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頭公社
-
澳門
拉大藝術光譜 「Todos Fest ! 共融藝術節」5年有成
「Todos Fest ! 共融藝術節」已然成為石頭公社一年一度的品牌節目,在幾乎每月一節慶的澳門,「共融藝術節」可算是一個獨特的存在,每年與不同的社福機構、藝術團體合作,以「共融」為理念,為身心障礙者、長者提供演出及創作平台。「Todos Fest!共融藝術節」從2021年開始舉辦,並一連兩屆作為澳門城市藝穗節的「節中節」,去年首次離開官方節慶,由石頭公社獨立主辦,也獲得博彩企業金沙澳門作為場地支持單位,在離島氹仔炮燭廠遺址活化片區中舉辦。 舉辦至第5年、且獲得不俗口碑的「Todos Fest !」,卻傳出沒有得到政府單位資助的消息,主辦單位只能硬著頭皮繼續辦下去。相對過去幾年,第5屆的「Todos Fest !」在表演類節目的數量上似乎減少了,卻迎來法國鬼才編舞家傑宏.貝爾(Jrme Bel)享譽國際的舞作《盛會》(Gala)(註),而且所有節慶活動都在澳門文化中心的劇院和廣場上舉行。《盛會》的澳門版本由莫倩婷、關若斐擔任重排助理,在澳門公開招募16位表演者。台上表演者具有不同的身體經驗,有舞者、演員、兒童、身心障礙人士及銀髮族,展現了出一幅多元、平等的風景,在傑宏.貝爾看似簡約卻是精心編排的結構下,不同能力表演者在台上展現的並非一般才藝表演式的弱勢社群演出,而是透過不隱藏差異、允許「做不到」的平等展示,共構一個互相包容的公共空間。在宣傳經費限制有限、澳門大眾對當代舞蹈興趣不足的條件下,這部理應作為澳門年度盛事的演出,入場人數還是坐不滿澳門文化中心小劇院,但演出現場氣氛的高漲、觀眾的熱情投入,卻是澳門劇場演出中少見的。
-
澳門
大環境推升營運壓力,非制式劇場另闢蹊徑
7、8、9月本為澳門劇場演出的旺季,每週均有多個演出上演,可是今年進入暑假期間,不論官辦或民辦劇場演出都頻頻傳出票房銷售不佳的狀況。 疫情後澳門觀光旅客持續回升,政府統計局公布:今年第二季入境澳門旅客按年增加17.1%至7,844,226人次,旅客平均逗留時間維持在1.2日,仍以不過夜旅客占多數;當季隨團入境旅客上升84.2%至463,932人次。一到假期,觀光景點上仍是人頭滿滿的打卡旅客,可是同時卻出現社區裡的中、小型商舖關門潮,「北上消費」與「留澳消費」成為澳門官民熱門的辯題。今年4月澳門行政長官賀一誠更在立法會上呼籲市民「有一餐留喺澳門食(留一餐在澳門吃),不要三餐全部都北上。」
-
澳門
表演團體持續耕耘錄製、線上演出
在深圳、上海等地的疫情影響下,官方機構從中國內地邀來的表演節目大量取消,但本地劇場的演出在截稿前仍未被波及。在現場演出相對穩定下來的同時,過去一兩年間因疫情而興起的各種線上、錄製演出,仍然有所進展。劇場團體「小城實驗劇團」和「足跡」先後將原為劇場演出的創作《少年逆流歸旅》、《題目待定》等拍成影片,脫離「記錄式」的拍攝方式,並直接以「劇場錄像」或「戲劇電影」命名。 而對線上演出最積極者要算是「零距離合作社」及「石頭公社」。「零距離」的Online Playback Theatre(網上一人一故事劇場)演出,透過ZOOM程式作為即興、互動的平台,策劃了從4月至10月共6場以《框框》為題的網上演出,各場次分別探討「窺探」、「安全感」、「網路消費」、「存在感」、「性別」及「身體」等當代關鍵詞,並為非粵語觀眾提供即時普通話同步傳譯,吸引了來自中國內地、香港、台灣、英國和荷蘭的觀眾參與。 石頭公社繼去年以赫胥黎(Aldous Huxley)《美麗新世界》出發,緊貼疫情帶來的改變,發表5部錄像創作於網上發表後,今年7月則推出由莫倩婷與李銳俊聯手執導的《我們的娛樂至死新世界》,以《美麗新世界》和薩米爾欽(Yevgeny Zamyatin)的《我們》出發,進一步探索線上即時劇場演出,並與5位身處澳門與外地的劇場、影像創作者進行集體創作,回應書中提出的詰問。 在過去兩年疫情及社會變動的衝擊下,澳門劇場創作者除了「穩定」、「恢復」以外,亦希望開發新的發表、交流空間,迎接更多不可預知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