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智偉
-
跨界 從《苔痕》起步的跨界合作
FOCA《虛缺號》 在空格符號中尋找意義
跨界馬戲作品《虛缺號》延續2019年台新藝術獎決選入圍作品《苔痕》的合作,由FOCA福爾摩沙馬戲團(後簡稱FOCA)邀請旅居德國的台灣舞者田采薇和德國搭檔揚.莫蒙(Jan Mllmer)一同擔綱導演,聯手打造全新原創作品,企圖在無法定義的空格框框中尋找意義,回應當代社會的多重議題。 從畫面堆疊出意義,從演員特性發展出動作質地 田采薇和揚.莫蒙兩位導演從舞台上的15個正方形格子,找到虛缺號這個符號來對應。「虛缺號(□)就像是古文字學者研究殘缺的文字。學者試圖從上下文去辨別缺失的部分。但即使有了上下文,有時候還是找不到答案。」田采薇說,「就像我們在框框裡呈現了很多畫面,不是每個都有明確的答案,也不一定真的代表什麼特定的東西。」 這種尋找意義的過程,成為畫面推進的動力。演員在這些多重方格中的組合與堆疊,構築種種隱喻的畫面,比如動作像在工廠的流水線般不斷重複、在輸送帶上移動,或是像鳥群一般成群的移動等。畫面中承載著創作者對當代社會的反思,但不說教,保留想像的空間,交由觀眾去填空。 由前雲門舞者、也是田采薇大學學長的攝影師駱思維創作的預告片,精準地捕捉整個作品的調性與氛圍。奔跑的人群、模糊又清晰的人臉,交織以馬戲特技與空間的對話,呈現一種冷調疏離、卻仍然扣和生命寫實的映照。 在排練場不太談論調性和意義,而是更專注在編排表演。田采薇和莫蒙的創作特色是為合作對象量身打造作品。比如為一位20多歲的FOCA女演員設計一個夢遊的角色,運用她天生純真的個性來推動角色。但表演上要精準做到半夢半醒的狀態也不容易,田采薇舉例,就像逼5歲小孩去開車,無法逼迫演員去達成現在他們做不到的事情,但她不會放任他們,除了持續鼓勵,有機會就繼續引導。
-
林懷民、幾米攜手打造 FOCASA馬戲團推出《幾米男孩的100次勇敢》
FOCASA馬戲團製作的台灣第一齣馬戲定目劇《幾米男孩的100次勇敢》,從幾米的繪本發展出角色和故事,由林懷民導演,將於台南水交社文化園區旁大草地、7層樓高28公尺的台灣史上最大馬戲帳篷,自3月28日起展開將近1個月的演出,橫跨兒童節4天連假,令人期待南台灣由此掀起馬戲熱潮。 林懷民與幾米,一位是編舞大師,一位是繪本巨擘,兩人在創作上心靈知遇、惺惺相惜。2003年,幾米畫了《幸運兒》獻給林懷民;而今年,林懷民即將發表生涯的第一個馬戲作品,就是回贈給幾米的禮物。林懷民從幾米書中的文字「獻給勇敢長大的孩子」找到方向,去講述一個少年的成長。出入其間的是幾米最受歡迎的角色:盲女、小鼓手、玩具兵、抱著魚缸四處巡遊的先生,還有《向左走,向右走》相遇不相見的男女。他也把幾米精美的繪圖和文字投影到舞台背幕,建構了一個奇幻世界。 排練過程中,FOCASA團員神乎奇技的身手、獨輪車、踩大球同時拋接幾個小球的小丑、三四人高的高蹻「玩具兵」、離地8公尺的走繩人,常常讓林懷民看得目瞪口呆,屏息緊張,原本該記筆記,卻忍不住就為團員拍手、喝采。他也提到,這次的題目是如何的失敗、如何掉下來,「他們(馬戲表演者)在學校想的是怎麼樣上去安全,可是現在這個故事是失敗、再失敗。」 FOCASA團長林智偉也特別提到台南對此次演出的大力支持,「2023年第1屆FOCASA馬戲藝術節,就在台南發生,黃偉哲市長動員各局處的資源全力支援,特別是葉副市長在擔任文化局長期間,就非常重視團隊的發展,這讓從事馬戲的我們無比感動。因此,當提到15周年要製作一齣帳篷定目劇的時候,我心中第一個想到的地方就是水交社。」 而林懷民特別強調,《幾米男孩的100次勇敢》沒有偉大的論述,沒有讓人納悶的創意,「我希望這齣熱鬧繽紛的演出會讓每一位觀眾看得開心,笑嘻嘻地走出馬戲帳篷。」期待大家可以在今年春天走進台南,共同享受這場繪本與馬戲碰撞出的燦爛火花。
-
林懷民首度合作幾米 助陣「FOCASA馬戲團」定目劇《幾米男孩的100次勇敢》
幾米的繪本角色都出走了!盲女、小丑、玩具兵統統跑到馬戲大帳篷裡碰頭,倒立、翻滾、跳躍、飛翔。這是台灣第一齣馬戲帳篷定目劇《幾米男孩的100次勇敢》。
-
焦點人物
FOCA 林智偉:追求與創造平衡,挑戰馬戲生態的下一階段
平衡,是馬戲在挑戰特技時必須維持的其中一種方式。 馬戲表演者藉由追求、或是意圖打破平衡來製造屬於馬戲的身體與表演美學,也提供觀眾對於危險邊緣、人體極限的挑戰想像。不過,對於一個在不到15年內就從幾個朋友的熱血拼搏,成長到擁有專職表演者、行政與技術團隊等40人組成的「FOCA福爾摩沙馬戲團」(後簡稱FOCA),創辦人林智偉就不得不從原本的「表演平衡」,開始思考供需關係、演出頻率與規劃、藝術創造、生態支持等面向的「營運平衡」。
-
聖誕玩馬戲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歡慶別開生面的藝文聖誕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迎接開館後第一個聖誕,結合藝文與節慶,構築出以馬戲為主題的歡樂氣氛,包含3檔國內外馬戲節目,以及兒童遊樂設施、市集、公共表演、祈福聖誕樹、VR體驗等,有得看有得玩有得打卡,每個年齡層都可以找到留下美好記憶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