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莊梅岩及一群藝術家、原定在西九文化區戲曲中心演出的製作《我們最快樂》傳出被取消,後來在演藝學院事件爆發後又獲開綠燈,但最終還是取消演出。圖為該製作宣傳海報。
    香港

    名編劇莊梅岩遭母校抽下訪問影片 舊作踩紅線引爆公關危機?

  • 羅斯提斯拉夫.諾瓦克
    藝號人物 People

    羅斯提斯拉夫.諾瓦克 只有專注技藝,才能找到舞台的自由(下)

  • 楊.馬騰斯
    藝號人物 People

    楊.馬騰斯 透過不同的身體 測試舞蹈的邊界(下 )

  • 《藍衫之下》用笑聲包裹那些無法哭的瞬間,讓我們在舞台上看見自己的影子:女人的努力、掙扎、沉默與幽默。
    戲劇(曲)

    直擊客家女性身分掙扎與成長蛻變 陳家聲工作室劇團《藍衫之下》五年重製登場

新銳藝評  徵表藝評論廣告圖片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網站導覽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雜誌
  • Subscriptions數位全閱覽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表演藝術年鑑
      2.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3.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4. 表藝文摘
      5. 達人系列
      6. NSO發現系列
      7. NSO歌劇系列
      8. 特刊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 訂閱電子報
:::

解

相關文章 1 篇
  • 節目掃描 Performance schedule

    狂想劇場《解》 不同意識形態交織的語言世界

    二○○八年,日本東京千代田區秋葉原發生了一起隨機殺人事件,犯人為廿五歲的男性,事件共造成七死十傷。是日本卅年來死者最多的同類罪案,日本媒體稱此事為「秋葉原無差別殺傷事件」。狂想劇場《解》從秋葉原事件出發,編劇陳建成意圖不在於再現社會事件,而是採取雙重視角,一方面形塑殺人犯的個人軌跡,另一方面突顯隱身於社會結構下的個體。 導演廖俊凱表示,在社會事件發生過後,總是會有兩股聲音在爭論:究竟是個人該承擔責任?或是養成個人的社會應該承擔責任?「事件不能只以個案看待,若要『求解』,必然需要一個更大的社會脈絡。」 《解》由廿二個短景構成,數個場景重複出現,讓觀眾意識到時序流動當中,同一個空間所發生的變化。全劇的語體龐雜,從新聞報導、法庭證詞、犯人自白、專家評論乃至於第一手的留言、當事者的紀實資料,再輻射至更大的話語系統。不同層次的語言和文本脈絡在劇本當中對話,亦切剖了事件的多元面向,呈現不同意識形態彼此交織的語言世界。

    文字|廖俊逞
    第275期 / 2015年11月號
免費訂閱PAR電子報,獲取更多藝文資訊!
*通過遞交此表格,即表示您接受並同意已閱讀本網站的使用條款,私隱政策和個人資料收集聲明。
:::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電子報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 網站導覽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統一編號 Tax Id number 00973926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通過A無障礙網頁檢測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

  •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