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企畫 Feature
比利時關鍵詞101——音樂、劇場、舞蹈
音樂
77. 布魯賽爾皇家歌劇院(Opera Royal de la Monnaie)
1700年劇院首次完工,地點位於布魯塞爾,皇家歌劇院la Monnaie不僅歷史悠久,還是現今比利時這個國家的革命發源地。從前身的皇家鑄幣局,到18世紀改建為除巴黎之外法語區最大歌劇院,現在的la Monnaie基本上建築特色維持1856年後大改建的基調。作為比利時首都的國家歌劇院,是少數當地歌劇院中,可以獲得聯邦政府資助的文化設施,其他的多為地區政府資助。
78. 伊莉莎白女王音樂大賽(International Queen Elisabeth Competition)
世界上最具影響力的音樂比賽之一,以4年為一周期,每年1個比賽項目。1937年伊莉莎白女王為紀念易薩伊(Eugne Ysae,1858-1931),而以他的名字創辦易薩伊國際小提琴大賽,但因為二戰及醜聞事件停辦了十幾年,1951年才再度登上世界舞台,並改以伊莉莎白女王的名字為名。分為小提琴、鋼琴、作曲等項目,後又加入聲樂,各項比賽分年輪流舉辦。第一屆(1937年)首獎得主是著名小提琴家大衛.歐伊斯特拉赫(David Oistrakh),1985年台灣著名小提琴家胡乃元曾獲得首獎。
79. 布根第樂派(Burgundian School)
文藝復興時期15世紀的音樂,盛行於比利時的列日(Liege)和法國的甘勃來(Cambrai)。布根第王朝的王侯菲力浦(Philippe le Bon)和查理(Charles le Temeaire)致力於音樂的推廣,當時法國甘勃來的主教座堂成立了歌詠團,促使該地區發展為影響深遠的樂派中心。著名音樂家有杜飛(G. Dufay)與班舒瓦(G. Binchois)。
80. 福萊樂派(Franco-Flemish School
文字|王婧、徐珞玹、黃思瑋
第249期 / 2013年09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