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那亞戲劇節
-
北京
阿那亞戲劇節熱鬧舉辦,突顯戲劇圈的「孟京輝現象」
由孟京輝、章子怡和陳明昊創立的「阿那亞戲劇節」,今年的海報以海浪為意象,定出「呼喊與細語」主題,於6月15日至25日舉行。今年共有38部國內外戲劇作品,演出110場,其中14 部來自德國、法國、義大利、比利時、日本、匈牙利等12國的作品都是首次在中國演出。除了演出,今年的戲劇節新設了暢所欲言的單元「青年導演峰會」,以主旨演講、主題論壇、青年辯論與無邊界對話4個板塊組成,其中主題論壇的兩個題目「成為職業創作者從校園/民間出發」和「中國青年戲劇發展之路代際、身分與創作立場」彰顯了目前戲劇圈創作力困窘的現狀,需以各種手段激勵年輕一代的創作者投入。 孟京輝主導的北京青年戲劇節曾被譽為培育當今重要導演及創作者的重要平台,而在孟京輝2016年確立為烏鎮戲劇節常任藝術總監後,整個中國戲劇圈基本上成了兩極之象,一是國有院團保守傳統的話劇,二就是「孟京輝現象」。孟京輝幾乎無處不在,除了在北京、上海和杭州三個專屬劇場外,他還在北京、烏鎮、阿那亞、杭州、深圳、成都等地主持戲劇節,手握大批資源,也需要源源不絕的內容,希望有自己創作空間且不願受體制約束的年輕創作者自然向孟京輝靠近,形成了「孟京輝現象」。 疫情後,表演藝術市場看似即將復甦的當下,「孟京輝現象」至少為中國戲劇創作保留了較大的空間,且為有心投入的年輕創作者提供了展現能力的平台,與別的表演藝術比起來,戲劇確實比較可以期待。但「孟京輝現象」背靠的仍是國家資源,很容易成為體制外的另一個體制,歸根結柢,思考如何建構一種健康的、有著自然生長力的戲劇生態才是長久之計。
-
北京
傳統鄉愁與烏托邦想像並存的北京舞台
北京表演藝術的繁榮多元,創作力充沛,曾讓人希望無窮。可見的繁榮多元是野蠻生長的生態,專業、不專業的人雜處,各種出乎想像的商業模式,亂則亂矣,但讓人身處於活蹦亂跳的生命力之中。青年戲劇節、大學生戲劇節多是幼稚無章法的原創作品,但你面前的是無窮盡的年輕想法。表演藝術在北京是一個產業,有創作、製作、演出產業鏈中的各色人等,而且人力財力不斷投入。但疫情之前思想控制加嚴,再經過這3年疫情的折騰,現況已可謂一籌莫展。 位於王府井大街上的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簡稱人藝)是北京戲劇傳統的基石,是表演藝術永遠的鄉愁。2021年9月,人藝所在的首都劇場東側的北京國際戲劇中心啟幕,說是首都劇場的延伸擴建,但一古典,一現代,頗有繼往開來,開拓新路之意。今年逢北京人藝70周年,期待新館新意,但仍只有線上直播經典,劇本朗讀這些引不起關心的活動,稍顯特別的是6月12日院慶日晚上直播70周年紀念版《茶館》。 相對於人藝保守再保守的鄉愁氛圍,離北京不到300公里海邊的「阿那亞戲劇節」則是烏托邦式的想像。孟京輝30多年來堅持的先鋒戲劇和自由精神在這裡得到無礙的展示:藍天大海的風景線,世界上最孤獨的圖書館,白色禮堂,遊輪劇場,中外導演多部劇目,環境戲劇演讀,與生態環境結合的「候鳥300」計畫一種生活與表演藝術未知結合的想像。可惜的是,因為疫情,6月13日宣布取消了今年的活動。 傳統的鄉愁與烏托邦的想像並存北京,不違和,因為生活裡就需要不同的心境。可惜的是,今年的北京到目前為止並不能讓我們想像太多。
-
北京
孟京輝等大咖推出首屆秦皇島阿那亞戲劇節
「候鳥300」計畫,300位藝術家用300小時進行最完整的表演實踐,自製海報和票券,宣傳、售票也成為表演環節,各種表演在小鎮隨處可見,讓觀眾以度假與流浪的心情浸入表演氛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