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舞蹈
-
舞蹈
我們孤獨有錯嗎?
由牯嶺街小劇場策畫的台北藝術節「亞洲藝術共同體」系列,策展主題清晰:「身處當今『全球化』,表演藝術在西方強勢文化下,亞洲文化保有『在地性』就是保有主體性。」使我忍不住檢視今晚的演出,顯現了什麼「亞洲性」或「在地性」?
-
舞蹈新訊 舞蹈跨領域,身體跨空間
三位編舞家的《跨.舞蹈》與楊春江《空.百》
舞蹈跨領域,身體跨空間,第九屆台北藝術節中將有兩套舞作嘗試大膽實驗。《跨.舞蹈》找來三位編舞家,以三段獨舞展現舞蹈與戲劇、影像、行為藝術之結合。演出過《流浪者之歌》、《狂草》的前雲門舞者王維銘編作〈獨〉,一個人的溫柔、另一人的恐懼、最後那人的渴望虛擬出互動與單獨的交織。楊維真的〈奇慾境〉以多面鏡子反射內心與外在的各種映照,在真幻迷離的氛圍中詰問自我。孫梲泰的〈越位〉中,身體倒立懸吊,往全身的深處和極限走,將發現什麼? 香港編舞家楊春江的《空.百》運用即興舞蹈進入百年建築空間,牯嶺街小劇場曾位處舊書街,前身是中正二分局,其本身的歷史性成為靈魂遊走的意義場域,身體穿梭於門、窗、桌、椅、牆、柱之間,直至真空,舞蹈與裝置、光影、音樂的共舞,訴說著建築與史蹟的斑駁,封存的段段時空變成饒富探究的身體旅程。(周倩漪)
-
達人推薦 本月我要看
臺北藝術節「亞洲藝術共同體」系列
現代音樂劇場與古典題材的對話,本月相當熱鬧:《福春嫁女》取材西方經典,《梧桐雨》取材中國古典,製作上都是一時之選,值得期待。然而另一方面,我們對南亞地區古典藝術與現代劇場的結合,向來卻頗為隔膜。本屆臺北藝術節,牯嶺街小劇場演出的幾檔「亞洲藝術共同體」,略可彌補此一缺憾。 來自泰國的油甘子劇團《死亡禁語》,由佛教神話出發;菲律賓的伊沛格劇團《黃金城傳說》,則取材民間傳說。兩個作品都與貧窮、生態、政治或宗教衝突等現實問題交織連結,形式也都使用面具、舞蹈、音樂、甚至影像等多種元素,應能帶來一場文化震撼。此外,甫從亞維儂征戰歸來的「泡泡小姐」楊維真,也將和中生代舞者王維銘、孫梲泰,共同在「亞洲藝術共同體」系列中代表台灣,演出《跨.舞蹈》,也值得一探。 文字|鴻鴻 詩人、劇場與電影導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