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Online News官網限定報導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林惟華

相關文章 5 篇
  • 魏光慶的〈99%數紅〉
    舞蹈新訊 新古典舞團 四位編舞新銳出場

    《時光複寫》,奔向相遇的詩意

    「時光」對創作脈絡和舞者身體將激發何種既回歸又迎向的身姿?新古典舞團推出四位編舞新銳的新作,林惟華、林維芬、陳逸民、魏光慶分別以徐志摩的詩、卡夫卡的《蛻變》、及舞者散文創作構築畫面情境,碰撞出時間之流中人與人的相遇、錯過、搖擺不定、渴求或窺伺、遠颺與微笑。 如同林惟華最迷人的〈相遇〉,舞者眼神交會、擦肩錯身、抱緊推開,在時空的變化軸上滑出交叉或平行線,剎那相會卻電光石火;林維芬〈不確定主義〉因質疑而恆處搖晃與突破,肢體動力隨音樂節拍而傾斜變化;魏光慶〈微笑,揮手,說再見〉追溯三人的友情歷程,同做、輪做、倒著做一套動作,是在回首中瞻望未知;陳逸民〈蛻變〉的身體變成兩條蟲,他們蜷縮扭曲變形,丟掉優美的線條,在蠕動中找尋飛翔;魏光慶〈99%數紅〉在女人與經血、落紅、分娩、戰爭的紅色暈染下,微量百分之一才是自己可決定的顏色。 「我們將大舞台的大幅肢體動作,回縮到自身細膩敏感的表演,不用一個人震攝全場,而是與一百個人共同呼吸。」四位編舞家將勾動你詩意的閃光,於時間奔停中。

    文字|周倩漪
    第166期 / 2006年10月號
  • 編舞家劉鳳學
    特別企畫 Feature

    撞擊心靈深處的磅礡史詩—劉鳳學

    一九九二年,新古典舞團藝術總監劉鳳學根據德國現代作曲家卡爾.沃夫的清唱劇《布蘭詩歌》Carmina Burana,編創同名舞作,將樂曲中的野性美與澎湃氣魄,轉化為群舞、雙人舞、七人舞等形式,氣勢磅礡恢弘,呈現節奏魅力與生命躍動,結合杜黑指揮的樂團及合唱團現場演出,被視為當年台灣藝文界「不可能的任務」。 再現人聲、樂器、人體三位一體的高難度製作 《布蘭詩歌》以震撼人心的節奏與合聲吟唱為世人所熟知,歌詞係由十三、四世紀時,一些未具名的修士或吟唱詩人所寫的情詩,謳歌世俗生活、宗教意識及對時代的批判,充滿對青春與慾望的渴求。「我個人喜歡強烈的作品,《布蘭詩歌》給我極大的震撼,歌詞完全是人性的展現,刺激無限創作靈感。」劉鳳學密切配合歌詞與樂曲,將《布蘭詩歌》的舞蹈結構分為〈序〉、〈初春〉、〈酒店〉、〈愛情〉四段,表現一群青年修士們,為了幫世人建立精神殿堂,打破戒規漫遊游世俗,最後再度回歸修持原點的心路歷程。 今年兩廳院「舞蹈春天」系列以此經典舞碼《布蘭詩歌》作為開幕舞作,劉鳳學謙稱:「自己早已退居二線,每次躲在後面看排練,只覺得壓力大,說『經典』兩個字太沉重」。為了再度挑戰這項「人聲」、「樂器」、「人體」三位一體的高難度製作,傳達視覺、聽覺與心靈的震撼效果,新古典舞團邀請當年製作人邱瑗再度回鍋;音樂方面則聘請音樂界才子金希文,指揮音契管絃樂團、國立實驗合唱團現場演出。 中南部觀眾也能享受詩歌舞同場的震撼氣勢 當年首演《布蘭詩歌》的舞者如張中煖等人,如今多是舞蹈界的中流砥柱;碩果僅存的林惟華,肩負起這次《布蘭詩歌》舞蹈排練大任,她表示這齣舞作格局大,跳起來的賣力程度算是「數一數二的操」,笑說:「我們年輕時,跳到第十支舞一定吐,現在的年輕舞者跳到第五段,就累到吐了,大家都很緊張,從春節就開始訓練體能,到時候一定有完美的演出。」 過去礙於經費及場地限制,《布蘭詩歌》在中南部的巡迴演出僅以CD播放音樂,此次重演獲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表演藝術精華再現專案計畫」經費補助,在台中、員林、台南、高雄的演出,將由陳樹熙率領的高雄市交響樂團、中山大學合唱團同台現場演出,讓全台民眾都可享受詩歌舞同場的震撼氣勢。<

