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是廖添丁
-
新銳藝評 Review
世事難料廖添丁
世事難料,廖添丁竟在百年後於舞台重出江湖;世事難料,曾經耳熟能詳的姓名傳到現在竟無人知曉。 廖添丁,疑似聽過卻有些陌生的姓名。這個世代對他的印象多半止於一位日治時期的義賊,關於他的故事則鮮少聽聞。民俗文化與鄉野奇談在今日逐漸出現了斷層,傳統需要在現代社會重新找回它的腳步與價值,結合新時代的科技與文化延續其傳承,以不致被迅速更迭的世代浪潮沖散。 《阮是廖添丁》這部作品透過改編廖添丁的故事,嘗試找回散失的「台灣特色」,並以創新的編排為原先的故事內容加入新穎的色彩。此部歌舞劇以日治時期的台灣為背景,透過3位女子結義的故事重新詮釋廖添丁這號人物,也反映女性在日治時期的社會體制下的限制。歌舞劇的演出形式搭配朗朗上口的歌曲,很快便讓人沉浸於當年的時代氛圍,戲劇與魔術、影像、武打的結合更是令人看得目不轉睛。此外故事本身也有不少亮點,像是劇本中有出現多句結合時事的台詞,或是配角管家突然拿起麥克風說唱。這些安排都讓劇院寧靜的氣氛變得活潑熱烈,也為這則經典故事增添了現代文化的趣味。 然而相較這些加入的元素,故事本身的編排和角色的塑造卻略顯單薄,不容易在角色身上看到他們行為的動機,感情和情緒的轉折也有些過於突然。例如魔術師Crystal和高中生Yuli在戲中曾一度出現對情感與理想的掙扎,但隨著劇情發展卻戛然而止,讓人看不到這些角色的更多面向。戲後閱讀演出介紹才得知這些角色是依循田野調查所構築的,亦即這些角色的形塑都有真實人物作為參考。但問題可能就在編寫的過程中進行了過度深入的調查,以致忘記除了編劇外,大部分觀眾都完全不曉得這些人的故事和經歷。因此在呈現中省略了太多該讓觀眾知道的背景知識,反而讓人感覺在這些角色在故事裡被壓平,缺少更多刻畫和描繪,而他們的感情與想法也只有蜻蜓點水般地帶過。 此部作品在敘事和角色塑造上有些過於淺薄,加上使用歌舞劇的演出形式,不容易讓觀眾了解該時代女性所受到的待遇,也難以呈現台灣人在文化認同上的衝突與矛盾。但它就民俗文化的傳承而言具有其意義,因為它所講述的是快被這個世代所遺忘的人物和故事。而它同時也是一次有趣的嘗試,將許多現代的元素融入表演,如果能在人物與情節上多加著墨,相信觀眾會對這則傳奇有更多的想像和認識。
-
戲劇 《阮是廖添丁》為年輕世代重述在地傳奇
以女團融合魔術、影像、武打與歌舞,重返俠盜年代
廖添丁,一個對在30歲以上的世代再熟稔不過的名字,在新一代的記憶裡,卻面貌不清。誰是廖添丁?又做了什麼足以輩輩流傳?行俠仗義在今日還能喚得起共鳴嗎?2023年兩廳院TIFA節目《阮是廖添丁》由楊景翔演劇團創發,邀請跨界戲曲編劇施如芳,一併黃金製作陣容,結合唸歌、魔術、武打、布袋戲與影像,透過國台日語交錯的話音,重現日治大正時代末期的台灣常民生活風景。 從「廖添丁」開始尋找自己的根 「勇敢、義氣、感性」是導演楊景翔給出的主角關鍵字。想做廖添丁,來自自身成長經驗,「我家庭裡的女性:阿嬤、媽媽一直給我這樣的印象,所以要講廖添丁,就想要講『自己決定做什麼』這件事。」 《阮是廖添丁》故事始於民間英雄廖添丁離世多年後,3位年輕女子自組團體,以廖添丁為名,魯莽直率地介入與攪亂日治時期下的社會秩序,透過女性溫柔堅毅的視角,歌頌個體與社會體制之間的拉扯的對抗張力。這樣的設定,很對編劇施如芳的胃口,她說:「這可能是一個機會讓我可以寫血氣之勇,她們要闖盪都市、做出像廖添丁那樣的事,那就是一個天馬行空,一定要用不可思議去創造它,所以她們一定要夠年輕,好刺激喔!」 《阮是廖添丁》的創發原點來自楊景翔2019年與兩廳院副總監施馨媛隨口聊起的未來計畫,「廖添丁」3個字背後連結的,是楊景翔自小在廟口跟著長輩聽一把二胡唱唸歌,一搭台就能看野台戲歷歷在目的回憶。從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畢業至今,做過了多檔售票演出,楊景翔卻尚未在劇場裡碰觸過建立起人生價值觀的那些生命力充沛的童年民間故事。「我們學西方戲劇出身,每次說要演經典劇目,大家都會說『莎士比亞』,但我覺得不對啊,如果要演『經典故事』,那至少要做廖添丁、《三國演義》、《紅樓夢》、《竇娥冤》吧!」楊景翔充滿感性,認為:「現在就像是,在這個時期差不多準備到一個階段,應該要去尋我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