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藝@書

    粉色的認同

    馬蒂・史特倫茲威爾克《粉色的人或在場唯一的印第安人》
  • 《小雪》是一個關於成長與夢想的故事,源自主創余品潔與淺堤團員的真實生命經歷:五位表演者透過戲劇與音樂,展現各自的過去與未來、記憶與希望。
    戲劇(曲)

    劇場與獨立樂團療癒聯名之作《小雪》 喚起童年記憶與真摯情感

  • 《大動物園》讀劇演出現場。
    戲劇

    後人類時代的人類展演

    評2025焦點讀劇節《大動物園》
  • 路邊的日本人

    「路邊的日本人」大解密!我坎坷的中文自學之路

當代劇場大師羅伯.威爾森辭世 創意超越時代永銘人心廣告圖片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網站導覽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雜誌
  • Subscriptions數位全閱覽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表演藝術年鑑
      2.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3.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4. 表藝文摘
      5. 達人系列
      6. NSO發現系列
      7. NSO歌劇系列
      8. 特刊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 訂閱電子報
:::

等待

相關文章 2 篇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從死亡轉換過來的失語者敘事

    說故事,就是這三齣作品的創作核心,也是它們別具力量的所在。無論是《天堂鳥》引領觀眾在帳篷內遊走,以片段化的敘事打造一段獨裁政權下的時間和心靈之旅程,或是兩齣獨角戲《等待》和《離╱合》,各自從個人生命史架構出種族隔離和屠殺歷史中的失語者觀點。但更重要的是,我們可以看到,非洲創作者如何在當代劇場中繼承口述傳統,進行班雅明所言對過去的「再回憶」工程,以修復大事紀底下的「無名者歷史」,受壓迫者的非正式歷史。

    文字|周伶芝
    第302期 / 2018年02月號
  • PAR表演藝術
    回應與挑戰

    郭文泰在跟誰對話?

    郭文泰的「台灣劇場作品」無疑比那些臨時拼湊的國際組合,更有效地在為本地的劇場累積。論者當然可以分析他的背景傳統,以及他之於其他台灣導演的異同,但大可不必搬出「跟誰對話」或「跟誰格格不入」之類意識型態掛帥的語言。

    文字|鴻鴻
    第123期 / 2003年03月號
免費訂閱PAR電子報,獲取更多藝文資訊!
*通過遞交此表格,即表示您接受並同意已閱讀本網站的使用條款,私隱政策和個人資料收集聲明。
:::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電子報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 網站導覽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統一編號 Tax Id number 00973926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通過A無障礙網頁檢測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

  •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