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世偉
-
戲劇 濃縮20個角色於一身
《灰男孩》 書寫被時代遺忘的角落
長期嘗試偶戲、面具、光影等異媒材的同黨劇團,近年關注焦點放在揭露與撫慰台灣歷史裡,那些尚未被深刻挖掘的性別身體傷痛與幽微的情感面向。承繼團長邱安忱對演出形式上持續的嘗試與突破,繼2017年結合布袋戲並獲得台新藝術獎提名作品《白色說書人》、2021年以6位男演員扮演36個人物的同志與家族傷痛作品《父親母親》,以及2022年透過光影偶戲細膩刻畫慰安婦處境作品《燃燒的蝴蝶》後,2023年再度攜手演員林子恆,以台灣作家、白色恐怖受難者馮馮跨越國界、大起大落的奇特生平為依據,推出一人分飾20角的獨角戲《灰男孩》,並邀請新生代同樣關注台灣史的劇作家李璐,與資深劇場編導演全才吳世偉共同編織劇本,《白色說書人》導演戴君芳再次回歸,黃金組合為台灣歷史劇場添一筆視野弘大而形式精緻的作品。 「如果一個故事太龐大到覺得做不了的時候,那我就把它用縮成最小的形式來做。」同黨劇團團長暨《灰男孩》編劇群之一的邱安忱分享。取材自作家馮馮跌宕曲折的生平故事,《灰男孩》劇情在節制卻不妥協的策略下,採雙線方式進行:來自中國廣州的方爺爺,與現代台北街頭參與學運的小任機緣巧合相會,兩相異時空之下的個體分別遭遇政權暴力壓迫,映照出不同世代青年面對社會與自身定位拉扯的處境與樣貌。在時空地域跨幅龐大、主角生命流轉複雜的情節中,不同社會階層、甚至語言膚色有別的20個角色,將濃縮在演員林子恆身上,在彼此相愛、互恨的共生共存裡輪番出場。 亂世埋藏住的人性縮影 自演出2017年由詹傑編劇的《白色說書人》後,邱安忱發覺對台灣白色恐怖時期歷史的認知稀疏,剛好中山大學社會學系林傳凱老師在台北信義社區大學開課,課間兩則關於性別與身體的政治受難者經歷,引發他想做戲分享的念頭,其一是《父親母親》的原型蔡志愿親身經歷(註);另一則為台灣第1屆十大傑出青年、本名張志雄的作家馮馮,少年時代被送往鳳山海軍招待所等白色恐怖時的相關禁閉場所,遭受到其他男性性壓迫的事實。 馮馮描寫身處單一性別情境下,人們不由自主將身體慾望投射在較為異化的同性身上的情緒,主題在白色恐怖相關的藝文創作裡非常罕見,卻異常真實。最後加入編劇團隊的吳世偉分享:「這是一個人性沒有被認真看待的一個角落。當一個環境完全沒有女人,只有漂亮的小鮮肉
-
親子新訊 童年玩具創造繽紛聲響
《豆莢˙八豆˙ㄧㄠ》熱鬧互動多
如何吸引成天漫遊於線上遊戲的小朋友走入劇場?朱宗慶打擊樂團今年挖空心思,在暑假所推出的兒童音樂會「豆莢˙八豆˙ㄧㄠ」中,融入大量戲劇元素,更邀請劇場導演吳世偉設計台上台下的互動遊戲,讓小聽眾的眼睛和耳朵一刻都離不開舞台。吳世偉說:「今年的音樂會的互動橋段,可說如『地雷』般,滿佈在整場節目中,而互動模式更跳脫以往帶動唱、帶動跳的刻板,改以隨選機遇的設計,小聽眾將可以自主選擇參與的遊戲方式和段落。」 「豆莢˙八豆˙ㄧㄠ」劇情由擁有神奇音樂魔力的豆莢三兄弟,帶領頑皮的八豆,在豐富的戲劇元素中,帶領經歷一場音樂的探險故事。駐團音樂家洪芊蕙運用琳瑯滿目的小玩具,創作出令人驚喜的聲響,她說:「這次的音樂特別側重特殊音效的開發,例如使用在音樂會上的鳥笛、香檳塞、玩具槍、以及早期攤販賣冰淇淋時會用的『叭噗』,全都將在音樂會上首次發聲。」演奏部分,則由七年級生當家的朱宗慶打擊樂團2團擔綱演出。(廖俊逞)
-
現象‧現場
演不演?有關係!
同樣外延劇本的定義,甚至延伸為去文字、去語言,因此推翻了所有人對讀劇的刻板印象。傳統的讀劇就是唸劇本,呈現戲劇的文學部分;讀劇呈現就是以語言、文字為主的演員聲音詮釋。但是,這些過去被視為理所當然的認識,現在毫不留情地被顛覆了。在這兩個讀劇節裡,戲劇非文學(導演、表演)的部分受到更多的矚目和強調,結果改寫了傳統「劇作家」的定義,擴張了社會大眾對劇本的想法,把讀劇發表會變成一個實驗演出的場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