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Online News官網限定報導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布農族

相關文章 4 篇
  • 焦點專題 Focus

    布拉瑞揚 在他人部落中 認真學歌

    二○一七年年底,部落巡演到布農族的南投羅娜部落勘查演出地點,布拉瑞揚意外撞見羅娜薪傳音樂團的每週固定練唱,離開山後,唱著Pasibutbut等古調的耆老的身影與聲音仍脹滿腦中,像多年前那晚腦中質問自我的多重聲部,讓他決定帶著十一名舞者走回山中,創作《路吶》。他們跟隨耆老學歌,發現「唱歌跳舞」完全不再容易,田野蹲得深了,精神進入歌裡了,他很難無視歌曲背後的意涵與族人護衛自己傳統的心意

    文字|張慧慧
    第305期 / 2018年05月號
  • 胡德夫與國臺交排練的現場
    演出評論 Review

    樂章與樂章之間的掌聲

    愈是熟悉胡德夫的琴藝歌聲和他「遊唱詩人」的風格,我反而愈好奇這尊大武山來的山神、太平洋吹來的風神如何擺進國家音樂廳這座殿堂?細膩的是陳樹熙的編曲並沒有起到喧賓奪主的冒犯,而是用輕柔的幾組絃樂把陽剛的鋼琴聲烘托得更和諧,也讓胡德夫原本有血有肉的歌聲聽來更具有行雲流水般的韻致。

    文字|黃醒醒
    第190期 / 2008年10月號
  • 傳統素材再創作値得支持,然而在真實與扮演之間,儀式歌舞的復原不太容得下灰色地帶。
    回想與回響 Echo

    在部落與劇場間的山脊上放歌 看「原舞者」之《布農族傳統祭儀歌謠──誰在山上放槍》

    一場感動人的演出,並不完全取決於是否絶對「忠於原著」;演出者與觀衆之間的共鳴,是成功的劇場首要目標,是形式的堅持等考量所不能取代的。

    文字|趙綺方、原舞者舞團
    第99期 / 2001年03月號
  • PAR表演藝術
    即將上場

    「原舞者」年度製作《誰在山上放槍》

    〈誰在山上放槍〉是一首隱喻布農族人狩獵行為和狩獵觀念的傳統歌謠,曲調規律、旋律優美,原舞者曾多次前往部落請教部落長者的指導及教唱,以求表現傳說中的天籟複音Pasi but but(八部合音),並在杵音、槍聲與童謠的烘托下,吟誦傳統布農族的山林生活和歌謠世界,透過繁複多聲部合唱及任意延長的節奏,走進布農族内歛沉潛的一生,聆聽和諧圓滿的原始美學和聲。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96期 / 2000年12月號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