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布拉姆斯的內心風景」的絃樂六重奏演出,將青年布拉姆斯的美麗與哀愁,詮釋得淋漓盡致。(Taiwan Connection 提供)
音樂

沒有難懂的音樂,只有不夠精采的演出

評第一屆TC國際室內樂系列 I—布拉姆斯的內心風景

這是一場罕見的絃樂六重奏音樂會,且是單一作曲家的演出。這樣的曲目,在過去能有六成以上的觀眾,都已經算是不錯的,而TC以精采的黃金組合演奏這樣的室內樂曲目,帶給觀眾嚴謹、深度與熱情兼具的演出,將青年布拉姆斯的美麗與哀愁,詮釋得淋漓盡致,打破大家對室內樂無趣、深奧的刻板印象,再次證明只要演出精采,深奧難懂的音樂,一樣可以撼動人心。

這是一場罕見的絃樂六重奏音樂會,且是單一作曲家的演出。這樣的曲目,在過去能有六成以上的觀眾,都已經算是不錯的,而TC以精采的黃金組合演奏這樣的室內樂曲目,帶給觀眾嚴謹、深度與熱情兼具的演出,將青年布拉姆斯的美麗與哀愁,詮釋得淋漓盡致,打破大家對室內樂無趣、深奧的刻板印象,再次證明只要演出精采,深奧難懂的音樂,一樣可以撼動人心。

第一屆TC國際室內樂系列 I—布拉姆斯的內心風景

8/4  台北 國家演奏廳

由國際知名的台灣小提琴家胡乃元擔任藝術總監領軍的Taiwan Connection(簡稱TC)於八月四日在台北國家演奏廳開啟第一屆TC國際室內樂節。征戰無數國際知名音樂廳,數次在台北國家音樂廳登台的胡乃元,卻是首次走上演奏廳的舞台。此次邀來法國丹奈爾絃樂四重奏首席馬克.丹奈爾(Marc Danel)、前紐約愛樂中提琴首席現任教於茱莉亞音樂院的保羅.紐鮑爾(Paul Neubar)、邁阿密絃樂四重奏的台灣中提琴家李捷琦、邁阿密絃樂四重奏大提琴家凱斯.羅賓遜(Keith Robinson)、韓國大提琴家梁盛苑,共同演出布拉姆斯寫於青年時期的兩首絃樂六重奏。

走出巨人陰影的新路

布拉姆斯在寫作絃樂六重奏之前,已經鑽研巴赫的對位法與貝多芬的絃樂四重奏多年,對眼前貝多芬這位巨人充滿敬意,一心想突破,所以在無數次實驗下,最後選擇以貝多芬從未嘗試的編制,走出另一條新路。的確,這兩首絃樂六重奏有著貝多芬晚期絃樂四重奏擴大的影子,然而音樂內容卻是作曲家的內在風景。

當晚是一場六位高手較勁的競奏且合作的音樂盛會,雖然是在三百多個位置的演奏廳,但是台上的演奏家仍使出渾身解數,企圖將最美麗、多愁善感、溫柔且熱情的布拉姆斯與台下的聽眾分享。上半場第一號降B大調,是布拉姆斯廿七歲時所作,但已經是非常內斂深沉的成熟作品,尤其是慢板樂章的八小節低音主題的夏康舞曲,由中提琴李捷琦奏出哀傷沉重的主題旋律,這是此曲愉快、充滿田園風的外表下,作曲家內在的情感。此曲由胡乃元擔任第一小提琴,由丹奈爾任第二小提琴,雖然第一小提琴的音色柔美、典雅,旋律優美且有多處獨奏,但是很清楚真正帶領與統整六個聲部的領導者是第二小提琴丹奈爾。丹奈爾隨時傾聽各聲部,尤其是在第一小提琴為主角的獨奏時,中低音聲部的唱和,很清楚是由丹尼爾帶領與統合。在六個聲部相互對話時,他們也互相傾聽與模仿,似乎是六把絃樂器在聊天,尤其是感人的第二樂章,每一位變奏主題的接續者,都能適當地延續前者的風格,使音樂的內在產生統一性。

飄著淡淡憂傷的田園風景

第二號G大調,是一首含著眼淚帶著微笑的音樂,是這位含蓄、內斂、敏感作曲家的內在風景。此曲寫於布拉姆斯第一號鋼琴協奏曲首演失敗因而毀婚之時,因此布拉姆斯也將女友“Agathe”(轉換成La- Sol- La- Re –Si- Mi)的名字寫入樂曲。此曲演出時,六位演奏家的位置也互相調換,第一小提琴換成丹奈爾、二提換成胡乃元,上半場表現充滿能量與力度的大提琴羅賓遜,成為第二大提琴,李捷琦也與保羅交換位置,所以即使是同樣的六人,但是風格上也仍有不同的表現。丹尼爾畢竟是室內樂的演奏家,個人獨奏的顯性與魅力雖不如胡乃元強烈,但是他將第二號的聲部重奏統合與帶領得更為細緻與豐厚,聲響上的變化性也更為豐富,在如沐春風時,空氣中仍飄著淡淡的憂傷。第一大提琴的能量與熱度不如上半場強烈,溫和與規矩許多,倒是中提琴走來始終如一地維持著高度的表現力,不得不讓人注意且聚精會神地傾聽他們的旋律,尤其宛如人聲的歌唱旋律奏出時,情緒不自覺地被揪引著。

這是一場罕見的絃樂六重奏音樂會,且是單一作曲家的演出。這樣的曲目,在過去能有六成以上的觀眾,都已經算是不錯的,而TC以精采的黃金組合演奏這樣的室內樂曲目,帶給觀眾嚴謹、深度與熱情兼具的演出,將青年布拉姆斯的美麗與哀愁,詮釋得淋漓盡致,打破大家對室內樂無趣、深奧的刻板印象,再次證明只要演出精采,深奧難懂的音樂,一樣可以撼動人心。

 

文字|賴家鑫 樂評人

廣告圖片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