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資助制度的修訂,獲年度資助的藝團、自負盈虧的專業藝團和業餘藝團,及個人藝術家都需在計劃資助的「大海」內碰運氣。圖為香港藝術發展局官網的計劃資助申請頁面。
香港

藝術發展局資助公布 有保留有刪減讓藝團面臨挑戰

香港藝術發展局(藝發局)在2025年初公布修訂資助政策,為了加強藝術團隊的流動性與讓更多藝術家受惠,除了取消年度的3年資助,只設2年和1年資助外,本來只有獲資助藝團能申請的額外資助計畫也取消,所有藝團都需在計畫資助的「大海」內碰運氣。

每年藝發局的年度資助期由7月1日開展,以往為了讓獲資助藝團有比較充裕的時間去開展工作計畫,一般來說會在3週或4週前通知結果,今年不知是否受修訂資助政策和藝發局行政總裁更替的影響,藝團遲遲未獲任何有關資助結果的消息,加上政府銀根緊張,以及很多外圍因素的衝擊(如世界性的經濟下行和國際政治局勢不定),早前由政府直接資助的「九大」旗艦藝團已被削減資助,讓中小型資助藝團的不安全感更是強烈。

最後藝團在6月30日分別收到通知,本年度有不少藝團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包括「影畫戲」和「同流」兩個戲劇團體不獲資助,另外有兩個劇團則由獲3年資助變為只獲1年資助,其他如「前進進戲劇工作坊」、「劇場空間」等都保留在2年資助的名單內,資助額都沒有太大改變。另外「光影作坊」和「藝術到家」兩個視覺藝術團體都不獲資助,另有藝團的資助額則大幅削減。

此外,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社區文化發展中心兩個屬跨媒體資助的組織,亦只獲1年資助,資助額亦被削減10%;舞蹈方面則有3個藝團只獲1年資助;連八和粵劇學院亦難逃落入1年資助的境地。藝發局在15年前因應藝團長遠發展和減省行政程序,推出3年資助多年後作出如此修訂,在加強藝團的流動性的同時,亦相對更容易從資助增減上管理藝團出入這個機制的可能性。政府目前大力以KPI衡量部門成績,受資助藝團目前也似乎更得在量化(如觀眾數量)的成績上做出增長,才合乎當下「發展」。這樣的寒冬不見得是短期現象,而整體看來文化資助在各地城市亦不見增長,可以預期的是,藝術家們將面對疫情後的大挑戰。

當代劇場大師羅伯.威爾森辭世 創意超越時代永銘人心廣告圖片
玩翻戲劇院導覽活動的宣傳廣告圖片
本篇文章開放閱覽時間為 2025/08/10 ~ 2025/11/10
Authors

作者

數位全閱覽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