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Online News官網限定報導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楊曉恩

相關文章 4 篇
  • 音樂

    四人四管,單挑舞台

    2003年兩廳院夏日爵士派對首度以音樂節的方式,將爵士樂帶入國家音樂廳,廣邀世界一線爵士樂明星來台獻藝,引起閱聽大眾對這個樂種的關注。近年因疫情使然,台灣本土爵士樂手順勢躍上主要舞台,然而在一陣歡騰喧鬧中,2022年國家音樂廳的演奏廳裡悄悄出現了一支薩克斯風四重奏隊伍TSJO Saxophone Quartet,以「古典編制X爵士演奏」為方向呈現了一場主要演出國人創作的音樂會,如此橫跨古典、爵士兩樂種的舉措對台灣樂壇來說,有何意義? 這場音樂會最初吸引筆者前往聆聽的重點是國人創作發表,在更進一步討論之前,首先需要做的是釋題:何謂「古典編制X爵士演奏」?由字面上看,可解讀為: 一、使用來自歐洲傳統的古典音樂演出編制,意即同一家族樂器組成的重奏團體,在這場音樂會裡指的是薩克斯風四重奏。 二、使用爵士樂的演出手法來實踐音樂作品的內容呈現,筆者估計此項指的是大量常見於爵士樂的演出套路與即興演奏。 前述兩者的結合在台灣的表演藝術領域中鮮少得見,考量TSJO這支演出團隊乃由4位熟稔爵士音樂語彙的樂手組成,音樂會演出內容又以團員創作為主,因此可將之視為台灣本土爵士樂的新發展,亦是樂種演化進程中合乎邏輯的下一步。如此判斷所來為何? 爵士樂手vs.古典編制 單簧木管樂器薩克斯風(Saxophone)在1840年代由比利時人Adolphe Sax發明,雖說最初是為交響樂團及室內樂演出而設計,它更被廣泛使用於軍樂隊及行進樂隊中,也因緣際會與發源於美國的爵士樂產生連結,成為眾多爵士樂手使用的樂器。自早期紐奧良爵士的Sidney Bechet,到搖擺時代的Coleman Hawkins、Ben Webster,再到Bebop時期的Charlie Parker、Cannonball Adderley、Gerry Mulligen等族繁不及備載,但與之搭配演出的除了銅管樂器小號與長號之外,通常是節奏組,四重奏的編制反倒不常見。 薩克斯風四重奏作為演出編制於19世紀末期即有記錄,但得等到20世紀上半葉開始才有較多橫跨演出、作曲雙領域的薩克斯風演奏家為之拓展曲目,如Marcel Mule與

    文字|賴曉俐
    第349期 / 2022年11月號
  • 左起兩廳院夏日爵士節慶樂團魏廣晧、爵士廣播節目主持人沈鴻元、兩廳院藝術總監劉怡汝、爵士樂評人蘇重、《不只是爵士》策展人楊曉恩。

    兩廳院夏日爵士20周年特展 邀你穿梭爵士樂在台灣的璀璨時光

    2003年,兩廳院首度舉辦夏日爵士派對震撼全台,歷年來邀請國際大師來台於廳內演出,並且力推國內演奏家登上舞台,期間不僅培育年輕樂手,更讓聆聽爵士樂的人口倍增。今年,在兩廳院夏日爵士派對邁入第20年之際,首度舉辦「不只是爵士More than Jazz」特展,透過精采的演出、紀錄片,以及展覽,重現爵士樂在台灣的深耕及發展歷程。

    文字|李秋玫
    2022/08/01
  • 兩廳院夏日爵士20周年邀請觀眾,在今年夏天,整個8月,到兩廳院各角落享受爵士享受生活。

    兩廳院夏日爵士20周年 台灣爵士大爆發

    自2003年國家兩廳院首次以爵士樂為題主辦的藝術節「夏日爵士」至今已經20周年,在此里程碑之際擴大策展面向,體現兩廳院長年的爵士情懷。除了演出節目之外,今年將透過紀錄片在紮實田調中深度訪談23位台灣爵士樂大師與關鍵人物,在影像上呈現兩廳院20年來經營爵士樂的歷程,細緻爬梳夏日爵士與台灣社會脈動的20年,除了給觀眾感動與回憶,更規劃台灣首場「More Than Jazz 不只是爵士」特展,精選呈現自1960年起爵士樂在台灣的各種歷史畫面;展覽現場將重現70年代的爵士舞台,亦有爵士大樂隊Jam session演出,一系列活動外還有傳承精神的爵士音樂營。今年更是突破紀錄:由4位台灣爵士音樂家主導策畫,集結近60名爵士好手打造12場各具特色的爵士節目。今年8月歡迎走進兩廳院,感受夏日爵士的音樂熱情。

    文字|張震洲
    2022/06/08
  • 第一次聚會時,派友們送來的慶賀蛋糕。
    街頭藝探ART SPY

    Taipei Jazz pie 爵士樂迷的每月「爵舌」會

    你也想當入門的爵士樂迷嗎?每月的最後一個星期六,總有一群人聚集在台灣大學的學生活動中心,手裡揣著自家珍藏的爵士樂專輯,來與大家分享。

    文字|盧家珍
    第140期 / 2004年08月號

免費訂閱PAR電子報,獲取更多藝文資訊!

*通過遞交此表格,即表示您接受並同意已閱讀本網站的使用條款,私隱政策和個人資料收集聲明。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電子報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

  • 特別企畫 Feature

    很難,但我不是一個人

    吳思瑋與一切都有可能的「聲舞團」現地製作
  • 新銳藝評 Review

    難道只能苦守寒窯?

    評2022兩廳院藝術出走《我是天王星》
  • 戲劇

    劇場散步筆記:迷走在現場的觀察絮語

  • 特別企畫 Feature

    青年為何出走,藝術何以介入?

    從藝術文化「社區總體營造」到「青年村落文化行動」的地方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