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熙載夜宴圖
-
舞蹈
擬古舞劇如何再創新局?
在剝去特定的角色、佈景與隱約的情節框架後,漢唐樂府的舞台演出,於樂曲風格與舞蹈設計的核心內容上,其實並無太大差異。新加入的肢體語彙,如《洛神賦》的六龍拳舞、《韓熙載夜宴圖》的僧人棒舞,往往與原先的梨園身段在肢體調性與表演的完成度上有明顯的差距。這或許是漢唐樂府在征服國際舞台後,下一階段的發展中必須思考的課題。
-
戲曲新訊
雅緻南管梨園樂舞,鋪陳南唐名畫
《韓熙載夜宴圖》為南唐名家顧閎中畫作,畫中以清秀明豔的線條色彩,描繪南唐五代名士韓熙載為求避世、豪華奢麗的夜宴活動,人物形象情態細膩生動;二○○二年,漢唐樂府將之轉化為大型梨園樂舞戲,融合南管古樂與梨園舞蹈,不僅成功將傳統南管推上國際舞台,也奠定兼具古典與當代的「南管樂舞劇」的劇場形式,《紐約時報》讚譽該作品具有「迷人的魔力」。今年這幅絕世南唐名畫,將再度鋪展於舞台。 全篇以中國古代敘事性繪畫手法表現,由各自獨立又可相互串聯的段落情節貫穿成局。採南管古樂四大名譜之〈四時八景〉、〈百鳥歸巢〉及〈起手板〉等器樂大曲鋪陳,舞蹈則運用傳統梨園科步身段,「偶舞擬人、人擬舞偶」。奧斯卡金獎大師葉錦添為該劇打造表現服裝、舞台美術,重現南唐名畫艷麗、悽愴的時代景緻。整體展現豐富視覺聽覺交織,如詩般行雲流水、如畫般風雅絕倫的新古典風格。(廖俊逞)
-
特別企畫 Feature 走過千年,走過台灣海峽……跨洋歐洲
南管的美麗與哀愁
曾經,台灣只要有泉洲移民所在處,就有南管館閣,散播裊裊清音。歷經時代變遷,南管曾經沉寂,也曾復興蓬勃;表演形式也從純粹演奏,變化出結合舞蹈戲劇的「南管劇場」;甚至漂洋過海,讓國際人士心迷神醉何時,南管可能走下表演殿堂,重回我們的生活之中?
-
常客推薦
《懷念好老戲》讓人回味歷史人物的神韻
光環舞集《水域70%》,編舞家劉紹爐試圖找尋舞者身體與發聲的關聯,讓舞蹈中韻律、氣息、及內在力量的收放,成為呼和聲和吟唱,和著吐瓦民謠,令人驚訝。極致體能舞蹈團的《草山行》,讓人期待如何以強烈的創作力量舞出陽明山的秀麗景色。 李寶春將京戲新演成一齣齣好老戲。在古老戲曲的凝練語彙中,除了看戲、聽戲更飆戲。這次《懷念好老戲》所選的戲碼讓人回味故事中一個個歷史人物的神韻。國光劇團的《閻羅夢》及《王熙鳳大鬧寧國府》,前者令人慨歎人生,後者則看王熙鳳的機鋒銳利。 漢唐樂府古典梨園歌舞戱《韓熙載夜宴圖》像是一幅恬靜的古畫,如同卷軸般悄聲地展開。人物姿態細膩,音樂幽婉,雖然緩慢卻有著難見的韻雅僕質。常和梨園歌舞戲的音樂相互借用的南管,是十分古老的音樂,清雅而細緻。《古曲清韻晉江南管》的演出採傳統形制,《心韻》則在古曲外,能聽到王心心新創的曲子。《NSO馬勒系列九》演出馬勒第六號交響曲《悲劇》,雖然是龐大的樂曲,但音樂以緩慢的步調開展出一幕幕的情景,若靜心聆聽,沉潛內蘊的情感將顯得豐富而動人,聽見那「搏擊命運的人」。
-
舞蹈
再造傳統的新古典美學
如何在嚴謹的動作科範中不失精巧且適切地表達角色的心理狀態,如何在劇院空間中清楚地傳遞細膩的動作表情給觀衆,是導演與編舞者面臨的一大考驗,編舞者做了一些轉化處理,「放大」了科步動作,並加入京劇及民族身段,讓整個場面更為活絡。但在反覆的十八科步程式化的動作編排下,我們看到的是一種風格化的表演形式,似乎不足以承載文本的重量。
-
環球舞台
維也納宮殿裡上演的南唐奢華
剛好落在每個角色交叉點的家妾紅珠,在劇裡幾乎不動,與韓熙載的對話貫穿全劇,然而兩人的視線卻完全不交集,幾乎是靜止的舞台跟懸掛在舞台右前方的螢幕上播放的影像,形成一股在黑暗中擴張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