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丁
-
特別企畫 Feature
地獄、煉獄與天堂 浦契尼的歌劇
義大利作曲家浦契尼是個情緒渲染的高手,他的題材來源常非文學、傳說,而是發生在街頭巷尾間的小情小愛。然而正因為這近似社會案件的故事貼近市井小民的生活,加上管絃樂的推波助瀾,總能在短時間內觸動觀眾情緒的開關,忍不住潸然淚下。 都說人生宛如一場戲,台上的故事怎麼演,台下就會怎麼發生,歌劇當然也不例外。但這次,浦契尼卻依照但丁《神曲》三段式結構〈地獄〉、〈煉獄〉和〈天堂〉轉化成三部短歌劇的架構。從悲慘的真實、神聖的淨化到滑稽的喜劇,暗示著人生由黑暗層層上升到光明的概念,也趁機將數個風格迥異的創作鋪展在觀眾眼前。 在NSO《三部曲》在台灣上演之前,不妨跟著本刊一探浦契尼的歌劇路、由作品探究廿世紀初的劇場美學,熟讀三個精心安排的故事,再看看導演怎麼說、怎麼演。在揭幕之前,我們已做好了準備
-
特別企畫 Feature
從獨幕劇到《三部曲》 看浦契尼的歌劇路
雖然在宋舟鈕公司舉辦的獨幕劇歌劇比賽中敗陣,但浦契尼在老師的薦進之下,獲得當時大音樂出版商黎柯笛的賞識,展開日後的歌劇創作之路。在參加獨幕劇比賽落選卅年後,浦契尼再度嘗試寫獨幕劇。此時已功成名就的他,並不耽溺在既有成就裡,關注著當代同儕劇場創作走向,發展出新的構想,逐步地完成了《三部曲》。《三部曲》結合三部獨立的獨幕劇為一歌劇,自不同於當年獨幕劇大賽的單純訴求,在在反映出作曲家腦中的歌劇省思。
-
特別企畫 Feature
新世紀潮流中另闢新局 三部合一的整體理念
在十九世紀末的「劇場革命」後,傳統的、可被稱為「和角色有單層面認同」的敘述方式被排除;大量的技巧應運而生,以開展劇場想像天地,完成一個有距離的敘述方式。而浦契尼將三部在色彩和劇情進行訴求均完全不同的短歌劇,合成一個較高的整體,不僅和作曲家個人的生命過程有關,亦反映了上述所說廿世紀初歐洲歌劇的美學條件。浦契尼的《三部曲》擁有一個戲劇質素的內在整體性,切割任何一個個別部分都會傷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