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洛娃
-
音樂新訊
穆洛娃、葛雷桑瑪 聯手揮灑絕美樂章
若要選出廿世紀後期幾位最傑出的女性小提琴演奏家,穆洛娃(Viktoria Mullova)絕對是名列前茅。從年輕時期就獲獎無數,拿下維尼奧夫斯基大賽、西貝流士小提琴大賽、柴科夫斯基小提琴大賽等國際重要比賽之首獎。隨著時間的淬煉,她的琴音益加醇熟,不但音質純淨得幾乎沒有瑕疵,對於樂曲所展現的風格及與樂團間的協調也無懈可擊。暌違台灣近廿年,今年終於將再度來台,不僅帶來孟德爾頌小提琴協奏曲等拿手曲目,更與鋼琴家暨指揮家葛雷桑瑪(David Greilsammer)、歐洲新銳日內瓦合奏團(Geneva Camerata)合作,演出莫札特鋼琴協奏曲與貝多芬交響曲。 孟德爾頌小提琴協奏曲素有「四大小提琴協奏曲之一」美譽,曾經兩度灌錄這首樂曲的穆洛娃對其詮釋所展現的音樂性相當高。葛雷桑瑪對於莫札特音樂則情有獨鍾,不但曾以馬拉松形式演奏完莫札特全套鋼琴奏鳴曲,也灌錄、並指揮多部莫札特作品。此次來台,不但親自演奏作曲家《第廿一號鋼琴協奏曲》,更將指揮貝多芬《第八號交響曲》。有別於亞洲巡迴的曲目,台灣將是兩人合作中,唯一一場在音樂會中演奏兩種不同樂器協奏曲的音樂會。
-
好藝有好報
好藝有好報
音樂 早慧的天才,奇特的挑戰─穆洛娃與帕胡德 相信台灣的愛樂者對於穆洛娃(Viktoria Mullova)與帕胡德(Emmaneul Pahud)一點都不陌生。今年四十四歲的慕洛娃,十六歲便得波蘭維尼奧夫斯基小提琴大賽首獎,一九八○年贏得西貝流士國際音樂大賽首獎,兩年後拿走柴可夫斯基國際小提琴大賽金牌。生於莫斯科的慕洛娃,昔日一手俄國音樂家特有的超級演奏技巧與斯拉夫民族的濃烈詮釋,曾經令卡拉揚極為激賞,也是卡拉揚大力提攜的眾多青年音樂家其中一員。一九八三年於瑞典尋求政治庇護之後,穆洛娃成為歐洲一顆極為閃亮的明星,與無數的樂團與指揮家合作令人讚嘆的演出。 而現年三十三歲的帕胡德更是屬於早慧的音樂家。二十歲即以最優異成績畢業於巴黎音樂院,隨即成為日內瓦音樂院長笛教授,二十二歲被指揮家柴利畢達克(S.Celibidache)延攬至慕尼黑愛樂交響樂團、二十三歲起則進入柏林愛樂交響樂團,堪稱世界上同等級的樂團中最年輕的長笛演奏者。 這兩位音樂家的豐功偉業,台灣的聽眾應該耳熟能詳,近幾年他們不約而同地先後將觸角伸向爵士音樂界,錄製了不少與爵士樂手合作的錄音,穆洛娃甚且為了新專輯而特別新編披頭四的音樂。與兩人合作的樂團也十分奇特,首次來台的英國啟蒙時代樂團原為專演古樂的樂團,這次將與穆洛娃合作整場莫札特的音樂。而帕胡德將與柏林愛樂巴洛克獨奏家樂團──由柏林愛樂交響樂團的音樂家們組成的古樂樂團,這次台北音樂會為該團二○○三年亞洲巡迴最後一站──合作,演奏巴洛克長笛音樂大師泰勒曼與巴哈的音樂。帕胡德雖屬早慧的天才,但是他對巴洛克音樂的詮釋將是他面對音樂嚴謹態度的最佳證明。(林芳宜) 舞蹈 身體開始唱歌聲動劇場《河唱──身體與聲音的探索之旅》 是不是,語言不可信,文字多歧義,於是我們開始注視身體聆聽聲音? 秋涼九月,我們在劇場裡聽見光環舞集唱著淳厚樸實的客家山歌;這個冬季,聲動劇場展開一場身體與聲音的探索之旅,編導謝韻雅要帶我們從冰河的記憶中甦醒,循著身體
-
即將上場
完美的小提琴巨星穆洛娃小提琴獨奏會
穆洛娃生於前蘇聯,自小受完整的音樂敎育,曾先後在莫斯科中央音樂學校與莫斯科音樂院就讀。一九八一年贏得西貝流士首奬,一九八二年獲柴可夫斯基比賽金牌,年紀輕輕便聲名大噪,因而成爲蘇聯的外交樣板,經常到世界各地巡迴演奏。 她趁一九八三年至芬蘭演出的機會,在當地美國領事館尋求政治庇護。投奔自由之後她仍一如往常地勤奮練習,並堅持每年一定的演出場次。 她的演奏亦如其人,技巧精準、無懈可擊,曲風嚴謹而不鬆散,沒有太多絢爛的修飾,卻內斂地表達出潛藏在琴音下的熱情與活力。穆洛娃對樂曲的詮釋有她個人獨到的特色。 與她合作過的盡是世界知名的樂團,包括柏林愛樂、以色列愛樂、倫敦交響樂團、皇家愛樂、波士頓交響樂團、洛杉磯愛樂、紐約愛樂、萊比錫布商大廈管弦樂團、聖馬丁學院管弦樂團等。而指揮有阿巴多、馬索、馬利納、沙洛寧、小澤征爾。她於一九九四年七月組成穆洛娃合奏團巡迴世界各地演出。 此次演出曲目:布拉姆斯《A大調奏鳴曲》、雅納傑克《d小調奏鳴曲》、武滿徹《殘生》、貝多芬《春之奏鳴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