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拉姆斯的內心風景
-
音樂
沒有難懂的音樂,只有不夠精采的演出
這是一場罕見的絃樂六重奏音樂會,且是單一作曲家的演出。這樣的曲目,在過去能有六成以上的觀眾,都已經算是不錯的,而TC以精采的黃金組合演奏這樣的室內樂曲目,帶給觀眾嚴謹、深度與熱情兼具的演出,將青年布拉姆斯的美麗與哀愁,詮釋得淋漓盡致,打破大家對室內樂無趣、深奧的刻板印象,再次證明只要演出精采,深奧難懂的音樂,一樣可以撼動人心。
-
常客推薦 本月我要看
TC國際室內樂系列 I—布拉姆斯的內心風景
Taiwan Connection今年帶來國際室內樂名家參與的室內樂音樂會系列。這幾場音樂會讓我們看到這些來自不同團體,擁有不同背景的傑出音樂家們,如何保有自我的音樂風格,又和合作演出的音樂家們達成音樂上的共識。最終呈現出樂念一致的演出。是像我一樣的室內樂愛好者絕不會錯過的。 這系列音樂會的曲目主要集中在絃樂六重奏的經典上。吸引筆者的是八月四、五、六日這三場所排出的布拉姆斯作品。布拉姆斯這兩首六重奏在音樂史和愛樂者心中的地位不用多言。但對我來說,卻有另一個欣賞的面向:和柴科夫斯基╱荀貝格充分發揮六重奏音響和每個聲部表現力的作品比起來,布拉姆斯對六重奏的聲部安排是比較保守的。我以前曾認為這兩首作品是「可以不必寫成六重奏的四重奏」,因為很多時候布拉姆斯只是將中提琴和大提琴的聲部分給兩部演奏,這讓第二部中提琴和第二部大提琴的角色像是第一部的附屬。但我自己參與第二部大提琴的演奏後,對這個聲部有了另一種體認。這個看似附屬的聲部要能適當地配合╱扶持第一大提琴的樂念,在輪奏的段落中要能表現適當的個性,避免呆板的重覆,也要能利用自己身為最低音聲部的功能,擴充整個六重奏的音色表現幅度。這次參演的室內樂名家,在這個聲部的演奏上又會給我們什麼啟發呢?也是筆者聆聽這場音樂會的重點之一。 文字|何宜倫 愛樂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