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0 Keyboards》演出現場。
    巴黎

    兩大跨界藝術節初春登場 新秀輩出展現創作新勢力

  • 學習老人轉彎的隱喻

    kari utux ini pbahang 未被聽見的神靈之語

  • 現任小澤征爾音樂塾副塾長原田禎夫(中)與學生交流。
    焦點專題 Focus

    歌劇如何製作?小澤征爾音樂塾打造年輕音樂家的歌劇學習舞台

  • 波瓦(左三)與杜爾勒(右一)等「里約被壓迫者劇場中心」草創成員。
    話題追蹤 Follow-ups

    以藝術點燃人權之火

    記巴西劇場大師波瓦94歲冥誕與「316被壓迫者劇場日」
香港artmate-五月號廣告圖片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網站導覽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雜誌
  • Subscriptions數位全閱覽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表演藝術年鑑
      2.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3.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4. 表藝文摘
      5. 達人系列
      6. NSO發現系列
      7. NSO歌劇系列
      8. 特刊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 訂閱電子報
:::

年表

相關文章 2 篇
  • 特別企畫 Feature

    近卅年百花齊放 產業成熟仍須努力

    台灣的首部音樂劇,可追溯自一九八七年的《棋王》,之後綠光、果陀等劇團繼續開路摸索,到千禧年前後加入了大風、愛樂劇工廠等多樣製作。而○三年後西方原版經典陸續訪台,也開拓了觀眾的視野。之後十年更是百花齊放:方言音樂劇出現,台灣本土題材入戲,加上年輕世代紛紛投入,讓演出的形式、樂風、題材增加更多可能性。雖然樣貌如此多嬌,但人才、場地、資金等困境仍對音樂劇發展造成羈絆,想要產業成熟,未來仍須努力。

    文字|林采韻
    第274期 / 2015年10月號
  • 特別企畫 Feature

    音樂劇歷史相關年表

    1866 《黑駝魔法師》The Black Crook 1904 〈時報廣場〉正式命名 1924 《學生王子》The Student Prince from Heidelberg 1927 有聲電影正式問世 1927 《畫舫璇宮》Show Boat 1928 《三便士歌劇》 1929 紐約股市崩盤,產生連鎖效應,史稱「經濟大蕭條」 1931 《為卿高歌》Of Thee I Sing,為史上首部獲得普立茲戲劇獎的音樂劇 1932 製作人齊格飛(Florenz Ziegfeld)過世(1869-1932) 1935 《乞丐與蕩婦》Porgy and Bess 1943 《奧克拉荷馬之戀》Oklahoma! 1945 《天上人間》Carousel

    文字|耿一偉、陳煒智、田國平
    第139期 / 2004年07月號
免費訂閱PAR電子報,獲取更多藝文資訊!
*通過遞交此表格,即表示您接受並同意已閱讀本網站的使用條款,私隱政策和個人資料收集聲明。
:::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電子報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 網站導覽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統一編號 Tax Id number 00973926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通過A無障礙網頁檢測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

  •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