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專題 Focus
偏食行為裡的「好事清單」
忘了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終戰70周年還是75周年的那一年,有一天晚上我打開電視,第四台現在已看不到的National Geographic(國家地理)頻道和隔壁Discovery頻道都在播二戰的紀念節目。
Discovery播的是一個重現某登陸戰役的戲劇影片;我一邊看一邊想「哇!這拍攝預算應該很多吧!」,場面裡每一個年輕士兵演員的服裝造型、每一發槍砲彈火的炸裂,都可見製作的考究逼真。而National Geographic正在播的,則是一位垂垂老矣的二戰老兵訪談,偶爾穿插還是年輕小伙子時的黑白照片。
我手中的遙控器一下子按左一下子按右,大腦自動把兩個頻道的內容混成一個腦中重剪重播的節目。但終究,我停在了National Geographic頻道,因為我看到講話緩慢的老爺爺,放在膝蓋上的兩手緊緊互捏著;導播應該也注意到了,畫面特寫停在他的手上。
從事藝文工作20餘年,大約10年多前,我的美學口味開始轉向,對於那些真實和人構(人造+虛構)互相牽制的計畫、那些邊看會邊想「他說的是真的(吧)」的作品,經常怦然心動感到「好有趣喔」。我開始與玩心比我更大的戲劇或視覺背景朋友們,嘗試將「日常」作為主要的協作者,做一些不易被定義類別的展演。看著無論是無意間流露或有意識編排過後呈現出來的真實,我偶爾會想起上述那次看電視的經驗。
我成為一個偏食的觀眾和工作者。當然以觀眾的身分來說,只要荷包+時間+腦力的胃納量都足夠時,我還是會被不同口味的作品吸引,快樂地進食。而以工作者的身分來說,雖然自己也知道偏食行為真真切切是在跟自己的荷包和老年生活過不去,但因為過程中經常出現一些讓我感到腦中多巴胺分泌的時刻,所以有點上癮不想放棄。
回想這些快樂賀爾蒙噴發的經驗,這裡我想來幫自己列一個「好事清單」,想想到底是哪些事持續誘惑我偏食和挑食。
好事1・我因此進到了平常不會主動去,或是去不到的地方
例如在柏林博物館明亮乾淨的地下進貨區,我看到工友大叔以自力造屋精神,自製出鋪滿整個地下室天花板的鴿子防禦網。
或是在休市的昏暗市場一角,突然遇見一位佝僂著背的阿姨,一個人一盞燈一把剝豬皮的刀,不知已重複同一個動作多久,
文字|貢幼穎
第360期 / 2024年12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