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nchdrunk在新家推出新作《被燒毀的城市》
20年前,英國劇團 Punchdrunk 創辦人巴雷特(Felix Barret)在倫敦向各區所詢問表演場地使用的可能性。他和共同創辦者朵莉(Maxine Doyle)正在為劇團找個家,期望能在此進行為期兩週,具有體驗式、場地共感特性(site-sympathetic)作品《不眠之夜》(Sleep No More)的實驗工作坊,這是他們的創團首作。
20年前,英國劇團 Punchdrunk 創辦人巴雷特(Felix Barret)在倫敦向各區所詢問表演場地使用的可能性。他和共同創辦者朵莉(Maxine Doyle)正在為劇團找個家,期望能在此進行為期兩週,具有體驗式、場地共感特性(site-sympathetic)作品《不眠之夜》(Sleep No More)的實驗工作坊,這是他們的創團首作。
因《不眠之夜》帶動的沉浸式戲劇風潮,讓表藝圈趨之若鶩。近期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推出的「展.演」環境劇場工作坊之「融.藝」綜合藝術展,讓觀眾直入到劇場各種空間去體驗「演出」的活動,明顯是受到「沉浸式戲劇」盛行的影響。
在史丹利.庫柏力克的電影《發條橘子》有一個場景,一群人將主角的頭浸入裝滿水的水盆中,把他的頭壓在水面下。當主角反抗他們並從水中抬起頭時,他大口地喘著氣。也正是在那大口吸氣、擺脫黑暗的瞬間,他更清楚地意識到自己活著。沉浸式劇場令人悸動的是被包覆進作品、消融在完整的全新世界時那危險的快感,因此當我們離開演出時,也將大口呼吸,帶著妙不可言的生之喜悅回到生活中。
回顧過去一年的中國表演藝術,最能代表年度發展特點的就是「沉浸式演藝」了,從上海引進英國製作沉浸式戲劇《不眠之夜》以來,中國本產的沉浸式表演風起雲湧,其中也有不少屢創票房佳績,也讓沉浸式演藝成為不可阻擋的趨勢,將在未來快速普及並成為主流演出。但究其內涵,照貓畫虎的有之,炒作噱頭的亦有之,還須編導演們在艱辛的創作之路繼續探索。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