團隊的狀況、行銷、行政管理,以及現場的操作流程都完全不一樣。這是一個長期運作的感覺,做完後,無論成功或失敗都會有收穫。

Q:在台灣做長期演出的音樂劇非常不容易,身為製作人,在短期與長期的操作上,有什麼不同?

陳:當資本比較小的時候,很難為了單一製作去擴張。也就是說,製作人跟執行製作常常是合一的,真正的執行製作就在幫劇團做更細的事情。但像這次時間拉長了、能夠算出合理收入時,就能有餘裕請一個製作總經理(General manager),讓他去處理整個現場的運作。如此一來,我跟另外一位製作人就可以專注在管理、策略、財務層級的事情。擔任製作人其實都很花時間,一旦埋頭去做且沒有人協助,就不會有時間去做這些事情。

冉:他就變成大家的助理。

陳:對,所以我現在可以每天打電話call客,當「酒店」的公關說:「欸林董,下禮拜要不要來包一桌?」(笑)這個經驗當然不適用每個製作,但如果有更多這樣導向的製作人來跟藝術家創作者合作的話,就可以預期更多平衡感不錯的製作出現。老實說,我覺醒得很晚……(冉:那你以前都在說空話嗎?)其實就算是投資者看我,他們也覺得我是藝術家......

我覺得你真的早該做了,雖然你有藝術家的個性!

這幾年因為疫情,讓我把我的腦切回那個商業的世界裡。像去年在隔離的期間,我花了一兩個月,完全照百老匯的格式,把《LPC》要給投資人的投資建議書用英文寫了一整本。寫完了,我也比較知道怎麼去做、怎麼經營跟投資人的關係。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冉天豪

作曲家,主要創作音樂劇與合唱藝術歌曲;曾任福爾摩沙合唱團、台北男聲合唱團、T42 Singers駐團編曲;現為天作之合劇場藝術總監,台北愛樂合唱團、台灣原聲童聲合唱團等特約編曲。畢業於國立政治大學英語系,雖未曾受正式音樂學院訓練,但自1994年大學時代開始為合唱團大量改編國、台語老歌,而後為管絃樂團、音樂劇團作曲與編曲。

陳午明

現任活性界面製作創辦人、財團法人科華文教基金會執行長、神秘失控人聲樂團團長、劇織造(WTheatreProductions)製作人、上海阿卡貝拉中心執行長。近年重要製作作品有:外百老匯全本音樂劇《I Love You, You're Perfect, Now Change》、音樂展演計畫《顧爾德計畫》、《Reasons To Be Pretty》、台灣音樂劇二部曲《隔壁親家》等。

Authors
作者
世界舞台 盡在你手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