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令放鬆下表演紛出重溫現場感動
能再重回劇場,感受藝術在眼前當下發生的興奮,當然非常吸引人;雖仍有量體溫、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等限制,但總是讓人有生活逐漸回歸正常的感覺。
能再重回劇場,感受藝術在眼前當下發生的興奮,當然非常吸引人;雖仍有量體溫、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等限制,但總是讓人有生活逐漸回歸正常的感覺。
在小型音樂展演空間最密集的弘大一帶,於2月底發生轄區公務員到場關切,強行中斷並勒令取消後續演出,引起音樂人群起抗議,質疑公務員執法無據,並連署要求行政單位出面公開說明。
重開的劇場雖然恢復運作,然而表演團體依舊舉步維艱,在一切指令明朗化之前,繼續申請大馬藝術經濟發展機構CENDANA的援助基金,在嚴峻的疫情時代摸石過河。
自疫情爆發以來,韓國公營文化藝術設施均嚴格執行空間消毒、出入人員名單管理、體溫檢測、強制配戴口罩等基本防疫守則。由於首都圈防疫規範仍處於2.5階段的高警戒層級,各場館雖可開放觀眾入場,但觀眾席間距擴大至兩個座位。
在靜態場館於五月四日開放後,柏林市府基於中央防疫法案第二條第三項的授權,制定了針對各類型室內場館,以對觀眾的開放為目標的防疫衛生架構「儘管Corona,文化依舊!」,於八月中公布,對各種防疫措施都列出鉅細靡遺的實際執行方式,並且隨著實際執行及場館的反應,不斷地進行調整。為了讓文化繼續前行,雖然防疫規範對創作的確有影響,從業者與觀眾也不得不妥協。
疫情趨緩下,中國的文化和旅遊部日前宣布營業性演出場所可以恢復演出,但販售座位數不能超過最大核載量的30%,對靠市場生存的演出企業來說,相當於演一場賠一場,30%的票房也許連場租都不夠。在此狀況下,表演藝術圈的各種求生方式紛紛出籠,或與電競產業合作,在電競賽事中表演與遊戲內容相關的舞蹈,透過直播而名利雙收;或如沉浸式戲劇《無眠之夜》特地與電商平台合作,另行製作線上帶貨直播,拓展潛在的產業價值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