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新竹的素描
-
演出評論 Review
玉米田中見新芽
新竹的觀衆非常熱情,「實驗劇場」一詞在當地仍十分新鮮,而這些,將是在這塊劇運處女地上灌溉「玉米田」最好的養份
-
即將上場 Preview
車庫裏的玉米田──《一根新竹的素描》
爲什麼台灣的客家人比閩南人少?爲什麼客家人多數分布在桃、竹、苗? 成長於新竹的社區劇場「玉米田」,用輕快的筆觸速寫這段跨越兩百年的故事。不過,「玉米田」本身的故事,幾乎也同樣曲折離奇。 這個劇團去年一月成立於邱娟娟家的車庫中。那時,她從藝術學院戲劇系畢業不過兩年半,已做過魔奇與屏風的舞台設計、希爾特布景公司的製作經理、電視廣告的藝術指導,以及三部揚名國際的電影《舊情綿綿》、《刀瘟》、《五個女子與一根繩子》的藝術指導。然後,她回到新竹老家,成立劇團,自資辦了四屆戲劇營,一面培訓,一面持續推出四齣戲,有的在大學、工地露天巡演,有的就在家中車庫。爲什麽選擇車庫?她説:「因爲簡單,因爲便宜,一、兩萬元就可以做一齣戲。」 拮据度日的小劇團今年得到了文建會的補助,夠他們在車庫裏演一百齣戲,終於能把經營多時的客家人遷台史搬上文化中心的大舞台。邱娟娟的編導手法,也從簡樸的概念變化出豐富的意念。全劇第一部分〈活動的雕塑〉,就在觀衆席當中演出。觀衆坐在新竹的地圖上,看著市民在自己的身邊扮演生活趣事。第二部分〈畫裏的故事〉則從環境劇場走人敍事詩,以客家山歌牽引出先民墾荒、械鬥,以及日據時代歸屬感的掙扎。同樣是鮮明變換的生活剪影,點滴鋪陳出今昔之間的異與同。 玉米田目前有二十二名團員,包辦幕後工作之外,還要上台串演五、六十個角色。他們的熱情與生命力,就像新竹的一根歡喜的樹苗。 (閻鴻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