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社會事件

相關文章 6 篇
  • 《贗作.盛開的櫻花林下》
    焦點專題 Focus

    虛實之間,悲喜內外 閱讀社會的劇場——野田秀樹 從日本社會事件到瑰麗創作下的感傷

    真實與虛構,確實是兩個語意、意涵相左的詞彙與概念,卻在劇場、電影、電視劇、文學等創作裡找到連結的位置;也就是,創作者如何在不同類型的作品裡,既重寫真實世界所發生的種種,又於虛實交錯的枝節蔓生裡,反映出我們在所謂真實裡所難以言道、或糾結於心的悲喜雜揉。 今年,國家兩廳院TIFA台灣國際藝術節邀請日本小劇場第三世代最具代表性的劇作家、導演與演員野田秀樹,帶來他面對自己青春歲月的八○年代所寫下的英語劇《滾啦》One Green Bottle,用絢爛誇張的表演與高速台詞,製造歡快活潑的氣氛,埋藏深刻的哀傷,與日本社會的扭曲、苦澀;而其創作的遠因,是阪神大地震及奧姆真理教引發地下鐵沙林毒氣事件,帶來強烈的虛無感。 因此,本期企畫將打開日本的社會事件,追溯其傳統劇場的歷史,再到近年的影視作品,如何將這些事件重新捕捉;最後,切入野田秀樹的劇作風格、經歷,與《滾啦》進行對話。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326期 / 2020年02月號
  • 焦點專題 Focus

    駭人的真實 暗黑的真相 那些震驚日本的社會事件

    情節驚世駭俗、超越日常人生的社會事件,除了在第一時間挑起世人的驚懼好奇,也讓人想探看事件背後的層層內幕與潛藏意涵,而藝術創作者也為之吸引,透過事件作為背景或直接改編,探討社會議題與複雜人性。本文整理了八項從廿世紀初迄今、曾讓日本人民為之震撼的社會事件,讓讀者在了解這些悲劇之後,再進入藝術家者以此為題的創作

    文字|兆欣
    第326期 / 2020年02月號
  • 近松門左衛門的《曾根崎心中》是最具代表性的「殉情」名作,據說即是在真實事件發生後一個月內改編而成,圖為該劇的歌舞伎版演出。
    焦點專題 Focus

    在劇場裡,看見濃縮的社會現場 從日本劇場小史看劇場如何書寫社會事件

    從日本劇場史來看,將當下社會事件搬上舞台,其實由來已久,如人形淨琉璃劇目《曾根崎心中》,就是根據當時的殉情事件改編而成。而劇作家如川上音二郎、秋田雨雀、安部公房等也有與相關社會事件連結的創作,從而反映時代的現象與人心。而新一代的劇作家則在資訊無國界的當代,更著力於國際性社會事件的關注。

    文字|田中林
    第326期 / 2020年02月號
  • 《殺人草莓夜》電影版海報
    焦點專題 Focus

    那遺落在社會篩子之外的 九○年代後的日本影視作品與社會事件

    在日本影視作品中,改編自社會事件或隱含社會事件背景的作品比比皆是。如日劇《殺人草莓夜》、《未成年》、《聖者的行進》、《儘管如此,也要活下去》,電影《少爺》、《葛城事件》、《愛的曝光》、《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等等,透過再創作,這些曾經撼動人心的事件,被喚回大眾的記憶中,隔著螢幕或銀幕,探討其中更深刻的人性與社會意義。

    文字|田中林
    第326期 / 2020年02月號
  • The Character
    焦點專題 Focus

    四組關鍵詞,一窺野田秀樹的劇場魅力

    集編導演於一身的野田秀樹,總能吸引當紅明星演員的合作,針砭社會與回溯文化的關懷,在作品中展現無遺,而其作品的演出打破傳統悲、喜劇二分法,用嘉年華似的絢爛、炫技式的誇張表演、口技般的高速台詞,製造出歡快活潑的劇場氣氛,但在高超炫目之下,其實埋藏深刻的哀傷,與日本社會黑暗扭曲的苦澀現實。讓我們透過四組關鍵詞,一窺野田式的無敵劇場魅力,從何迸發!

    文字|黃資絜
    第326期 / 2020年02月號
  • 焦點專題 Focus

    從夢幻奇想到針砭歷史——野田秀樹

    編導演全方位的野田秀樹,將於二月底首度親訪台灣,演出自己編創的英文版製作《滾啦》。這齣原本由野田本人與歌舞伎名家中村勘三郎等三位日本演員共同演出的小品,後來發展出英文版,此次訪台重排也更換了新的西方演員組合,不變的是野田秀樹親自反串演出的媽媽一角。趁此機會,本刊特地在東京藝術劇場專訪到正在排練此劇的野田導演,一談他對此劇的創作想法與演出重點。

    文字|黃資絜、Kishin Shinoyama
    第326期 / 2020年02月號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