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Online News官網限定報導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生命之舞

相關文章 3 篇
  • 貝嘉的舞者如貴族般優雅,外表亮麗,活力四射。
    焦點

    一場舞神的視覺彌撒

    貝嘉的作品最顯著的特徵在華麗誇張的劇場特質。他重新開發古典音樂和舞蹈素材, 啓用古典訓練精良、肢體天賦優異的芭蕾舞者,併用古典、現代舞和特技的編舞效果。貝嘉更善於操作各種舞台元素,營造雷霆萬鈞的氣勢,撼動觀衆的心。

    文字|邱馨慧
    第107期 / 2001年11月號
  • 一九五九年貝嘉在比京德蒙內皇家劇院(見圖)發表《春之祭》,因大獲肯定才有創設「廿世紀芭蕾舞團」的機會。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只要做愛,不要戰爭

    貝嘉的舞作可說延續自二十世紀初的法國新藝術風潮,在他的舞作裡沒有抗爭,沒有批判,他是舞蹈界裡的酒神戴奧尼索斯,認為生命應該是被用來享受的,同時也應該「浪費在所有美好的事物上」。

    文字|張伯順
    第146期 / 2005年02月號
  • 舞蹈

    擁抱一場縱情虛華的盛宴

    或許所謂的「藝術風格」,就是創作者有意或無意間,秤度輕重後的取捨結果。在《生命之舞》中,貝嘉刻意地略過老朽、污穢、傷感、孤獨等也存在於生命中的負面現象,而極盡所能地強調愛、青春與希望等美好來詠讚生命,與其說是藝術家樂觀主義使然,藉此鼓舞勵志,卻也透露著「何不食肉糜?」的天真。

    文字|容易
    第110期 / 2002年02月號

免費訂閱PAR電子報,獲取更多藝文資訊!

*通過遞交此表格,即表示您接受並同意已閱讀本網站的使用條款,私隱政策和個人資料收集聲明。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電子報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

  • 特別企畫 Feature

    身障音樂家,後來怎麼了?

  • 特別企畫 Feature

    和波孝禧:人生充滿挑戰,但人類有無限可能性

  • 新銳藝評 Review

    再不換氣就缺氧

    評四把椅子劇團《呼吸》
  • 特別企畫 Feature

    艾芙琳.葛蘭妮:以多重感官,打開世界的多元聆聽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