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R表演藝術
演出評論 Review 演出評論 REVIEW

玉米田中見新芽

新竹的觀衆非常熱情,「實驗劇場」一詞在當地仍十分新鮮,而這些,將是在這塊劇運處女地上灌溉「玉米田」最好的養份……

新竹的觀衆非常熱情,「實驗劇場」一詞在當地仍十分新鮮,而這些,將是在這塊劇運處女地上灌溉「玉米田」最好的養份……

《一根新竹的素描》

玉米田實驗劇場

11月8日

新竹市立文化中心

高速公路只需一個小時的車程,往新竹的中興號所抛向身後的,不只台北的髒空氣而已:千門萬戶的各類劇團、百家爭鳴的價値宣稱、自信滿滿的挑剔觀衆;進口的、本土的、學院正統的、自力更生的、傳統的、前衛的、觸動政治禁忌的、商業媚俗的……泛濫的熱情從還可以更多的「的」字渲洩,雖然這像台北的空氣一般有些令人暈眩。。

相較之下,「玉米田」實驗劇場於十一月初在新竹家鄕,爲地方父老獻演的《一根新竹的素描》,此刻嗅來,就像是混濁中的一絲淸新:簡單而誠懇的創作動機、賣力的表演、與滿心歡喜感動的觀衆。落幕之後,置身此起彼落的鼓勵與道賀聲中,眼前湧現的場景,彷彿有一種似曾相識的熟悉:

八六年的小劇場運動,觀衆有相同的興奮、創作者有同樣披荊斬棘的精神、同樣「爲自己人」演戲的呼聲、同樣有大學作爲團員來源的基地,當然,「玉米田」也有相同的困窘:經費不足、人員流失、訓練與技術無法進步……

然而,這一個被感動烘熱的夜晚,只是在勾起一段劇場史的回憶後,重新宣吿「玉米田」在命運輪迴中的未來嗎?

就作品本身而言,《一根新竹的素描》不會是個理想的演出,但是當晚的熱烈,也絕對不是「未開發」地區的天眞歡呼。如果我們把眼光從訾議作品優劣粗精中挪開,環視那個被挪用爲表演場地的活動中心禮堂,就會發現,有種流轉在劇場中的感受寬容了技術上的粗糙,而「玉米田」的演出,可能正爲台北的劇場工作者帶來了最大的提醒。

各式各樣的風格、作品正以極其精緻的樣貌,伴隨著各家怦動人心的宣稱在台北的舞台上百花競妍地展示著,彷彿世貿中心的展覽會場一般;但是,劇場表演能爲我們帶來的「屬己性」感受卻日見枯萎,作品與觀衆休戚與共的情感也不復「在場」,除了笑聲滿堂的消費品,劇場眞正能在觀衆中激起的熱度,較之以往,的確顯得冷漠了。

「玉米田」所獲得的熱烈迴響當然要加上天時地利的變因,而面對一群「見怪不怪」的老練觀衆也並不表示劇場從此無能爲力,只是意謂著「創作」一事不再那麼容易而已,將舞台塡充得琳瑯滿目,只會讓它成爲一個好看的櫉窗罷了,不論標貼上多少動人的說辭。

幾個月前出現在美國大選的競選口號,用在「玉米田」身上,倒也切適──「我仍然相信,有個地方,它的名字叫做'『希望』。」

 

特約評論|何一梵

藝術家請回答-吳珮菁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數位全閱覽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