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佳瑩
-
焦點專題 Focus 生態現況與行政法人制度20周年回顧
藝術不必營利,信任為制度之本
在以兩廳院為例討論文化類的中央行政法人概要後,第4場共讀會〈地方行政法人運作實務與現況〉邀請兩位文化類的地方行政法人代表苗北藝文中心藝術總監林佳瑩,及甫卸任臺北表演藝術中心執行長、現任臺北表演藝術中心董事王孟超分享觀點,引言人則由前任兩廳院總監、資深獨立策展人李惠美擔綱,李惠美也在接下來的第5場共讀會〈表演藝術場館發展回顧從活化、媒合、營運升級到中介想像〉中,由台灣場館與中介組織狀況,討論更加深遠的藝術存在意義問題,並透過比較同期鄰近香港的藝文單位經營狀況,作為台灣藝文場館經營參考。 硬體先行vs.軟體先行 台灣現有的地方藝文場館大多仍依靠公部門資金挹注,可分為直接由縣市政府營運的文化中心,以及制度上較有彈性、專為表演藝術規劃設置的地方行政法人兩類。與台灣藝文公私單位合作經驗豐富的李惠美整理,全台文化中心大致為1980年十二項建設時興建,隸屬於教育部管轄,直至1999年內政部頒發地方制度法,縣市文化局出現,文化中心才脫離教育體系。在先有場館後導入節目的思維下,地方文化中心與行政法人有明顯的任務差異,營運方式視為公務單位,館內與表演團體合作或購置財產仍使用標案或採購法、組織分類單純、預算多以一年期為限、人力配置極簡,團隊進場後許多工作都需要自行處理。 地方行政法人的出現初衷是希望能在尊重藝術專業上,對法規與行政事務加以鬆綁。但就許多第一線執行經驗來看,無論是什麼樣的制度與遊戲規則,場館與公機關相關人員之間的信任關係,仍是場館經營最關鍵的一環。以苗北藝文中心與臺北表演藝術中心的分享論之,雖然同屬地方行政法人,但兩者在行政法人的文化治理經驗上卻截然不同。
-
音樂 彈指群英—多鋼琴音樂節
苗北藝文中心5部鋼琴 同台挑戰各種可能
苗北藝文中心近年來在節目的規劃上成果斐然,年度的「苗北藝術節」除了以藝術總監林佳瑩擅長的音樂為中心設計,更將觸手往外伸展至戲劇、舞蹈乃至視覺藝術領域。而利用藝文中心擁有5部鋼琴的優勢,林佳瑩更在今年8月舉辦「彈指群英多鋼琴音樂節」系列,讓鋼琴家齊聚一堂,演奏精心規劃的樂曲。 林佳瑩說:「屆時會有非常多的呈現,有雙鋼琴、四手聯彈、六手聯彈等等,最後的標就是5部鋼琴一同呈現。」此外,除了重要的鋼琴家外,還包括在各地音樂比賽、特別是在苗栗比賽獲獎的小朋友們,也安排與大師同台,帶出傳承意味。擔任此次音樂節演出策劃的是指揮蔡政德。在他的協調下,音樂節分成3場,風格各有千秋。他坦言:「5個音樂家各自彈一台鋼琴的曲目,相當不容易找。但也希望能夠利用各種形式分享,讓音樂往下扎根。」 第一場音樂會有主要由鋼琴家陳冠宇、盧易之以及為古典注入趣味性的網紅鋼琴家「江老師」江宇婷領軍,在作為重心的古典之外,也試圖表現跨界面向。除了陳冠宇將演奏李斯特第一號魔鬼圓舞曲,江宇婷也將演奏史克里雅賓的奏鳴曲,最後,將由5個人演奏由盧易之改編的《六月茉莉》。盧易之說:「這首樂曲原本為了12位鋼琴家、24隻手改編,現在又重新改編為5個人、10隻手,必須平均分配,希望能突顯好的效果。」 第二場則由鋼琴家嚴俊傑、謝維庭及張凱閔帶頭。嚴俊傑說明:「這場音樂會的主軸是法式與當代風情,選擇好聽、但大家比較少聽到的樂曲演奏。」有蕭邦、德布西、拉威爾、拉赫瑪尼諾夫等,「整場音樂會就是浪漫的集結。」 第三場除了邀請到鋼琴界知名夫妻檔魏樂富與葉綠娜,還有林娟儀及汪奕聞。葉綠娜開玩笑地說:「5部鋼琴就有5個世代。」她認為台灣有非常多好的鋼琴家,應該互相合作,借這個機會讓更多人看到。因此,這場音樂會的主軸在於傳承,鋼琴家也完全都是魏、葉兩人的嫡傳弟子。本場曲目除魏樂富改編的李斯特《死之舞》外,還有改編自德布西作品的《戲》。魏樂富表示,德布西作品中阿拉貝斯克(Arabesque)的裝飾風格與民歌《沙里紅巴》的旋律有類似之處,便由此改編成《戲》這首新的樂曲。 整個系列有跨界、有浪漫,最主要的意義更在於世代接替。在各種不同的組合與曲目下,展現獨奏與團隊合作的意義。「彈指群英―多鋼琴音樂節」讓鋼琴演奏家們能藉由音樂會發揮並開發更精采曲目
-
藝術節
2022苗北藝術節 再現貓裏懷舊風情