    文字|鄭淑瑩、許培鴻
    第160期 / 2006年04月號
  • 台北首督芭蕾舞團的「玩芭蕾3」將呈現五位編舞家的作品,圖為團長徐進豐的《莎樂美》,深具愛恨強烈情感。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踢掉硬鞋後,天開地闊「玩芭蕾」

    台北首督芭蕾舞團推出《玩芭蕾Ⅲ》,集結徐進豐、李淑惠、蔣秋娥、林惟華、劉啟亞五位編舞者,從芭蕾肢體出發,編創出題材、手法、與風格多樣的現代芭蕾作品。其中,旅歐多年的蔣秋娥帶來歐風濃厚的現代芭蕾,卻加入呼吸吐納;優遊於芭蕾與現代舞之間的林惟華,則要將芭蕾的炫技放在情緒流程中表達,全以女舞者演出,打破芭蕾男女舞者間典型在支撐與托舉上隱含的主從關係。

    文字|周倩漪
    第197期 / 2009年05月號
  • 《裡影外合》的七名舞者與電腦舞者不只長得像,連動作風格也相似。
    專題

    誰來與電腦共舞?

    「與電腦共舞」這場演出不只是人在跳舞,更有無尾熊與骷髏與機器人等虛擬的舞者,與真實舞者與輪番上陣。異於傳統表演模式、時間於空間的交錯運用,另類的創作型態挑戰觀衆的觀舞經驗。

    文字|陳品秀
    第110期 / 2002年02月號
  • 舞蹈家庭舞團的新組合:金崇廉、蔣秋娥、王惟華。
    即將上場

    現代.芭蕾相攜手舞蹈家庭舞團公演

    出自舞蹈空間舞團的舞者金崇廉,在一九九三年成立了舞蹈家庭舞團,三年後台北室內芭蕾團長蔣秋娥與新古典舞團舞者林惟華加入,使舞蹈家庭呈現出現代與芭蕾的新組合。 此次演出的舞碼分爲「搬弄是非」(4/12〜14與「匯舞」(4/19〜20)兩部分。「搬弄是非」爲金崇廉的舞作發表,六支舞碼分別爲描述自毀心境的《誠心所願》、詼諧詭異的《虫》、孤獨面對自己的《獨舞》、強調關係與諧調的《諧坡》、抒情的《寄居》以及生活片段切片的《通勤電車》等。 「匯舞」則著重於蔣秋娥和林惟華的舞蹈表演,舞碼有霍華.拉克作品《匯舞》和改編的《四人舞》、曾明生編作的《我非我》、張中煖現代舞創作《較勁》,以及麗莎.富茜羅的芭蕾舞作《獨舞》。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42期 / 1996年04月號

免費訂閱PAR電子報,獲取更多藝文資訊!

*通過遞交此表格,即表示您接受並同意已閱讀本網站的使用條款,私隱政策和個人資料收集聲明。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電子報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

  • 音樂

    班貝格交響樂團亞洲巡迴 攜手陳銳在台演出

  • 焦點專題 Focus

    李羿璇:「希望每一次都是從零開始。」

  • 香港

    防疫鬆綁後,表演藝術界終於展現新氣象

  • 戲劇

    《夢與陰影》 帶著觀眾一起離地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