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中國信託新舞臺藝術節 比利時雙手製造舞團《從指尖開始》
2025/9/5~6 19:30
2025/9/6~7 14:30
台北 國家兩廳院實驗劇場
2025/9/12 19:30
臺東縣政府文化處藝文中心演藝廳
如果有一天我們需要向外星文明解釋人類為何物,或許「雙手製造」(Made By Hands)舞團創團作《從指尖開始》(Du Bout Des Doigts)是絕佳的選擇。
全劇以舞蹈史為切面,透過即時攝影、肢體、空間與音效的相互對話與讓位,在嚴謹的形式使用和畫面選擇下,以童趣的手指舞蹈與輕巧的敘事節奏,在1小時的時間裡,帶領觀眾從已知用火的千百萬年前,隨著時光之河漫流回到當下劇場內部的肉身彼此;而在口語近乎缺席的狀態下,重新觀看地球歷史與人類的記憶如何被記載與傳承。

手工與科技雙軌共舞,回應當代身體觀看途徑
一段致敬美國先驅舞蹈家洛伊.富勒(Loie Fuller,1862-1928)的獨舞如盤古開天闢地般地揭起序幕,緊接著真實火光與微型史前洞穴在景深之處慢慢出現,隨著配樂的暗示與精緻的微型建築空間流暢切換,觀眾逐一跟著無輪廓、無性別的手部生物,夢境似地走過競技場、小酒館、社交場、集中營、滑板與街舞聖地,隨之產生連結的是影史與表演藝術裡的經典場景:碧娜.鮑許《春之祭》(The Rite of Spring,1913)和《康乃馨》(Nelken,1982)、卓别林《大獨裁者》(The Great Dictator,1940)、歌舞片《西城故事》、柯波拉《現代啟示錄》(Apocalypse Now,1979)與羅賓.威廉斯主演的《早安越南》(Good Morning, Vietnam,1987)等跨時代常民娛樂記;而最終當螢光的顏料化作灼入皮膚的色彩,輔以科技儀器混音後的節奏聲響,眾人的思緒得以再度回到劇場。
上述為《從指尖開始》裡影像的敘述主調,但在實際演出現場,觀眾面對的會是極為龐雜的雙軌展演景象:一面是舞台上舞者與攝影團隊積極縝密地製造場景,一面是懸掛在劇場上方的螢幕裡,播放著明顯經過取景剪裁、雖然即時卻帶有錯覺與濾鏡的故事。
作品選擇透明展示影像生產過程於觀眾面前,將真實與虛擬的視角選擇權交付給觀眾,究竟是地面上的手工技術動人,或是鏡頭引導下的情境真實?團隊以此繁複精巧的表演形式,回應今日實體與科技相生相融的現代社會裡,多樣貌的身體觀看路徑。

解除語言束縛,讓想像力成為動能來源
雙軌形式並不是雙手製造舞團獨有的標誌,曾作為風靡全球的2011年手指舞蹈劇場作品《Kiss & Cry》創作團隊成員,本作主創者布里埃拉.伊科諾(Gabriella Iacono)與格雷戈里.格雷斯尚(Grégory Grosjean)熟稔劇場裡即時攝影與當下表演互動的語境,更熱中微型模型在空間使用上的奇景營造。2020年兩人於比利時布魯塞爾創團後,進一步在將關注焦點放在畫面的延展度上,並致力探索語言消失後的留白空間,賦予觀眾更多想像的自由,同時重新思考肢體語言發展到今日,該如何更廣闊的代言人類情感。
《從指尖開始》原名「Du bout des doigts」,是法文日常片語「瞭若指掌」之意。手指是人類學習使用物件的天生工具,也是人們與其他生物慢慢走向不同進程的起點。團隊野心極具地在期待創作能觸及10歲至100歲的全齡觀眾意念下,以個人私密情感作為溫柔基底,不刻意也不逃避地碰觸人類歷史上巨大的創傷,透過孩子們在互動中自然會使用的手指遊戲作為引導視角,置放進時代大環境裡的標誌性建築空間,在復刻古老氣味之餘,試圖找出時空流轉裡,讓人們身體姿態改變的動能。
本作於2021年發表後獲得大眾的喜愛與好評,關注歷史的人們看得見作品平靜下的殘忍,喜歡劇場與視覺奇景的觀眾也能驚嘆並享受舞台現場與螢幕交互對話的樂趣。而無獨有偶的,手指舞蹈與微型模型的初代作品《Kiss & Cry》也即將於年底登台,觀眾得以在相隔10年發表的兩部作品裡,觀看語言與肢體之間合作的縫隙,甚或能旁觀10年來表演藝術在美感與觀演關係上的流變。《從指尖開始》在處理歷史的同時,自己也成為了歷史的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