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美惠
剧评人。大学时期加入台大歌仔戏社,学习歌仔戏演出并进行歌仔戏田调与剧本修编。国立台北艺术大学艺术行政与管理研究所毕业,硕士论文为《七零年代以来外台歌仔戏的现代性回应》。曾与同好共组台湾春风歌剧团,担任制作人及编剧,现为文化工作者。
-
戏曲
后设的实验,出角的尝试
一切或许是从「水淹台北城」的报导,引发了水漫金山寺的想像而开始的。 总之故事开展在1911年日本时代的台北城。化名白素云的女子白素贞,撑伞走在雨中,从日本警察的手中救下了被误认为是浮浪者的男子许汉文。两人开展了爱情故事,走江湖、唱著歌仔调卖药维生。直到白素云的粉丝陈阿舍出现,击溃了许汉文,他打翻醋坛子、一步步生心魔,出现的无名僧觉得他已是佛也难渡,遂推荐他吸食鸦片。白素云隐瞒自己曾是艺旦的身分成为压垮两人关系的最后一根稻草,白素贞伤心泪不停流淌,似乎天地有感,是日水淹台北城。许汉文吸食鸦片、伤人犯法,但却找不到僧人为他保释,似要指出这一切都是心魔所生幻象;而白素云最终随化身大盗的小青离去。 不仅角色人名,在萤幕上也投影演出著歌仔册中《白蛇传》故事,都明示著舞台上穿著时代服的人物,实则是一出关于白蛇的「再书写」。
-
戏曲
把台湾传说搬上舞台
「这袋乌麻子妳带著,花轿沿路行、妳沿路撒,等到来年春天乌麻吐须,阿爸就会当沿路去找妳」 《乌麻吐须》改编自民间故事「蛇郎君」。「蛇郎君」流传在台湾的故事有许多版本,除了汉人,原住民也有类似的传说。谈到蛇郎君的故事起源,有研究认为可能是由中国移民带来台湾、再与原住民的版本交流而生,而亦有人再往前追溯,认为中国最早的版本很可能是受西方童话故事《美女与野兽》启发而产生。但在不同的文化中流传的版本,则会反映著该文化所重视的价值观。因此汉人的版本会比较强调女儿的孝道以及蛇郎君的富有。由此看来,中华王金樱传统文化艺术协会(后简称剧团)即是秉持著这样的核心价值改编故事;剧团或许因乌麻吐须的意象与蛇攀前行的姿态相似,加入了女儿出嫁沿路撒乌麻子的桥段,并以「乌麻吐须」命名,以加强台湾的在地风格。