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份,野米劇場為新劇本《Homepar》進行的讀劇活動,未獲准公開舉辦。根據資訊通信媒體發展局和內政部的聯合文告,《Homepar》的內容描繪並「美化」吸毒行為,違反藝術娛樂分級準則,有違新加坡的禁毒政策。
野米劇場反對這項指責,指有關當局把一部探討人們為何會接觸毒品的深刻反思,過於簡化成向觀眾宣導吸毒行為的作品;並且把讀劇與正式演出相提並論,如此指責有欠公平。
《Homepar》的讀劇本來會進行兩場,每場只限60人入場,這部新作品是野米劇場今年啟動的「飯鍋讀劇」計畫(培育新劇本創作的平台)所孵育的新作。
「飯鍋讀劇」是劇團在2024年設立的「文藝部門」旗下的劇本創作平台,公開徵集新劇本以後,獲選參與的編劇將有機會接受劇團提供的指導,其創作也有機會以讀劇方式呈現,讓編劇能夠得到觀眾的反饋,繼續調整並完善劇本。

野米劇場多年來都為培育新劇場人、孵育新創作努力。除了培養新編劇,劇團多年來也致力培養新演員:有為18歲至30歲的青年們提供培訓項目的「青春狂野」平台、以及專為13歲至17歲少年們提供演繹訓練的「新加坡青年劇場」。
劇團每年一度的聖誕童話劇也都會公開徵選兒童演員與專業演員同台演出,雖不算「培訓」,卻也是讓觀眾更了解劇場藝術的方式。
2006年起,野米劇場推動「新加坡戲劇節」,邀請其他劇團呈現演出。後來,愈來愈多劇團漸漸有資源自行創辦不同的「戲劇節」,「新加坡戲劇節」也慢慢轉型,聚焦為新劇團、新編劇提供演出平台。野米劇場的駐團編劇林汀文(Thomas Lim)便是在2016年的戲劇節呈現新劇後,獲得觀眾及業界人士的認識。
2019年,野米劇場進駐福南商場,成為了新加坡唯一在購物商場內的劇團,(也是新加坡唯一擁有伸展式三面舞台的劇院)。作為新加坡極少數擁有獨立營運空間的劇團,野米劇場所呈現的戲劇創作橫跨音樂劇、家庭劇、紀錄劇場、經典劇的改編等,不拘泥於固定形式與內容,其呈現的戲劇演出總不避諱挑戰禁忌議題,這可說是野米劇場的一貫作風。

今年,野米劇場慶祝創團25周年,其藝術總監王愛仁(Ivan Heng)在社群媒體上針對《Homepar》讀劇遭禁事件表示,對於敏感社會課題,「禁演並不能解決問題」,並強調我們不能繼續低估觀眾的藝術賞析能力。
與其說挑戰禁忌議題,野米劇場秉持著「讓觀眾從不同觀點看待社會課題」的理念呈現戲劇演出,為觀眾展現多元視角,也為新手編劇提供為社會發聲的平台。維持劇團運作不易,培養觀眾群更是棘手,在商業需求之餘,劇團如何平衡藝術創作中的探索精神,激發觀眾思考,引起共鳴,在創團25周年之際,野米劇場的未來走向讓人期待。
野米劇場雖然是新加坡的「英語劇團」,但其創新精神、不願故步自封的作風,使其能夠具備流動性的特質,相信這樣的特徵,會是它在未來重重挑戰中的最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