由苗北藝術中心舉辦的2022苗北藝術節以「你的城市知己」為標題,規劃了「大師X風華再現」、「名家X經典交響」、「品牌X跨界共製」三大苗北限定主題,總共9場的展演中,齊聚國內重量級交響樂團演出外,更結合樂團與電影跨界的演出。此外,還有互動體驗、漫畫大師特覽、導覽講座等,更豐富了藝術節內涵。為期近3個月的藝術節將從10月1日啟動,至12月25日閉幕。 苗北藝術中心藝術總監林佳瑩表示,過去兩年,即便在疫情之中,票房也穩定成長,她認為:「只要是好的表演團隊,觀眾就會購票支持。」在「大師X風華再現」系列中,將在藝文中心展覽室以「大嬸婆在苗北」為名,展出連環漫畫家劉興欽的畫作。生於新竹的客家子弟劉興欽,以市井小民的故事刻畫舊時常民文化,筆下描繪的「大嬸婆」、「阿三哥」,更是早年陪伴孩童成長的人物。記者會中,明年將屆90大壽的劉興欽親自出席,老頑童一上台即開玩笑說:「剛剛很多人來跟我說他小時候看我的漫畫長大,我才知道有那麼多『受害者』!」這次特展將展出他的連環漫畫、隨筆小品以及銅雕等,透過他的作品,能看見畫家的創作世界,並一窺客家文化的純樸之美。 導演胡金銓1967年的電影《龍門客棧》曾獲頒金馬獎優等劇情片、最佳編劇獎,成為武俠經典,該片於苗栗火炎山山谷的河灘取景,今年適逢導演胡金銓逝世25周年,因此在藝術節中,特別播映《龍門客棧》的數位修復版。此外,觀眾也能在體驗專區下載手機APP,體會武俠穿搭、武俠經典橋段等,並有專人導覽解說。 延續以往慣例,全台三大樂團齊聚地方場館的時刻,就在苗北藝術節。首先登場的國家交響樂團(NSO),將由新任音樂總監馬寇爾(Jun Mrkl)攜手小提琴家五明佳廉(Karen Gomyo),帶來孟德爾頌的作品。臺北市立交響樂團(TCO)最受矚目的是近來樂壇話題正夯的范克來本新科銀牌得主安娜葛努仙涅(Anna Geniushene),帶來的正是她的決賽曲目柴科夫斯基第一號鋼琴協奏曲。國立台灣交響樂團(NTSO)則採歌劇選粹形式,由指揮簡文彬率領抒情女高音耿立及韓國男高音崔勝震,演唱義大利浪漫歌曲。最後一場則是備受讚譽的天團「愛樂者聯盟」,成員有維也納愛樂與柏林愛樂獨奏家的他們,將嚴肅音樂以輕鬆方式表演,表現爵士、拉丁、流行等風貌。 跨界節目將推出《會演
-
音樂
首屆衛武營國際音樂節 展現各世代創新樂想
由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所舉辦的「衛武營國際音樂節」,將從2022年開跑,邀請國際知名的韓國作曲家陳銀淑擔任藝術總監,除了精選從18至21世紀的經典音樂作品外,更有專為本屆音樂節創作的全心作品。8檔共9場的演出,有個人、交響音樂會、電影、即時影像等演出形式,並且齊聚衛武營藝術總監簡文彬、澳門指揮廖國敏、國內中生代指揮楊智欽及新生代的楊書涵4大指揮,領軍多位頂尖音樂家與樂團,帶來經典至當代的各種面貌。
-
2024苗北藝術節 大師雕塑、音樂名家交織的藝術饗宴
結合實體展覽、國內3大樂團、海內外知名表演團體等規劃,2024年第5屆苗北藝術節,以「人間有情,苗北有藝」為主題,推出「大師風華」、「經典交響」、「國際首席名家」、「品牌劇作」4大主題、7大場次精采節目,將從今年10月5日起跑,不但吸引在地民眾,也吸引外地遊客來訪,逐步塑造出鮮明的品牌形象。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音樂、戲劇、竹編工藝展 向藝術結合觀光邁進
今年二月才上任苗北藝文中心藝術總監的林佳瑩,是國內資深的藝術行政人才,在她的策畫下,雖然仍在疫情威脅中,將於十月登場的「2020苗北藝術節」大膽邀來多位大咖藝術家共襄盛舉,內容包含了音樂、戲劇與傳統工藝等。林佳瑩期待藉由苗栗兼具山海景致的多樣性文化,吸引旅客前來,順道參與藝術節的活動,讓藝術結合觀光,帶動人潮,讓苗栗成為魅力動人的藝術觀光重鎮。
-
藝@書
探索舞台背後 期待獨特觀點
由資深表演藝術行政與資深音樂記者所撰寫的《華麗舞台的深夜告白──賣座演出製作秘笈》,透過採訪把一場音樂會的製作歷程,從頭到尾,從搖籃到墳墓都敘述一遍,雖能讓讀者對演出製作得到基本概念,但這樣一本由行內人寫內行事的書,應該有許多趣聞秘辛,追索更深。這不是為了發人隱私,也不是純粹滿足讀者的窺探欲,而是彰顯作者獨特的視角與視點,更好地來闡述這本書的題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