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惠丽
-
座谈会
纯正「京味儿」话曲剧
什么是曲剧? 王安祈:大陆现在的剧种大多会演出现代戏,且是锣鼓、身段、戏曲唱腔、戏曲程式俱全。曲剧则像是话剧加唱,它是单一的剧种,没有锣鼓、戏曲身段与戏曲程式,题材多半以淸代民初为背景,念白是纯正的北京话。北京人说话跌宕多姿,回旋往覆中自有其进退之所、雍容之度,这是以近千年皇朝帝都为底蕴所养成的气息风调,任谁也没法凭空学来。这样的语言趣味及说话艺术,对于情节或许稍「单调」、主题或许嫌「弱」的《烟壶》一剧,到底起了多少作用?而《杨乃武与小白菜》语言为什么反而没有《烟壶》丰富?这或许是我们可以讨论的议题。就艺术文化资产的角度而言,曲剧对于曲艺的流传推广,开启了多少正面的作用?当戏剧的成份加入之后,曲的抒情功能势必要做调整,无论剧的作曲、导演任何一环都关系著戏的成败。 李殿魁:曲剧是一新兴的剧种,民国七十六年我们在电视台介绍中国的传统说唱艺术时,便听说大陆有《杨乃武与小白菜》,相当精采,如今总算让我们开了眼界!看到曲剧在舞台上的呈现,首先我觉得不像听京剧时,剧情紧张唱快板或摇板、剧情悲哀唱慢板等等,让我们在情绪上有明显的变化,曲剧可能受了题材或是说书风格的影响,比较平易,纵然是高潮,也不能急得像拉警报一样,这一点我认为有其限制。第二,传统戏曲在舞台上之所以吸引人,是因为有很多表演的程式,不管是开、关门,或者是走路、见面等,可以让我们欣赏到演员的身段;曲剧的性质是文明戏,即是由话剧而来,比舞台剧更加生活化,譬如演员出场,《烟壶》一剧便从场外进入,边演唱著走入群众中。 第三,语言的部分:曲剧最大的特色,是用北京土话,像《烟壶》一剧中用了许多北京人懂得的土话,换句话说,站在怀旧或学习语言的立场,满深入人心的。多年以前,老舍写的剧本如《四代同堂》、《茶馆》、《天下第一楼》,他们那些人说话打招呼都是北京土话,老舍的东西之所以那样受欢迎,便因深入生活,让人一听就懂,令人感动。但对生长在台湾的人来讲就未必听得懂,只能当艺术欣赏,深入其精髓仍有障碍。第四点,在剧情方面:《杨乃武与小白菜》可能是受了传统框架的影响,必须把故事交代淸楚,一交代之后戏剧性就受到限制。《烟壶》是新编的,没有框架,可以自由随意发挥,除了有一场稍微沉闷之外,大概都
-
座谈会
得其「门」而入?
复兴剧团推出的新编戏《罗生门》,尝试探索跨文化美学、剧场形式融合、意识形态的开发等种种可能,周末传统戏曲剧评会由这些面向出发, 激荡了「现代京剧如何变化」的讨论话题。
-
座谈会
艺文沙龙里品「戏」论「曲」
由现代戏曲协会主办的周末传统戏曲剧评会,自今年四月起,计划以一年的时间,在现代感十足的咖啡馆里公开评戏,开放听众参与。十二出戏、十二次评述,希望在传统戏曲界激荡出各种回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