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參與式
相關文章 2 篇
-
特別企畫 Feature 創作趨勢篇
在參與及移動之外
2018年,參與式劇場開始興盛,如《PAR表演藝術》第308期以當年的臺北藝術節、臺北雙年展為對象,對參與式藝術提出討論。2020年,地方遊走式展演亦成為需要專文討論的顯學,如第334期所策劃的「漫步地方,作為行動代號」專題,便從評論與創作的視角,對這類展演展開對話。兩者實互為表裡,在室內與戶外裡應外合,企圖破除典型空間的鏡框式觀看,並以展演中的行動設計,強調觀演者的能動性。
-
特別企畫 Feature 超越有距離的觀演關係 空間文本說更多故事
現象6:特定場域表演,打開劇場的多樣可能
現地製作、環境劇場、參與式劇場,走出正規的劇場空間,在山野、巷弄、公寓、老屋,劇場有了新的樣貌,觀眾也有了新的體驗。這一年來,多樣的環境演出頻繁,如因應兩廳院整修的「2016國際劇場藝術節」、台南藝術節的「城市舞台」等,都不乏類似作品,但如差事劇團《返鄉的進擊台西村的故事》、銅門部落的「Snbaux」藝術發表、山東野表演坊的《福品旅店》等,以在地演出與在地的土文連結,自有其不可分離的意義,空間作為文本,抑或更積極地勾引觀眾的參與性及主觀經驗,亦成了新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